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蜂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中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为: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佛说四十二章经 · 第二十五章 · 欲火烧身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四十二章经》论其胜义,盖有四端:一、辞最简驯,二、义最精富,三、胪者古真,四、传最平易。用以上四重以观察于佛,则佛之全体大用明。
绝句 · 书当快意读易尽
《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说出了很多人有会于胸中而没有表达出来的话,作者以浅显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出来。诗人以冷静的态度来体察客观事物,善于把带哲理性的认识写入诗中,显得精深,富有理趣。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庆清朝 · 题王酉室半偈盦图
盘石留题,松窗半偈,温岐诗句翻新。画图重展,犹留燕市缁尘。还我青毡故物,依稀寒谷忽生春。谁持赠,虞山夫子,当代龙门。 忆否铜坑山谷,看梅花如雪,百亿分身。归来痛饮,湖边网得银鳞。曩日纪群小友,鬓霜已改镜中痕。归何日山中老柏,共话前因。
真珠帘 · 秋帘
楼台十二琼钩静,甚新凉、缕缕遮拦不尽。漫卷看双星,怕笑人孤影。悄悄深深炉篆袅,露暗满、玉阶金井。回省,记月透玲珑,宫眉低印。 心共误触流萤,傍波纹浪绉,荡摇难定。亸地一珠珠,料泪珠同进。更是西风今夜紧,惯逗隙、偷吹云鬓。天迥,帐纸阁寒生,听蛩孤凭。
河湟旧卒
这首诗通过一个久戍幸存的老兵的遭遇,反映了唐朝末年那个动乱时代的景象。 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湟水流域及与黄河合流的一带地方称“河湟”。诗中“河湟”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及右门等七关归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张义潮略定瓜、伊等十州,遣使入献图籍,于是河湟之地尽复。近百年间的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此诗所写的“河湟旧卒”,就是当时久戍幸存的一个老兵。诗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个动乱时代。 此诗叙事简淡,笔调亦闲雅平和,意味很不易一时穷尽。首句言“随将讨河湟”似乎还带点豪气;次句说“时清返故乡”似乎颇为庆幸;在三句所谓“十万汉军零落尽”的背景下尤见生还之难能,似乎更可庆幸。末了集中为人物造象,那老兵在黄昏时分吹笛,似乎还很悠闲自得呢。 以上说的都是“似乎”如此,当读者细玩诗意却会发现全不如此。通篇诗字里行间、尤其是“独吹边曲向残阳”的图景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伤。“残阳”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对一位“头白”老人来说,那几乎是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一个象征。一个“独”字又交代了这个老人目前处境,暗示出他从军后家园所发生的重大变故,使得他垂老无家。这个字几乎抵得上古诗《十五从军征》的全部内容:少小从军,及老始归,而园庐蒿藜,身陷穷独之境。从“少年”到“头白”,多少年的殷切盼望,俱成泡影。 而此人毕竟是生还了,而更多的边兵有着更其悲惨的命运,他们暴骨沙场,是永远回不到家园了。“十万汉军零落尽”,就从侧面落笔,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这层意思却是《十五从军征》所没有的,它使此绝句所表达的内容更见深广。这层意思通过幸存者的伤悼来表现,更加耐人玩味。而这伤悼没明说出,是通过“独吹边曲”四字见出的。边庭的乐曲,足以勾起征戍者的别恨、乡思,他多年来该是早已听腻了。既已生还故乡,似不当更吹。却偏要吹,可见旧恨未消。这大约是回家后失望无聊情绪的自然流露。他西向边庭(“向残阳”)而吹之,又当饱含对于弃骨边地的故人、战友的深切怀念,这又是日暮之新愁了。“十万汉军零落尽”,而幸存者又陷入不幸之境,则“时清”二字也值得玩味了,那是应加上引号的。 可见此诗句意深婉,题旨与《十五从军征》相近而手法相远。古诗铺述丰富详尽,其用意与好处都易看出;而“作绝句必须涵括一切,笼罩万有,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然后可谓之能手,比古诗当然为难”(陶明濬《诗说杂记》),此诗即以含蓄手法抒情,从淡语中见深旨,故能短语长事,愈读愈有味。
吕氏春秋 · 卷二十二 · 察传
《察传》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即明察传闻之意。文中认为传闻中的事物往往有似是而非之处,应加以审察、深思和验证,否则将铸成大错,甚至导致国亡身死。文章多用寓言故事为论据,生动有趣。
应天长
这首别后相忆词的上阕写行者半岁离别、离肠百结的相思之情,下阕从居者着想,写她面对明媚的春光,日夜怀念远方的行人。这首词直接倾吐真情,毫无掩饰。语虽浅直,而情实郁结。 有人认为这首词是韦庄“留蜀後思君之辞”,跟他另一首《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的命意相同。虽不无道理的,但韵文学专家羊春秋认为这首词乃情人别后相忆之词,不必过于求深。把爱情词都连到君国上面来,是难免穿凿附会之讥的。
国风 · 周南 · 芣苢
《国风·周南·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金刚经 · 第四品 ·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满庭芳
从前读词,多见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今读东坡此词,初读不觉什么,多读後始感异样。前片叙事抒情,後片转入写景,再转入抒情,一唱三叹。结尾情深仍不离景物。 末句「归梦绕松杉」,意思是「归故乡的情思好像梦一样绕着松杉」,是还乡的白日梦,不可错解成游玩回来做了一个梦。 读此词犹如读一篇叙事散文,叙述条理分明,情景交融,音韵和谐,感人至深。所有的词句信手拈来,自然贴切。结构如行云流水,毫无生涩之感。此东坡词之至真至纯者。 吴世昌说,东坡也有拼凑的时候,并举其化用柳永的例子「算应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柳屯田《忆帝京》:「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说有扭捏作态之感。大概这也是诗人们免不了的。并非诗人每咳嗽一声都是好诗。然而大家毕竟是大家,如这首满庭芳就非常简洁流畅,毫不扭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