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山中送别
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挚,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问刘十九
此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以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体现了朋友间真诚亲密的感情。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
女冠子
断云残雨。洒微凉、生轩户。动清籁、萧萧庭树。银河浓淡,华星明灭,轻云时度。莎阶寂静无睹。幽蛩切切秋吟苦。疏篁一径,流萤几点,飞来又去。 对月临风,空恁无眠耿耿,暗想旧日牵情处。绮罗丛里,有人人、那回饮散,略曾谐鸳侣。因循忍便睽阻。相思不得长相聚。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愁万绪。
谒金门 · 春半
《谒金门·春半》是南宋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写闺中春愁的小词。上阕写仲春时节,眼前景色,触目生愁。虽「十二栏干倚遍」,也无法排遣春愁。下阕写闺中人在这风和日暖的大好春光中,想起了自己所怀念的人,不禁愁绪万端,感到还不如成双成对的鸟儿,因此不愿再看见满院落花和断肠芳草。通篇哀婉细腻,愁思无限。
鹧鸪天 · 雪照山城玉指寒
这是一首寄给情人的词,也是金代诗人刘著存世的唯一一首词作。全词感情真挚,迂回曲折,流转自然,营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与思念的主人公形象。
题鹤林寺僧舍
这首七言绝句,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此诗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创作并寄与际遇相同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的一首七律。诗中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此外,“海天愁思”中亦当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测、仕途险恶之叹。诗人写风雨侵颭、岭树遮挡,不仅仅是言自然现象,也蕴含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特点。
世说新语 · 术解第二十
术解,指精通技艺或方术。本篇记载着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事例:第1 则记通晓音乐、音律的事,第2 则记能从煮出的菜蔬里品尝出是用什么样的柴人煮的,第4 则记善解马性,第9 则记善于品酒,都是各有专长。其余的属于通晓方术,包括医术(第10、11 则),占卜(第8 则),星相(第5 则),堪舆(即看风水,第3、6、7 则)等。有的人通晓一术或数术,这里说的郭璞传说就有异能,于方术有精妙之处。古人颇好方术,于占卜等很迷信,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拜星月慢
词的上阕追忆与情人首次幽会情景,突出表现女子的秀美高雅。下阕写别后在荒寒孤馆的相思,揭出欢后苦别的悲剧。通过对失去恋情的追忆,表达仕途失落后的悲惨心态。全词结构上将虚实结合,一虚一实描写传神,读来馀韵悠悠。
水龙吟 · 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秋风倦客,一杯情话,为君倾倒。回首燕山,月明庭树,两枝乌绕。正情驰魏阙,空书怪事,心胆堕,伤殷浩。 祸福无端倚伏,问古今、几人明了。沧浪渔父,归来惊笑,灵均枯槁。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恨黄尘障尽,西山远目,送斜阳鸟。
绛都春 · 东君运巧
东君运巧。向枝头点缀,琼英虽小。全是一般,风味花中最轻妙。横斜疏影当池沼。似弄粉、初临鸾照。众芳皆有,深红浅白,岂能争早。莫厌金樽频倒。把芳酒赏花,追陪欢笑。有愿告天,愿天多情休教老。奇花也愿休残了。免乐事、离多欢少。易老难叙衷肠,算天怎表。
瑞鹧鸪 · 观潮
《瑞鹧鸪·观潮》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阕写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下阕写钱塘江退潮,弄潮儿唱起「使君诗」作为送潮曲。此词语言平实,亲切有味,用笔精炼含蓄。
史记 · 七十列传 · 乐毅列传
《乐毅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这篇传记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概略介绍乐毅生平事迹而详录其回信全文,这种写法可谓别具一格。作者引录全信固然与这封信本身文情并茂有关,更重要的是信中全是思想的吐露,这样的记述乐毅外在军事活动的同时将其内在的精神世界揭示出来,从而把乐毅既长于军事又具有政治头脑和高尚情怀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更加充分而富有光彩。
途中见杏花
诗人漂泊在外,偶然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他满怀愁绪和联翩浮想,写下这首动人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人叶靖逸《游园不值》诗中的名句。杏花开在农历二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那娇艳的红色就彷彿青春和生命的象征。经历过严冬漫长蛰居生活的人,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然望见邻家墙头上伸出一枝俏丽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该是多么欣喜激动!叶靖逸的诗句就反映了这样的心理。可是吴子华对此却别有衷怀。他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 他并不是不爱鲜花,不爱春天,但他想到,花开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又能看得几时?想到这里,不免牵惹起无名的惆怅情绪。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缘分如此短浅,怎不令人倍觉难堪? 由于节候尚早,未到百花吐艳春意浓的时分,一般树木枝梢上还是空疏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见飞来采蜜,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杏花,难道不感到有几分孤独寂寞吗?这里显然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报春使者,转化为诗人的自我写照。 想象进一步驰骋,从眼前的鲜花更联想及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红杏。那一片蒙蒙的烟霞,辉映着阳光,弥漫、覆盖在神州大地上,景象是何等绚丽夺目呀!浮现于脑海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诗人被迫离开朝廷,到处飘零,心思仍然萦注于朝中。末尾这一联想的飞跃,恰恰泄露了他内心的秘密,点出了他的愁怀所在。 诗篇借杏花托兴,展开多方面的联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一层深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特别委婉细腻。晚唐诗人中,吴子华作为飞卿、义山诗风的追随者,其最大特色则在于将温李的缛丽温馨引向了凄冷清疏的一路。本篇可以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
山坡羊 · 中吕 · 冬日写怀
这首小令表现作者世事变迁祸福无常的感慨。“朝三暮四,昨非今是”,世间万事不可捉摸。有些人拼命积攒家私,结果横祸上身;有些人沉溺于酒色,走上了荒淫之路。祸福相依,悲乐相生,正是这首小令的主题。此曲指斥富人的贪婪、狡诈、荒淫,至身败名裂仍不知悔悟,用语辛辣入骨。作者写此曲的目的是批判当时社会的道德堕落,但也昭示出作者因果循环的消极思想。
望远行
这是一首怀人词。春光明媚,花团锦簇,闺中人本应来到庭院内饱览春色。可朱门成天紧闭,闺中人足不出户,无心赏春,见出心情极度恶劣。相思至极,便想梦中一见,可梦也难成。愁苦又深一屋。月下砧声阵阵,征人的消息依旧杳然。砧声不仅捣碎了思妇之心,更激起她对远在辽阳的征人的思念。因为明月既照在辽阳也照在家乡,由圆月自然想到要与征人团聚。将辽阳月与秣陵砧场两个空间跨度极大的意象组接在一起,精炼地写出了征人思妇的两 地相思,就像唐人高适的《燕歌行》所写的:“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花空回首。”虽然相互挂念,略感慰藉,但毕竟空闺独守,总是难熬。等到征人归日,彼此都已头发斑白,大好的青春年华虚度,怎不叫人惊叹! 从构思上看,上片是实景,分室内与室外两层。由外而内,依次展现。李璟毕竟是代人写愁,并没有真切的苦闷,因此词的意象色彩鲜明亮丽,不像李煜后期的词作色彩总是那么灰暗沉重。下片是虚拟,空间转换大开大合,构成辽阔的意境。李璟生长富贵,词也带有强烈的富贵色彩。像碧玉、锦绣、黄金装点出的豪华气派,似乎与普通征夫思妇的身份不太协调,而带有他自身生活环境的烙印。不过晚唐五代词不管是写平民还是写贵族,都是把居住环境写得富丽堂皇。炫耀富贵,是五代词人普遍追求的审美风尚。李璟此词正是这种时代风气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