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是杜少陵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西元七六六年),时诗人五十六岁。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此为第一首。
中吕 · 阳春曲 · 笔头风月时时过
《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是元代文学家姚燧创作的散曲作品。这支小令从感叹时光流逝开始,写到家庭生活以及人世社会,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忧虑和对现实不满的苦闷之情。
周颂 · 烈文
《周颂·烈文》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周成王即位后祭祀祖先时戒勉助祭诸侯的诗,成王劝诫公卿诸侯不要忘记前辈君王的功绩德行,向文、武二王学习,要修德用贤,以永保福禄。全诗一章,共十三句,可分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赞扬诸侯;后九句为第二层,训戒诸侯。前四句的赞扬使后九句的训戒变得让诸侯乐于接受,后四句以训戒正君臣名分,表明诸侯已建的功业只不过是效忠周王室的一个开端。此诗构思巧妙,逻辑严密,行文简洁,含义深刻。
送梓州李使君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维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创作的一首诗。诗人想象友人为官的梓州山林的壮丽景象以及风俗和民情,勉励友人在梓州创造业绩,超过先贤。此诗选取最能表现蜀地特色的景物,运用夸张手法加以描写,气象壮观开阔。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明快,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
杂曲歌辞 · 远别离
这首乐府诗通过娥皇、女英二妃和舜帝生离死别的故事,表现远别离的悲哀,并从故事中引出「尧幽囚」、「舜野死」的传说,说明人君失权的后果。「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 全诗议论、抒情和情景描写穿插得妥帖自然,以娥皇女英事开头,又以其事作结,既保持了结构上的完整性,又令人领略了悲剧式的崇高之美,艺术手法与诗歌主旨并行不悖,体现了李诗行云流水的风格。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满路花 · 咏禹门寺前一带颓崖峭石
嵌空撑户牖,凿翠支堂奥。淙淙岩溜响,喧银瀑。硗确谽谺,铁色黏青峤。 石笋攒丹灶。积雪层冰,玲珑原隰俱缟。 或为怪鹘,或作千年豹。或似秋江岸,晴龟曝。林青日黑,山畔归樵少。 野火连天烧。虎腥如雨,瘦石此时更峭。
秦中吟十首 · 其七 · 轻肥
《轻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此诗着重暴露那些为皇帝所宠信的宦官,他们穿红佩紫,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去到军队里赴宴,饮罢美酒佳酿,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奋,旁若无人。诗的最后笔锋突然一转:这年江南大旱,衢州(今浙江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人间词话 · 第四十七则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山海经 · 海经 · 大荒东经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吴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大荒东南隅有,名皮母地丘。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耳。 有小人国,名靖人。 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犂。 有潏山,杨水出焉。 有蒍国,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 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 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 有大阿之山者。 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豹、虎、熊、罴。 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有柔仆民,是维嬴土之国。 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囗食,使四鸟。 有夏州之国。有盖余之国。 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䝞。黄帝生禺䝞,禺䝞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䝞处东海,是惟海神。 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黍食,使四鸟。 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海内有两人,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山,日月所生。 有壎民之国。有綦山。又有摇山。有䰝山,又有门户山,又有盛山。又有待山。有五采之鸟。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 东北海中,又有三青马、三骓、甘华。爱有遗玉、三青鸟、三骓、视肉、甘华、甘柤。百谷所在。 有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䳃--北方曰䳃,来之风曰【犭炎】--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三姝媚
本词为悼亡之作,题材及想法都似周邦彦的《瑞龙吟》,边寻访,边回忆,但此首遥忆之辞较多。上片写访寻恋人旧踪。“烟光”三句以“多风”为主体,描画了一幅烟光闪烁,柳絮纷洒的暮春景象,既交待了访寻恋人的时节,也借柳絮渲染了缭乱的愁绪。“锦瑟”八句描摹出恋人对自己的刻骨相思。 下片忆昔伤今。“惆怅”三句追忆南楼长夜、张灯歌舞情景。“又入”三句写词人因“记”而寻,追寻旧日踪迹。“可惜”四句写此次寻访的结果:东风将她的相思怨恨与“闲花”一齐带走了!暗示她的青春夭折。本词遥忆之辞较多,且由今及昔,由昔之人推想昔人之泪、昔人之梦,甚至昔人苦惦己而“自惊腰衩”之态,如此思虑层深,亦可知词人对恋人的刻骨相思。
客中初夏
这首七言绝句通过对于初夏时节的景色,尤其是对于柳絮和葵花的之间的对比,暗含了对于诗人自己政治抱负的描写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样对于皇帝忠心不二。诗人把王安石等人比作「柳絮」,用「葵花」自比,表达诗人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 首联,描述了四月初夏天和暖的天气,恰又是雨过天晴的时候。通过描浅白的语言,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读者的视野。 颔联,描述了下过雨后,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青翠怡人了。诗人调动读者熟悉的景物布置了一个清明和暖的气氛,使整首诗充满了雨和夏的味道。 颈联,通过描述眼前没有随风飘荡的柳絮这一情景。这句是有寄托的,寄托出诗人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 尾联,指出了蜀葵向着太阳开放这一景象,也是有寄托的。看看那些像柳絮般随风转舵的小人,唯有那向阳怒放的葵花才值得尊敬。 整首诗描述了变化的画面,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独鍾给了葵花,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不愿诗人本人「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葵花,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诗人托物言志,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
唐才子传 · 夏侯审
审,建中元年礼部侍郎令狐峘下试军谋越众科第一。释褐授校书郎,又为参军,仕终侍御史。初于华山下多买田园为别墅,水木幽閟,云烟浩渺,晚岁退居其下,讽吟颇多。今稍零落,时见一二,皆锦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