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江城梅花引 · 荆溪阻雪
词人蒋竹山这首《江城梅花引》,表现了他乘船阻雪于荆溪(在今江苏南部)时的惆怅情怀。词中以悠扬的节奏、活泼的笔调,在冷清的画面上,织进了热烈的回忆和洒脱的情趣;在淡淡的哀愁中,展示了一个清妍潇洒的艺术境界。吟诵起来,给人的感受,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随想曲,它即兴抒情,旋律自由又富于幻想。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三节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8],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水调歌头 ·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东坡被贬黄州期间,结识同被谪放黄州的张偓佺。元丰六年(西元一〇八三年)十一月,张偓佺在其新居西南筑亭,以观览长江胜景,苏东坡为其取名为「快哉亭」,并赠其这首《水调歌头》。 全词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表现作者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风格。
祝英台近 · 剪鲛绡
此词借春景以抒怀。连番风雨,红紫狼藉,极目天涯,惟见蒙蒙飞絮。回首旧游,令人心惊,不禁感慨万千。全词含蓄蕴藉,寄寓殊深。写景抒情,细腻逼真,极有感染力。
妙法莲华经 · 信解品第四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简称《法华经》, 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
庆清朝 · 木芙蓉
碧玉云深,彤绡雾薄,芳丛乱迷秋渚。重城傍水,中有吹箫俦侣。应是琼楼夜冷,月明谁伴乘鸾女。仙游处。翠帟障尘,红绮随步。 别岸玉容伫倚,爱浅抹蜂黄,淡笼纨素。娇羞未语,脉脉悲烟泣露。彩扇何人,妙笔丹青,招得花魂住。歌声暮。梦入锦江,香里归路。
史记 · 三十世家 · 魏世家
《魏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本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的世系及其兴衰。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前期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有淮、颍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自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在河南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国君姬姓魏氏。
左传 · 隐公 · 隐公八年
【经】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庚寅,我入祊。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辛亥,宿男卒。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八月,葬蔡宣公。九月辛卯,公及莒入盟于浮来。螟。冬十有二月,无骇卒。 【传】八年春,齐侯将平宋、卫,有会期。宋公以币请于卫,请先相见,卫侯许之,故遇于犬丘。 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 夏,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 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辛亥,以妫氏归。甲寅,入于郑。陈金咸子送女。先配而后祖。金咸子曰:「是不为夫妇。诬其祖矣,非礼也,何以能育?」 齐人卒平宋、卫于郑。秋,会于温,盟于瓦屋,以释东门之役,礼也。 八月丙戌,郑伯以齐人朝王,礼也。 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以成纪好也。 冬,齐侯使来告成三国。公使众仲对曰:「君释三国之图以鸠其民,君之惠也。寡君闻命矣,敢不承受君之明德。」 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
青霞先生文集序
《青霞先生文集序》,明代散文,作者茅坤,出自《青霞集》。青霞先生是指沈炼,因为弹劾奸臣严嵩而被杀害,因此受到天下士人推崇,将他的作品汇编成《青霞先生文集》,这篇文章是茅坤为该文集撰写的序言。
水调歌头
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百户尚牛酒,四塞已干戈。 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
国风 · 邶风 · 新台
《国风·邶风·新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历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民众讽刺卫宣公劫夺儿媳姜氏(宣姜)的诗歌,后世因此而用「新台」以喻不正当的翁媳关系。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章叠咏,每章前二句是兴语,但兴中有赋;第三章用比法,表现女主人公新婚生活出现的反差。三章各后两句均以理想和现实的相悖,构成异常强烈的对比,反衬出女主人公郁积已久的怨愤之情。
诉衷情令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的伤春情怀,大抵用两种笔墨,相映成趣,活画出了一位情窦初开的怀春少女形象。 这首词的妙处,就在于作者将少女尝鲜得酸的偶然情事,与其怀春藏酸的本质内容勾连,言情叙事,活泼可爱。
高帝求贤诏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水调歌头
此词作于神宗熙宁九年(西元一〇七六年)。当时,东坡为避开汴京的政治风波而在密州做官,其唯一的亲人弟弟子由则远在齐州任掌书记。中秋之夜,处在政治上失意及与亲人离别之中的东坡,不免有感于怀,故作此词。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子由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阕反映执著人生,下阕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东坡词的典范之作。此处所收版本取自影元本《东坡乐府》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