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节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祝英台近(别李择之诸丈后途中寄此)
泛杭川,临尘水。几日共游戏。歌笑开怀,酒醒又还醉。奈何一旦分携,连宵风雨,剪不断、客愁千里。 水云际。遥望一片飞鸿,苦是失群地。满眼春风,管甚闲桃李。此行归老家山,相逢难又,但一味、相思而已。
渡江云
渔乡回落照,晚风势急,鹜鹭集汀沙。解鞍将憩息,细径疏篱,竹隐两三家。山肴野蔌,竞素朴、都没浮华。回望时,绕村流水,万点舞寒鸦。 休嗟。明年秋暮,一叶扁舟,望平川北下。应免劳、尘巾乌帽,宵炬红纱。青蓑短棹长江碧,弄几曲、羌管吹葭。人借问,鸣桹便入芦花。
灞上秋居
此诗写作者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全诗意境浑厚,情景交融,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恩不忍诲,义不忍割,去事之后,未然之明镜也。
重阳席上赋白菊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史记 · 七十列传 · 苏秦列传
《苏秦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在这篇列传中,以苏秦为传主,兼及苏氏兄弟苏代和苏厉。该列传通过记述、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的个人经历和性格特点。
水调歌头 · 沧浪亭
本词是苏舜钦的仅存之词。北宋庆历四年,范仲淹、杜衍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延揽改革派人才,苏舜钦作为宰相杜衍的女婿,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时值进奏院祭神,苏舜钦遵循惯例卖废纸换钱举行祭神酒会。保守派借机打击改革派,弹劾他监守自盗,被撤职流寓苏州。并在此购下了一处荒废不堪却很幽静的花园,临水买石筑成沧浪亭之后,写有著名的《沧浪亭记》。 本词作于作者被罢官苏州次年,作者正值壮年,本应建功立业,然而却怀才不遇。全词表现了作者不甘沉沦,进退矛盾的心态,风格清旷豪迈,慷慨深沉。
南吕 · 一枝花 · 湖上晚归
长天落彩霞,远水涵秋镜,花如人面红,山似佛头青。生色围屏,翠冷松云径,嫣然眉黛横。但携将旖旎浓香,何必赋横斜瘦影。 [梁州]挽玉手留连锦英,据胡床指点银瓶,素娥不嫁伤孤另。想当年小小,问何处卿卿?东坡才调,西子娉婷,总相宜千古留名。吾二人此地私行,六一泉亭上诗成。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弦指下风生。可憎,有情,捧红牙合和伊州令。万籁寂,四山静,幽咽泉流水下声,鹤怨猿惊。 [尾]岩阿禅窟鸣金磬,波底龙官漾水精。夜气清,酒力醒,宝篆销,玉漏鸣。笑归来仿佛二更,煞强似踏雪寻梅灞桥冷。
石灰吟
这首托物言志诗的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藉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岁夜咏怀
《岁夜咏怀》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此诗写作者在除夕之夜,追忆自身的失意,嗟叹故旧的凋零,感慨无限。全诗纯用赋法,通篇抒怀,联联对仗,语言平淡朴实,蕴含着作者愁绪、悲情、痛愤、期望的复杂感情,表现出无限苦辛酸楚的情味。
长相思 · 汴水流
《长相思·汴水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作。这是中唐时期比较正规成熟的词作,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此词上阕写景,暗寓恋情;下阕直抒胸臆,写女子久盼丈夫不归的怨恨。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相思之痛、离别之苦;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的特点。
送天师
朱权在南昌与道士过从甚密,这首诗就写他送别张天师的事。诗的一、二句叙述霜落芝城,表达作者殷勤送别之意;次二句言天师印若雷霆、符比日月,称其道术之高:五、六句说他跨鹤而来,乘凫而去,赞其仙踪迅速;末二句写他匆匆回府,问讯仙桃,极言洞府之奇。全诗尽以仙家生活形容天师,对仗工稳,不乏想象。但思想内容并不算高。
周易 · 恒卦
震上巽下,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九二,悔亡。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九四,田无禽。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上六,振恒,凶。
相见欢
相见欢,词牌名,又名“乌夜啼”“忆真妃”“月上瓜州”等。以薛昭蕴《相见欢·罗襦绣袂香红》为正体,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另有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一叶韵一叠韵两平韵;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等变体。代表作有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 这首词当作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