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阳春歌
《阳春歌》是唐代诗人李太白的乐府作品。全诗十句六十二字,主要写帝王宫中的享乐生活,隐含荒废政务的讽刺。 南朝吴迈远有《阳春歌》,梁沈休文有《阳春曲》,此诗为李太白拟前人之作。此诗写帝王宫中的享乐生活,隐含对帝王荒废政务的讽刺。前六句写景,後四句叙事。写景为叙事烘托环境。「飞燕」、「紫宫夫人」非专指。
怨歌行
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 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 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宁知赵飞燕,夺宠恨无穷。 沈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 一朝不得意,世事徒为空。 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肠断弦亦绝,悲心夜忡忡。
天仙子 · 七月十五日寿内
一夜秋光先著柳。暑力平明羞失守。西风不放入帘帏,饶永昼。沉烟透。半月十朝秋定否。 指点芙渠凝伫久。高处成莲深处藕。百年长共月团圆,女进酒。男称寿。一点浮云人似旧。
题《呐喊》
鲁迅在《鲁迅日记》1933年3月2日日记云:“山县氏索小说并题诗,于夜写二册赠之。”这“二册”就是《呐喊》和《彷徨》。在《呐喊》上所题的就是本诗。本诗后编入《集外集拾遗》。 山县氏,名初男,日本人。当时是湖北冶萍煤铁公司顾问,对中国古典文学很有兴趣,曾译过《老子》一书。经内山完造介绍,与鲁迅有来往。 《呐喊》是鲁迅写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自1918年4月到1922年10月间创作的十四篇作品。它于去1923年8月出版,到鲁迅题诗时恰好十年。所以鲁迅题诗的跋文为:“自题十年前旧作,以请山县先生教正。”本诗写了鲁迅在《呐喊》出版后十年来额遭遇,和他对这些遭遇的态度。
竹枝词(其一)
《竹枝词》是唐代文学家刘梦得的组诗作品。刘梦得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首诗是其中一组的第一首。此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南楼令 · 次陈君衡韵
桂影满空庭。秋更廿五声。一声声、都是消凝。新雁旧蛩相应和。禁不过、冷清清。 酒与梦俱醒。病因愁做成。展红绡、犹有馀馨。暗想芙蓉城下路,花可可、雾冥冥。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此诗是南朝诗人谢朓的山水诗代表作。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全诗十四句,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中六句写景,描绘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后六句写情,抒发人生感慨。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感皇恩 · 伯礼立春日生日
这首词,是作者离蜀东归以前 ,感叹壮志未成,思念家乡时所写下的。上片以写景起而以抒情终;下片以抒情起而以情景结合终。 在一个初秋的阴天,作者登上了江边的一个小阁,仰望初秋的天空看见迷濛的云气还没有浓结到要化成雨点的样子,俯视下面可以看到江水和沙渚,境界是开阔的,并带着些静漠与冷清。作者只轻轻地把它描写成“小阁倚秋空 ,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概括了登高之事和周围环境,并描写视觉中景物,运化周邦彦《感皇恩》“小阁倚晴空”的词句,王勃《滕王阁》“滕王高阁临江渚”的诗句 。“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接着是写听觉,并由此引出作者的联想。雁是“新雁”,知秋是“新秋”;云是“孤”云,雁只“数”声,“数”字中也反映出主客观的孤独意象的两相契合。杜陵,在长安城东南,秦时为杜县地,汉时为宣帝陵所在,故称杜陵 ,这里用杜陵指代长安。 长安这个汉唐故都,是华夏强盛的象征,也是西北的政治、军事中心之地。