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金刚经 · 第四品 ·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湘春夜月
此词为羁旅江南楚湘,伤春恨别之作。上片“近清明”七句写清明节已然临近,然而翠鸟栖息落梅枝梢,却是一幅凄苦断魂的情态,借翠鸟睹梅花凋谢而极度伤神,曲写了词人伤春之凄怆,奠定了全词基调。“可惜”二句写清歌令人愉悦,黄昏令人忧郁,悦耳之鸟鸣湮灭于昏沉暮色之中,流露出词人的惋惜和悲痛。欲与“柳花低诉”衷情,却又怕柳花轻浮、浅薄,不懂伤春之意,喑寓了知音难觅的忧虑。“念楚乡”由物及人,转写词人羁旅江南楚湘,无知音柔情温存自己的相思别恨的失落感。 下片承“谁与温存”写长夜孤寂、冷落的痛苦。“空樽”六句描绘出沉默不语之青山,残缺冷瑟之夜月,浩浩无际之湘水、飘浮荡漾之湘云,组成一幅空阔,凄凉的环境氛围,充分显现出词人以真情之心对无情之物的孤寂感。“天长”二句感叹天长地阔,道阻且长,欲会无期。“者次第”二句深感人间竟找不出锋利的剪刀,能将自己的“心上愁痕”剪断,沉挚率直地倾诉了词人对情侣深长的相思。
楚辞 · 大招
《大招》是《楚辞》中的作品,相传为屈原或景差所作。此诗在内容上可分两部分:一是极力渲染四方的种种凶险怪异,二是着意烘托楚国故居之美,最后又大力称颂楚国任人唯贤、政治清明、国势强盛等,以诱使灵魂返回楚国。全诗文字精练,辞意醇古,风格雅淡,特别是写景、状物、叙事时层层铺张,大段排比,对称整齐,显示了由辞到赋的发展与转变。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五节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五节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 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 “酌则谁先?”曰:“先酌乡人。” “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 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临江仙 · 夜归临皋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豐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後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达了词人退避社会的生活态度和希望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不如全身免祸。是夜风静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咏史其七
《咏史》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一组咏史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来浇诗人心中之块垒。组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在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历代诗评家对这组诗评价很高。
行香子 · 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
这首词作于元丰七年岁末,多题作「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泗守是指当时泗州太守刘士彦,南山,即都梁山。在县南六十里。 《苕溪渔隐丛话》:「淮北之地平夷.自京师至汴口,并无山,惟隔淮方有南山,米元章谓为第一山.」可见,南山处于空阔平原之上,淮水就近流过。 前两句「北望平川,野水荒湾」,寥寥八字,便将环境特色描画出来。 又因南山只是平原上一座并不太高的小山,故能飞步而上,然其突兀而出,却也是峭壁巉岩、颇为险峻。共觅春光的词人与太守登上南山,但觉和暖的山风拂弄着衣袖,弥漫着淡淡香气的云雾萦绕在鬟边,真是欢畅无比!于是摆酒畅饮,白云之间,笑语喧哗,直有仙游之乐。故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话》评曰:「天外之游,澹然仙趣。」 直到日暮时分,大雁飞过夕阳斜挂的天幕,游山的人才一起归去,其时天空澄净静美,依然是景色醉人。不知是谁还无事闲坐在空山上,他一定会看到长桥上,灯火闪烁,那是太守游山夜归。
雨中花慢
《雨中花·旆拂西风》是南宋词人高观国的作品。全词通过词人送友人史达祖出使和想象出使后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天下大事的关心,对友人的期望,词中流露的感情是积极向上的。
悲陈陶
此诗讲述的是唐肃宗至德元载(西元七五六年)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的情事。前四句渲染战败後肃穆沉重的氛围;後四句先写胡兵的骄横,後写长安人民对官军收復长安的渴望。全诗寓主观于客观,把对胡虏的仇恨、对官军的痛惜、对长安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等种种感情,都凝聚在特定的场面中,体现出一种悲壮的美。
夜游宫 · 生日代人献江宰
帘外繁霜未扫。楼角动、玉绳横晓。百和交焚瑞烟绕。霁霞明,画屏深,天渺渺。 喜色连池沼。荐眉寿、玉儿娇小。早晚除书下天表。日初长,莫等闲,孤一笑。
孙子兵法 · 军争篇
《孙子兵法·军争篇》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讲的是“凡用兵之法”。通过军队对“利”的看重,进行一步步的分析,提出了“风林火山”等概念。从军队的立命之本谈起,一点点引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