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读陆放翁集
《读陆放翁集》为清代爱国主义志士梁启超的作品。写的是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这里所选的是其中一首。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总趋势。在这种柔媚纤弱的风气笼罩之下,那种刚健雄直的战斗性和勇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也消亡了。所谓「兵魂销尽国魂空」是「靡靡风」最突出的表现。作者格外强调这一点,乃在为下两句蓄势,抹倒「诗界千年」,正是为了突出一人。「集中什九从军乐」指诗题给出的《陆放翁集》。在「兵魂销尽国魂空」的「千年」诗界,唯有陆游的诗集里,十分之九都是抒写为国从军的渴望和欢慰的。所以末句「亘古男儿一放翁」,使足笔力推崇陆游是从古至今的诗人中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诗末梁启超自注云:「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将诗意说得就更明确了。全诗写得极为概括凝练,雄直警策,这些都表现为「诗界千年」同「一放翁」的艺术对比所显示出的鲜明性。 梁启超格外推崇爱国主义和为国而战的「尚武精神」,他认为「中国人无尚武精神」,表现在诗里,则所谓「诗界千年靡靡风」,因而他倡导「诗界革命」,欲改造文学,振作民气,达到救国拯民的目的。这首诗可说是其发自心声之作。
左传 · 桓公 · 桓公十一年
【经】十有一年春正月,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夏五月癸未,郑伯寤生卒。秋七月,葬郑庄公。九月,宋人执郑祭仲。突归于郑。郑忽出奔卫。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公会宋公于夫钟。冬十月有二月,公会宋公于阚。 【传】十一年春,齐、卫、郑、宋盟于恶曹。 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郧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败郧师,四邑必离。」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成军以出,又何济焉?」莫敖曰:「卜之?」对曰:「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郑昭公之败北戎也,齐人将妻之,昭公辞。祭仲曰:「必取之。君多内宠,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弗从。 夏,郑庄公卒。 初,祭封人仲足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为公娶邓曼,生昭公,故祭仲立之。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曰雍姞,生厉公。雍氏宗有宠于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亦执厉公而求赂焉。祭仲与宋人盟,以厉公归而立之。 秋九月丁亥,昭公奔卫。己亥,厉公立。
横渠四句
《横渠四句》是北宋儒学家张载的名言,出自《横渠语录》。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其意思是读书人其心当为天下而立,其命当为万民而立,当继承发扬往圣之绝学,当为万世开创太平基业,说出了读书人应当有的志向和追求:天下、万民、圣贤之道、太平基业。 “为天地立心”,程明道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开”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声声慢 · 其三 · 寄叶书隐
百花洲畔,十里湖边,沙鸥未许盟寒。旧隐琴书,犹记渭水长安。苍云数千万叠,却依然、一笑人间。似梦里,对清尊白发,秉烛更阑。 渺渺烟波无际,唤扁舟欲去,且与凭阑。此别何如,能消几度阳关。江南又听夜雨,怕梅花、零落孤山。归最好,甚闲人,犹自未闲。
新雷
《新雷》是清代文学家张维屏于道光四年年早春在松滋任上作。诗中通过对大自然的赞颂和对美好春天与充满生命力的新雷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之情,抒发了诗人期盼新社会和新生活的迫切愿望。从诗中可看出,处在历史大转变前夕的诗人,已经朦胧地意识到了除旧迎新的时代要求。与十五年后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呼喊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移情的艺术手法和富于孕育性的时刻的美学手段,借物抒怀,情感真挚,清新隽永,细腻深切,富有哲理意味。
蝶恋花
这是一首抒写传统题材闺怨的词作。闺中的红颜女子有感于「镜里颜非昨」,独守空闺、青春易逝、红颜易老,因而抒发其悲秋之叹。 上阕,词人采用客观的描写手法,通过人物的举止神态,刻画人物的心理情绪,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前三句,写红颜女子无情无绪、辗转反侧、百无聊赖的神态。深秋的夜晚,秋风萧瑟,万籁俱寂,不免有几分寒意袭人。红颜美人儿躺在华丽的床上,却好梦难成,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翻来覆去,两腮之上都留下了红红的枕痕,双眉紧皱,连头上的金钗也一片零乱都懒于梳洗打扮。她越睡不着,越是翻来覆去,便越心绪不宁、烦躁不安起来。这里,「宝枕」即华美的枕头之意,这是以部分代替全体,用来代指华丽的眠床。「金雀」即指雀形的金钗。「颠倒垂金雀」是说金钗在头发上零乱地倒挂着。四、五两句,写这位红颜女子在百无聊赖中,又把式样新颖的秋装全都抛弃却翻箱倒柜地找出过去的春衫穿在身上。这是另一个不同的角度。