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袁州州学记
《袁州州学记》是宋人李觏(gòu)的名作,文章记叙了宋仁宗时,任袁州知州的祖无择看到学宫破损的现状,决定兴建新学宫的过程。学宫落成之刻举行的“释菜”祭孔仪式上,在宜春讲学的李觏大为感慨,遂发表了此篇文章,感慨申论。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此为作者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这种同情与关怀的出发点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在传统的五七言诗歌中本为常见,但在元代散曲中却是少有。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周易 · 谦卦
坤上艮下,亨。君子有终。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六二,鸣谦,贞吉。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六四,无不利,撝谦。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调笑令 · 边草
词的前三句以咏草起兴,点明边地环境,又以“草尽”喻“兵老”,设喻新颖。以下两对句依旧写景,以“雪晴”、“月明”衬托戍卒的乡思。末句摹声,写胡笳声传入戍卒耳中后所引起的心理反应。“愁绝”二字为词眼,将戍卒戍边的愁苦之情和盘托出。这首词以比兴手法和明白如话的语言,将荒凉苦寒的边疆、戍边士兵无穷的愁怨寄于广漠夜空的凄凉胡笳声中,揭示了中唐边防吃紧的现实和民间以戍边为苦的社会心理。《调笑令》原来是酒席上的酒令,作者用它来写边事,开了边塞词的先声。
双调 · 折桂令 · 九日
《折桂令·九日》是张可久创作的一首元曲。这支令曲以重九游为题,抒发了作者暮年的愁怀。作者有意设置一个跌宕片段,回忆起做官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此时人已垂垂老矣,官场倾扎,无力挣扎,斜阳、寒鸦使人感到无限凄凉。
南柯子 · 山冥云阴重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是南宋词人王炎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咏叹农民生活的词。上片先写山昏云密,寒雨将至。在总写环境天气之后,收拢笔调,推向近景,于是数枝缀着水珠的红花楚楚堪怜地映入眼帘。下片将笔触伸向田垄阡陌。在春耕季节,“朝朝”、“处处”都可看到农民们正冒雨耕作,因为有了充足的雨水,才是获取丰收的保证。这似乎正是作者劝人“莫为惜花惆怅”的理由。全词语言平实,形象生动,感情真切,值得珍视。
抱朴子
至于飞走之属,蠕动之类,禀形造化,既有定矣。及其倏忽而易旧体,改更而为异物者,千端万品,不可胜论。人之为物,贵性最灵,而男女易形,为鹤为石,为虎为猿,为沙为鼋,又不少焉。至于高山为渊,深谷为陵,此亦大物之变化。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何为嫌金银之不可以异物作乎?
三戒 · 永某氏之鼠
《永某氏之鼠》是《三戒》中的第三篇。本文将那些自以为“饱食而无祸”的人作老鼠,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讽刺了纵恶逞凶的官僚和猖獗一时的醜类。暗喻小人得志虽能嚣张一时,却不能长久。依仗权势的小人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下场。凡是害人的东西,即使一时可以找到“保护伞”,但这种庇护是不可能长久的,最终还是没有好下场。对待坏人坏事,决不能姑息,不是妥协,而是要勇敢面对,坚决予以打击。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二郎神 · 秋叶
出门四顾,但树树替秋言语。恰作去就新黄,收回稠绿,青镜愁容似汝。自昔才人悲摇落,可更有、亭皋佳句。惟岭外夕阳,桥边流水,是漂流处。 无据,辞根却似,无家归去。向渡口寻红,箧中搜字,才信闲愁最苦。凤去桐孤,鸦翻枫冷,又送晚来凉雨。人独自、门掩西风,对汝有何心绪。
西河 · 送钱仲耕自江西漕移守婺州
《西河·送钱仲耕自江西漕移守婺州》是辛稼轩于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在隆兴府送别钱佃(字仲耕)自江西转运副使移知婺州(今浙江金华)时所作。词中除表达了对钱佃的依依惜别之情外,还对自己仕途的岌岌可危,对个人处境的不如人意表示了深切的忧虑。果然,为时不久,是年的十一月,作者就因被言官弹劾,而罢免了职务,从此回到上饶闲居,开始了十年的田园生涯。作者对宦海升沉判断的准确,在这首词中也得到充分体现。但这首词虽然主题仍是送别伤怀,写法上却不被粗犷豪迈的风格束缚,而是从细腻处入手,层层推进,把作者失意的情怀,同对友人的感念,交织杂揉,以委婉含蓄的笔调写出,尤其是歇拍三句,以想象中的幽人发问作结,更可见此词的风流蕴藉。
人间词话 · 第三十五则
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醉落魄 · 九日吴胜之运使黄鹤山登高
龙山行乐。何如今日登黄鹤。风光政要人酬酢。欲赋归来,莫是渊明错。 江山登览长如昨。飞鸿影里秋光薄。此怀只有黄花觉。牢裹乌纱,一任西风作。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情诗
高殿郁崇崇,广厦凄泠泠。 微风起闺闼,落日照阶庭。 踟躇云屋下,啸歌倚华楹。 君行殊不返,我饰为谁容。 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 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 嘉肴既忘御,旨酒亦常停。 顾瞻空寂寂,唯闻燕雀声。 忧思连相属,中心如宿醒。
壶中天 · 寿丘枢密
日躔东井,正轮囷桂影,十分光洁。火令方中符国运,天与非常英杰。荦荦平生,眼空宇宙,绿发千寻雪。笑谈一镇,单于底事心慑。 晚岁佛地功深,人间富贵,五湖烟水阔。谁遣心期事左,须酬满、麒麟勋业。又也何妨,长生仙箓,已在黄金阙。中原恢拓,要公归任调燮。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四节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