陆游急切地盼望南宋统治者能从金人手里收复长安 ;他从军南郑,时时遥望长安,寄托其收复故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他向宣抚使王炎建议:“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诗文中写到想念长安的也很多,如《闻虏乱有感》的“有时登高望跾杜,悲歌仰天泪如雨”,《东楼集序》的“北游山南,凭高望跾、万年诸山,思一醉曲江、渼陂之间,其势无由,往往悲歌流涕”,这样的词句很多 ,可见其感触之深且痛,因此经常地提及 。古人写闻雁和长安联系的,除陆诗外,还有许多如杜牧《秋浦道中》的“为问寒沙新雁到,来时为下杜陵无”,于邺《 秋夕闻雁》的“忽闻凉雁至 ,为报杜陵秋”,只是一般的去国怀都之感。作者写的,如《秋晚登城北门》的“一点烽传散关信 ,两行雁带杜陵秋”,这些是和关心收复长安的信息是有关的词中写闻新雁而回头看不到长安,也是感叹收复长安的好消息的不能到来。“壮心空万里,人谁许 !”空有从军万里的壮怀,而无人相许(即无人赏识、信任的意思),申明“回首 ”句的含意,这里的描写从含蓄的寄概到激昂的抒情,体现了作者写作的特点从作者的诗词风格看,他是比较习惯于采用后一种写法的;在这一首词中,他极力抑制激情,却较多地采用前一种写法。 过片时用了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黄阁、紫枢 ,指代宰相和枢密使,是宋代最高文武官吏。黄阁,宰相官署,卫宏《汉官旧仪》:“丞相听事阁曰黄阁”;宋代的戎服多用紫色,故以紫枢指枢密院。筑坛,用了汉高祖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的典故;开府是开幕府,置僚属,在宋代,高级行政区的军政长官有此种权力。第一 、二句指为将相,第三句说不怕这种职位无人可当,意即用不着自己怀抱壮志与准备担当大任。陆游并不热衷于当高官,但却始终抱着为效忠国家而建立功名的壮志。他曾向往于这种功名,他的《金错刀行》诗说 :“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书怀》诗说 :“老死已无日,功名犹自期。清笳太行路,何日出王师?”他这三句词,说得很平淡,很坦然,那么他真的会这样轻易放弃自己的壮志、他真的相信一般的将相也能够担负恢复祖国统一大业的重任吗?不!他的热情性格和当时冷酷的现实使他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他的自慰之辞,只不过是愤激的反语罢了而实际上,是一种更为曲折、更为深沉的感慨。是从“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汉宫春》)的乐观,到“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鹧鸪天》)的绝望过程中的感慨。 “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这里说的是现在再三思忖只有辞官东归,回到故乡山阴的石帆山下,去种三亩菱为生。这是积极的理想找不到出路,被迫要作消极的归隐之计,经过一番思考,连归隐后的生活都作了具体的设想,所以最后出现一个江南水乡的图景。痛苦的心情融化于优美的自然景物,表面上是景美而情淡,实际上是闲淡中抑制着内心的愤激,深藏着内心的痛苦罢了。 这是陆游的一首要用归隐的办法来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词作,情景结合,看似很矛盾但解决得比较圆满,作者的心情在这首词中表现得比较闲淡。深入体会,仍然透露出理想对现实的尖锐冲突和强烈抗议,所以意境是曲折的,感慨是深沉的。
感皇恩 · 其二
《感皇恩·一个小园儿》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上阕首五句描写作者晚年隐居之处的“山家风味”,末二句南写作者日夕饮洒、随意醉卧池塘与林间的逍遥生活。下阕转入议论,首二句写作者心中了无牵挂。次二句强调“称心如意”与前面“胸中无事”一样,末句融情于二景,寄托志向,自然收尾,韵味绵长。词中运用多种小数目,如话家常,十分亲切。同时,也透出主人公知足寡欲的人生态度。
兰陵王 · 其一 · 为十年故人作
凤箫咽。花底寒轻夜月。兰堂静,香雾翠深,曾与瑶姬恨轻别。罗巾泪暗叠。情入歌声怨切。殷勤意,欲去又留,柳色和愁为重折。十年迥凄绝。念髻怯瑶簪,衣褪香雪。双鳞不渡烟江阔。 自春来人见,水边花外,羞倚东风翠袖怯。正愁恨时节。南陌。阻金勒。甚望断青禽,难倩红叶。春愁欲解丁香结。整新欢罗带,旧香宫箧。凄凉风景,待见了,尽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