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梅花
此诗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一剪梅
词人咏梅,开头就点明了梅花在他心目中的美是一个字「娇」,而且不是一般的娇美,是「万样」的、风情万种的。他把梅花看作美人,斜插在树枝上,彷彿是眉梢上稍稍的一点,在那里微笑着,风中的舞姿轻盈得飘若惊鸿,彷彿是在对酒宴上的人们拍着手招呼。 夜渐渐深了,也渐渐冷了,酒意也慢慢消去了。经常可以听到美人的衣袖里玉镯敲碰的声音。城头上是谁在催促着打更,银饰的漏壶怎么样了,让明天的早晨来得更晚一些吧。 这首词上阕写景咏物,把梅花比作娇美的女子,又是眉梢,又是微笑舞蹈,又是拍手相招,栩栩如生,美不胜收。而下阕抒发情感,词人原本是饮酒赏梅甚是乐趣,可是随着夜深,用来消愁的酒也慢慢消散,清醒的他又想起来心里的那个她。然后突然听到外面传来的打更声,不甚哀伤。他不愿太阳升起,不愿第二天的到来,只想慢慢享受这凄清的夜晚。
更漏子 · 本意
《更漏子·本意》是清代词人王夫之创作的一首词。词中作者写长夜不能入睡,为更漏声所恼。眼看着“斜月横,疏星炯”是环境描写,烘托出悲凉的氛围,也为下文作铺垫。该词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辗转反侧之状,溢于言表,末三句感怀家国身世。“天下事,少年心”表达出想要回报国家,为国效力的迫切愿望。全词格式工整对仗,上片写景,下片言志末三句感怀家国身世,更觉情意深挚,含蕴不尽。
蝶恋花 · 春事阑珊芳草歇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词作。此词上片展示了两幅场景:一是在春意阑珊的清明时节,客里思家;一是在落红处处的黄昏小院,家人忆我。下片抒发思家之情。末句宕开写景,于斜月角声之旷寂中蕴含无限悲凉。全词写得婉转曲折,情感真挚。
声律启蒙 · 下卷 · 十五咸
清对浊,苦对咸,一启对三缄。烟蓑对雨笠,月榜对风帆。莺睍睆,燕呢喃,柳杞对松杉。情深悲素扇,泪痛湿青衫。汉室既能分四姓,周朝何用叛三监。破的而探牛心,豪矜王济;竖竿以挂犊鼻,贫笑阮咸。 能对否,圣对贤,卫瓘对浑瑊。雀罗对鱼网,翠巘对苍岩。红罗帐,白布衫,笔格对书函。蕊香蜂竞采,泥软燕争衔。凶孽誓清闻祖逖,王家能义有巫咸。溪叟新居,渔舍清幽临水岸;山僧久隐,梵宫寂寞倚云岩。 冠对带,帽对衫,议鲠对言谗。行舟对御马,俗弊对民岩。鼠且硕,兔多毚,史册对书缄。塞城闻奏角,江浦认归帆。河水一源形弥弥,泰山万仞势岩岩。郑为武公,赋缁衣而美德;周因巷伯,歌贝锦以伤谗。
凤凰台上忆吹箫
叶随初鸿,花留宿蝶,巫云低拥屏山。恁银河化泪,洒遍人天。 偏是流萤有意,入疏帘、犹觅花钿。更宵静,玉窗风触,时响筝弦。 当年,倩黄姑作证,辨一炷心香,兰夜同燃。奈星桥乌鹊,不会传笺。 独自针楼扶病,更无人、相倚恹恹。但长守、断丝蛛合,谁与缠绵。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三十八节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绝句四首(其三)
这首诗是杜甫广德二年(764)春初回草堂时写的,是杜诗写景的佳作。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两两对仗,写法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十分自然流畅,一点儿也不觉得有雕琢之感。因为一以贯之的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画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
周易 · 巽卦
巽上巽下,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九三,频巽,吝。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双调 · 青江引(四首)
《幽居》 红尘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风破。山村小过活,老砚闲工览。疏篱外玉梅三四朵。 《山居春枕》 门前好山云占了,尽日无人到。松风响翠涛 ,槲叶烧丹灶。先生醉眠春自老。 《春晚》 离愁困人帘未卷,上下双飞燕[五]。孤云带雨痕,暗水流花片,湖边日长春去远。 《秋怀》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末?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渡河北
这首诗是王褒渡河北上所写,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河,指黄河。南北朝时期,河北以为地区,先后有几个少数民族的军事领袖陆续建立政权,汉人认为是异族的统治。 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此番情景使诗人想起屈原的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三四句写北渡所见之景,感慨原本汉代的北部边塞,却成了北朝异族的工事,把深沉的历史感慨融入故国之思中。五六句写北渡所闻。《陇头歌》是抒写思乡之情的乐府歌曲,作者正在愁惨之际,听到远方传来异国悲凉的歌声,更觉肝肠寸断。结尾二句用信马由缰、茫然迷路的动作来刻画诗人心灰意懒、怅然若失的情状,一种惆怅绵渺的情味萦绕在画面中。这首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同时又具有苍劲悲凉的格调,表现出南北诗风融和的特点。
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东坡原配夫人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一〇六五年),葬于四川彭山县。写此词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职,距王氏去世正好十年。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结爱
这首诗为唐代诗人孟郊自创新题的乐府诗。孟郊与韩昌黎齐名,世称“韩孟”。他是有名的“苦吟诗人”,诗境愁苦冷涩,但乐府诗质朴自然,语淡情深,在其整个诗作中别具一格。这首抒写男女之情的《结爱》,和另一首歌唱母子之情而流传甚广的《游子吟》,都是孟郊乐府诗的代表作。
一丛花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一位女子念远伤怀的情状。上片用倒叙的手法先着意渲染女主人公的愁绪。开首“伤高”二句写登阁远望,以爱怨交织的激情向高天远地提出质问,发泄强烈的伤怀、无穷的悲呼,仿佛自问自答。“无物似情浓”,言世间无物能比我之相思情爱更浓,对“情”做了富有哲理性的概括,强调了世间唯有情最浓,揭示了女主人公伤怀无穷的原因。 下片写相思无奈的“沉恨”和空虚。“双鸳”两句写女主人公登阁所见南北小舟交通的池沼。“池中双鸳”正如当年情侣欢聚爱恋的情景,它引发女子对昔日欢情的甜蜜回忆,也触动她此刻的孤单寂寞的情怀。更难堪者是“黄昏后”的寂寞,当家家夫妻团聚,情侣“人约黄昏后”的欢聚时刻,自己却“梯横画阁”,闷坐空闺,当年从画阁竖梯窗下迎候情郎登阁欢会的情事已化为虚空,只剩下一弯冷月斜照窗帘!在极度空虚中,她发出人生之“沉恨”:“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倾诉了人不如物的伤感。 整首词紧扣“伤高怀远”,从登楼远望回忆,收归近处的池沼、眼前的楼阁,最后收拍到自身,由远而近,次第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