词人运用这样一个反常态的细节描写,就把这位闺中佳人留恋旧情的情感极为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来了。显然,这旧日的春衫与她旧日的欢乐、恋情以及往日情人有斩不断的联系。这就从客观描写中流露了主观情绪,从而过渡到下阕。 下阕紧承上阕,主要从主观感情的渲染入手。「偏是断肠花不落,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这里换头用「花不落」和「颜非昨」对比,无限感叹自然流出。「断肠花」指引起人伤感的花。李白有诗云:「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古风·十八》)。你看,那些使人们肝肠寸断的花儿偏偏不肯凋谢,人儿却已伤心至极。镜子里的容颜已非昔日与旧欢相处时那般美丽姣艳了。这真是宇宙永恒、江河万古,事物依旧,而人却今非昔比,渐见衰老,青春难留啊! 眼看的韶华易逝,美貌难存,竟这样独守空闺,虚度芳龄华年,又怎能不令人烦恼愁闷、悲叹伤感、心生哀怨呢! 「曾误当初青女约,只今霜夜思量着」二句,又用「倩女离魂」的典故,表现了昔日与情人失之交臂,而如今年华逝去美貌不存的无穷悔恨。「青女」即「倩女」。唐代陈玄佑的传奇《离魂记》,叙述衡州张镒有女名叫倩娘,倩娘和张镒的外甥王宙相恋,后来张镒又把倩娘许配给他人,倩娘因而抑郁成疾。王宙被遣往四川,夜半之时,倩娘的魂儿赶到船上与王宙同行。五年之后,两人归家,而房中卧病在床五年不起的倩娘闻声而起,魂儿于是和人合为一体。这一句用此典故,表明「我」过去没有像倩女那样冲破障碍,魂儿赴约跟着你走,以至只好现在在这严霜遍地的秋夜,苦苦思念着你。这一典故的运用,更增加了主人公感伤愁苦的情感氛围。 全词含蓄蕴藉,不着一「愁」字、「思」字,却将思妇的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词句间似断实连,生动逼真地展示出思妇跳动的心理活动过程,在众多抒写闺怨题材的词中,有一定的特色。
兰陵王 · 紫元席上作
桃花瘦。寒食清明前后。新燕子,禁得馀寒,风雨把人苦僝僽。梅粒今如豆。减却春光多少。空自有,满树山茶,似语如愁卧晴昼。幽人展襟袖。惜莺花未老,江山如旧。杜鹃声里同携手。 叹陌上芳草,堤边垂柳。一春十病九因酒。愁来独搔首。豆蔻。枝头小。应可惜年华,孤负时候。九十韶光那得久。问芍药觅醉,牡丹索笑。三万六千,能几度,君知否。
西江月 · 平山堂
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大明寺侧,乃欧阳文忠于庆历八年(1048年)知扬州时所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苏东坡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这时距东坡和其恩师欧阳文忠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文忠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东坡为重遊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 东坡受佛家思想影响颇深,习惯用佛家的色空观念看待事物。白乐天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东坡则更进一步认识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在。
始闻秋风
这首七言律诗的首联是诗人为秋风代言。在首联中诗人把秋风拟人化,诗人与秋风的对话紧扣诗题,并侧面反映出秋风与诗人原是故旧,秋风对诗人很有感情。中间两联,宕开一笔,作了转折,由为秋风代言变为写诗人之所闻、所见和所想。尾联是诗人对秋风的答词。这首诗先写秋风对诗人的谈话,再写诗人对秋风的言语,含蓄别致地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世说新语 · 宠礼第二十二
宠礼,指礼遇尊荣,实即指得到帝王将相、三公九卿等的厚待。这在古代是一种难得的荣誉,而宣扬这些,是要人们对在上位者感恩图报。例如第1 则记晋元帝只是:‘引王丞相登御床”,而对贵为丞相的王导来说已是很特殊的恩宠,以至“固辞”不敢接受。第5 则记在一个盛会上皇帝只问了一句“伏滔何在?在此不?”当时在座的伏滔得到这样的殊荣就激动不已,赶着回去向儿子夸耀“为人作父如此”。其他如第4 则许玄度受到作为京都地区行政长官的京兆尹的厚爱,第3 则记郗超等得到大司马的重用,也同样是一些人引以为荣或称羡不已的。
更漏子
《更漏子·菊花残》是宋代词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秋日酒宴,见菊残、叶坠而感叹虚度良辰。下片流露失落情感,于是沉迷歌筵酒席行乐,当个醉乡人,长醉不醒。此词不著浓艳色彩,并无猥亵语汇,笔调清淡洁净,朴素自然,与齐梁以来的宫体诗中那些猥亵绮靡之作断然不同,与五代时期某些情词的轻佻语艳亦不一样。可见晏殊已跳出艳词的樊篱。
大酺 · 无射商荷塘小隐
峭石帆收,归期差,林沼年销红碧。渔蓑樵笠畔,买佳邻翻盖,浣花新宅。地凿桃阴,天澄藻镜,聊与渔郎分席。沧波耕不碎,似蓝田初种,翠烟生璧。料情属新莲,梦惊春草,断桥相识。 平生江海客。秀怀抱、云锦当秋织。任岁晚、陶篱菊暗,逋冢梅荒,总输玉井尝甘液。忍弃红香叶。集楚裳、西风催著。正明月、秋无极。归隐何处,门外垂杨天窄。放船五湖夜色。
战国策 · 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论伐蜀》选自《战国策·秦策》。前316年,秦王想利用巴蜀发生战乱之机,兴兵伐蜀,不料韩师侵犯秦境。他面对这种局势,举棋不定。文章就记述一场关于“伐蜀”与“伐韩”的争论。经过这场争论,秦国解决了用什么战略统一天下的大问题。这场辩论,颇有特色,处处紧扣双方争论的主旨,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写得使人一目了然。
长干行 其一
此诗为男女相悦的问答诗,恰如民歌中的对唱。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