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薛宝钗 · 雪竹
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 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 高节志凌云,不敢当滕六。 君子本虚心,甘自低头伏。 无复绿猗猗,何如在淇澳? 寒林尽白封,奚第琅玕独。 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 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 搦管坐空斋,不听声谡谡。 缅怀文典可,佳画添几幅。 更思僵卧人,岂只食无肉。
述怀
《述怀》是唐代名臣魏徵的代表诗作,是一首言志抒情的古诗。 全诗百字二十句,描述了魏徵献计唐高祖,自告奋勇招降李密旧部。其间路途艰险,但魏徵报唐高祖知遇之恩的心更切。这首《述怀》还保留着前代古诗的影响,不带韵律的表达方式,充分抒发魏徵个人的情感,用典虽多但丝毫无堆砌之感。
千秋岁 · 次韵吊高邮秦少游
江头苑外。常记同朝退。飞骑轧,鸣珂碎。齐讴云绕扇,赵舞风回带。严鼓断,杯盘藉草犹相对。 洒涕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重感慨,惊涛自卷珠沈海。
汉宫春(再和前韵)
多谢句芒,露十分春信,一种仙姿。主人领客卜夜,也唤分司。天葩国艳,几曾烦、薄粉浓脂。微似有,酒潮玉颊,更无粟起香肌。 犹记老婆年少,爱斜簪宝髻,浅印红眉。回头笑他桃杏,太赤些儿。而今零落,更禁当、多少风吹。君看取,梢头点滴,绝胜树下纷披。
早发白帝城
此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女冠子 · 上元
帝城三五。灯光花市盈路。天街游处。此时方信,凤阙都民,奢华豪富。 纱笼才过处。喝道转身,一壁小来且住。见许多、才子艳质,携手并肩低语。 东来西往谁家女。买玉梅争戴,缓步香风度。北观南顾。 见画烛影里,神仙无数。引人魂似醉,不如趁早,步月归去。 这一双情眼,怎生禁得,许多胡觑。
庄子 · 外篇 · 刻意
《刻意》以篇首两字作为篇名,“刻意”的意思就是磨砺自己的心志。本篇内容是讨论修养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修养要求,只有“虚无恬淡”才合于“天德”,因而也才是修养的最高境域。全文较短,大体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之德也”,分析了六种不同的修养态度,唯有第六种才值得称道,“澹然无极”才是“天地之道”、“圣人之德”。第二部分至“此养神之道也”,讨论修养的方法,中心就是“无为”。余下为第三部分,提出“贵精”的主张,所谓“贵精”即不丧“纯”、“素”,这样的人就可叫做“真人”。
鹧鸪天
全词写秋夜怀思恋人。上片写秋夜听雨。首两句从视觉、感觉写秋夜的寂寞凄清。“梧桐”二句从听觉上写凄清,末了点明“别离”,离愁别恨全融合于景物之中,不见一点痕迹。下片追怀欢聚之乐。弹琴,焚香,合唱情歌,何等温馨。结末两句再拽回思绪,又回到风雨凄凄的现实。昔与今,乐与哀反差强烈,更见情意深切。“不听”句呼应上片末句,更见抒情的婉曲与缠绵。
周易 · 节卦
坎上兑下,亨。苦节,不可贞。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九二,不出门庭,凶。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六四,安节。亨。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小雅 · 小旻
《小雅·小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讽刺周朝昏庸的君主不能采纳善谋的诗歌。全诗六章,前三章每章八句,后三章每章七句。作者以讽刺的口吻揭露最高统治者重用邪僻而致使“犹谋回遹”为中心,通过揭露、感叹、批判和比喻等表达方式,一气呵成,词完意足,鲜明地表达了他愤恨朝政黑暗腐败而又忧国忧时的思想感情。此诗所倡导的“临渊履冰”的人生哲学成为汉民族人文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约客/有约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一节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咏廿四气诗 · 小寒十二月节
「黄鐘大吕」,是中国古代十二律中的头两个音律,黄鐘是对应子月即十一月,大吕对应十二月,所以诗中说「小寒连大吕」。后五句说的是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向),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都说的是阳气发动后鸟类的活动:大雁开始北迁了,喜鹊开始筑巢了,野鸡开始鸣叫了。「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两句说,虽然仍是严冬,但离春天正月已经不远了。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八节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琐窗寒
这是一首抒发羁旅愁苦情怀的词。周美成中年后虽长期在京任职,但仕途并不得意,因而常流露出倦客京华、思归家园的感情。上阕写客居的凄清。「暗柳啼鸦」数句描述京都暮春景象。「洒空阶」二句由实入虚,亦真亦幻,耳听空阶前夜雨淋漓,似心愁心泪混成一片,词人神思飞驰,悬想何时与「故人」重逢。下阕以「迟暮」钩转,转入抒发思念故园春色的深挚感情。以「迟暮」之年而遇京都寒食,嬉游胜览无地,京城处处禁火无烟,寒食凄冷,愁雨淋漓,更添羁宦孤独之悲感。从故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安在?设想自己回去后的情况。人已迟暮,春已阑珊,花自零落,纵然回到故里,情怀仍似客中,只能花下酩酊,聊以排解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