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南歌子
《南歌子·槐绿低窗暗》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写的一首词。这是一首赠妓的词作。词写作者同歌女离别在即、行船将发,两人难分难舍、无限凄楚的离别之情。上片写离别出发前的初夏景色,用“暗绿”“明红”的景色形成对比,渲染别离氛围;下片写凄楚难舍之情。
幽梦影 · 卷一 · 其四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以灵均为知己,莼鲈以季鹰为知己,蕉以怀素为知己,瓜以邵平为知己,鸡以处宗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琵琶以明妃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若松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正所谓不可与作缘者也。
国风 · 豳风 · 狼跋
《国风·豳风·狼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历代学者大多认定此诗所说的“公孙”即“周公”。诗以“狼”的进退皆狼狈不堪的情景,来衬托周公进退从容、无所往而不宜的智慧品德。也有人认为这是讽刺贵族王孙的诗。全诗二章,每章四句。此诗语带调侃,但有分寸,先以老狼前颠后踬的体态作比来揶揄人,后又在结句弱化了揶揄份量,使整首诗的氛围带上了一种特有的幽默感。
楚辞 · 九怀 · 其九 · 株昭
这首诗为汉代王褒所作,表现了诗人对社会混乱,摧残人才现象的痛心疾首。他采用博喻手法对比罗列自然界的、社会的、历史的、现实的,诸多摧残人才、重用无能之辈的现象,使人读了触目惊心。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兰亭集序》即为王羲之为众人所作之诗写的序文手稿。文中记叙了兰亭山水之美和聚会的畅快之情,抒发作者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王羲之手书之真迹已随唐太宗葬于墓中,后人只得由临本中窥见此作。而其临本中又以「神龙本」《兰亭集序》最为称道,因该卷画心前上有唐中宗「神龙」年号小印左半印迹而得名,被认定为是由冯承素奉圣旨于兰亭真迹上双钩所摹,所以应是与真迹最为接近的摹本。本文内容即以《兰亭集序》「神龙摹本」为准。
烛影摇红(寿元实通判母)
风月堂中,画屏不动香猊吐。珠翘环拥蕊宫仙,双鬓青如许。相对童颜寿侣。看庭前、绯袍拜舞。十洲三岛,柳探春时,梅欺雪处。 甲子花周,自从今日重新数。碧瑶杯重翠涛深,笑领飞琼语。此去华筵喜聚。听传宣、云间紫府。万分如意,凤诏便蕃,香轩容与。
史记 · 七十列传 · 司马穰苴列传
《司马穰苴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这是司马穰苴的单传。全文围绕着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这条纲,写他诛杀国君宠臣庄贾、整饬军队,和士卒同甘共苦的治军史实,收到战士争相为之奋勇作战,使晋、燕之师不战而屈,收复失地的功效,活画出一代名将的鲜明形象。
壶中天 · 寿丘枢密
日躔东井,正轮囷桂影,十分光洁。火令方中符国运,天与非常英杰。荦荦平生,眼空宇宙,绿发千寻雪。笑谈一镇,单于底事心慑。 晚岁佛地功深,人间富贵,五湖烟水阔。谁遣心期事左,须酬满、麒麟勋业。又也何妨,长生仙箓,已在黄金阙。中原恢拓,要公归任调燮。
石壕吏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少陵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这封家书实际上是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驳,从而引导家中子弟树立读书必须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第一段,作者提出“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直接点明读书仅以过目成诵为能是最不中用的,竖起批驳的靶子,表明了鲜明的态度。第二段,作者反对“过目成诵”,主张读书应深入研究。先是指出匆匆而读,其实什么收获也没有,接着又以孔子、苏东坡、虞世南等人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进行对比论证,强调只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的道理。第三段,作者反对“无所不诵”,主张读书应选择精华。先是指出“无所不诵”是“过目成诵”的另一弊端,然后以读《史记》为例从正面论证,阐明“反复诵观”精彩内容的必要性。又以“小说家言”等例,“破烂橱柜”为喻,从反面论证了读书应该有所选择,取其精华,令读者的认识又深一层。 文章主要选用典型事例做例证,兼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多用反问句式,如“与我何与也”,“熟有如孔子者乎”,“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岂非没分晓的钝汉”等,增强了说理的气势,使批驳更加有力。
相思曲
高楼重重闭明月,肠断仙郎隔年别。 紫箫横笛寂无声,独向瑶窗坐愁绝。 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恨满牙床翡翠衾,怨折金钗凤凰股。 井深辘轳嗟绠短,衣带相思日应缓。 将刀斫水水复连,挥刃割情情不断。 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 妾身愿作巫山云,飞入仙郎梦魂里。
前出师表
此文出自于《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六幺令 · 照人明艳
照人明艳,肌雪消繁燠。娇云慢垂柔领,绀发浓于沐。微晕红潮一线,拂拂桃腮熟。群芳难逐。天香国艳,试比春兰共秋菊。 当时相见恨晚,彼此萦心目。别后空忆仙姿,路隔吹箫玉。何处栏干十二,缥缈阳台曲。佳期重卜。都将离恨,拼与尊前细留嘱。
史记 · 七十列传 · 白起王翦列传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该篇是战国末期两位著名秦国将领白起和王剪的合传,传文全面、简要地记述了他们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