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风入松 · 其一
一宵风雨送春归。绿暗红稀。画楼尽日凭阑意,与谁同捻花枝。门外蔷薇开也,枝头梅子酸时。 玉人应是数归期。翠敛愁眉。塞鸿不到双鱼远,恨楼前、流水难西。新恨欲题红叶,东风满院花飞。
咏史其七
《咏史》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一组咏史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来浇诗人心中之块垒。组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在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历代诗评家对这组诗评价很高。
念奴娇
宋哲宗绍圣年间,黄山谷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改移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据任渊《山谷诗集注》附《年谱》,宋哲宗元符二年(西元一〇九九年)八月十七日,黄山谷与一群青年人一起赏月、饮酒,有个朋友名叫孙彦立的,善吹笛,月光如水,笛声悠扬。于此情此境中,黄山谷援笔写下这首词。
国风 · 郑风 · 风雨
《国风·郑风·风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写女子与久别的丈夫(或情人)重逢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十六字。此诗采用一唱三叹、反复吟咏的形式,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达情更为充分,诗味更加深长。
折杨柳歌辞
《折杨柳歌辞》是《乐府诗集》所收篇目,共五首,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内容相贯,主要为征人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词。折杨柳是古代送别的习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为留念。是对唐代文化风俗有重大影响的乐府文学作品。
祝英台近 · 惜别
《祝英台近·惜别》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作于熙宁六年(西元一〇七三年)二月。上阕以景情反差的手法,反映了东坡胸中的忧愁。下阕写东坡欲摆脱愁情而又无可奈何,只得从神话梦幻中去寻找慰藉。该词是一首「惜别」词,通过在水上的见闻、幻想,借历史神话以讽刺积贫积弱的宋王朝的现实,抒发了东坡的忧民之情。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孤山
《水经注》曰: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山不连陵曰孤。梅花屿介于两湖之间,四面岩峦,一无所丽,故曰孤也。是地水望澄明,?焉冲照,亭观绣峙,两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山麓多梅,为林和靖放鹤之地。林逋隐居孤山,宋真宗征之不就,赐号和靖处士。常畜双鹤,豢之樊中。逋每泛小艇,游湖中诸寺,有客来,童子开樊放鹤,纵入云霄,盘旋良久,逋必棹艇遄归,盖以鹤起为客至之验也。临终留绝句曰:“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绍兴十六年建四圣延祥观,尽徙诸院刹及士民之墓,独逋墓诏留之,弗徙。至元,杨连真伽发其墓,唯端砚一、玉簪一。明成化十年,郡守李瑞修复之。天启间,有王道士欲于此地种梅千树。云间张侗初太史补《孤山种梅序》。 袁宏道《孤山小记》: 孤山处士,妻梅子鹤,是世间第一种便宜人。我辈只为有了妻子,便惹许多闲事,撇之不得,傍之可厌,如衣败絮行荆棘中,步步牵挂。近日雷峰下有虞僧儒,亦无妻室,殆是孤山后身。所著《溪上落花诗》,虽不知于和靖如何,然一夜得百五十首,可谓迅捷之极。至于食淡参禅,则又加孤山一等矣,何代无奇人哉! 张京元《孤山小记》: 孤山东麓,有亭翼然。和靖故址,今悉编篱插棘。诸巨家规种桑养鱼之利,然亦赖其稍葺亭榭,点缀山容。楚人之弓,何问官与民也。 又《萧照画壁》: 西湖凉堂,绍兴间所构。高宗将临观之。有素壁四堵,高二丈,中贵人促萧照往绘山水。照受命,即乞尚方酒四斗,夜出孤山,每一鼓即饮一斗,尽一斗则一堵已成,而照亦沉醉。 上至,览之叹赏,宣赐金帛。 沈守正《孤山种梅疏》: 西湖之上,葱?亲人,亦爽朗易尽。独孤山盘郁重湖之间,水石草木皆有幽色。唐时楼阁参差,诗歌点缀,冠于两湖。读“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之句,犹可想见当时。道孤山者,不径西泠,必沿湖水,不似今从望湖折??而入也。 此地尚有古梅偃蹇,云是和靖故居。 李流芳《题孤山夜月图》: 曾与印持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孤山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如镜中,复如画中。久怀此胸臆,壬子在小筑,忽为孟?写出,真画中矣。 苏轼《书林逋诗后》: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见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张祜《孤山》诗: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出北林。 徐渭《孤山玩月》诗: 湖水淡秋空,练色澄初静。倚棹激中流,幽然适吾性。 举酒忽见月,光与波相映。西子拂淡妆,遥岚挂孤镜。 座客本玉姿,照耀几筵莹。暇时吐高怀,四座尽倾听。 却言处士疏,徒抱梅花咏。如以径寸鱼,蹄涔即成泳。 论久兴弥洽,返棹堤逾迥。自顾纵清谈,何嫌麾尘柄。 卓敬《孤山种梅》诗: 风流东阁题诗客,潇洒西湖处士家。 雪冷江深无梦到,自锄明月种梅花。 王稚登《赠林纯卿卜居孤山》诗: 藏书湖上屋三间,松映轩窗竹映关。 引鹤过桥看雪去,送僧归寺带云还。 轻红荔子家千里,疏影梅花水一湾。 和靖高风今已远,后人犹得住孤山。 陈鹤《题孤山林隐君祠》诗: 孤山春欲半,犹及见梅花。笑踏王孙草,闲寻处士家。 尘心莹水镜,野服映山霞。岩壑长如此,荣名岂足夸。 王思任《孤山》诗: 淡水浓山画里开,无船不署好楼台。 春当花月人如戏,烟入湖灯声乱催。 万事贤愚同一醉,百年修短未须哀。 只怜逋老栖孤鹤,寂寞寒篱几树梅。 张岱《补孤山种梅叙》: 盖闻地有高人,品格与山川并重;亭遗古迹,梅花与姓氏俱香。名流虽以代迁,胜事自须人补。在昔西泠逸老,高洁韵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疏影横斜,远映西湖清浅;暗香浮动,长陪夜月黄昏。今乃人去山空,依然水流花放。瑶葩洒雪,乱飘冢上苔痕;玉树迷烟,恍堕林间鹤羽。兹来韵友,欲步前贤,补种千梅,重修孤屿。凌寒三友,早连九里松篁;破腊一枝,远谢六桥桃柳。伫想水边半树,点缀冰花; 待将雪后横枝,低昂铁干。美人来自林下,高士卧于山中。白石苍崖,拟筑草亭招放鹤;浓山淡水,闲锄明月种梅花。有志竟成,无约不践。将与罗浮争艳,还期庾岭分香。实为林处士之功臣,亦是苏长公之胜友。吾辈常劳梦想,应有宿缘。 哦曲江诗(曲江张九龄有《庭梅吟》),便见孤芳风韵;读广平赋,尚思铁石心肠。共策灞水之驴,且向断桥踏雪;遥瞻漆园之蝶,群来林墓寻梅。莫负佳期,用追芳躅。 张岱《林和靖墓柱铭》: 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 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
杂曲歌辞 · 荆州乐
《荆州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的是一位农村妇女辛勤劳作之时思念远方丈夫的愁苦情景。全诗笔触细腻,对农家劳作中的细节描写把握得十分恰当,详尽地描摹出勤劳的农家妇女独特的思夫情状,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思妇形象。
三十六计 · 胜战计 · 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辛稼轩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词正作于辛稼轩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诀别书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 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节选)
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
爱莲说
宋熙宁四年(公元一〇七一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五十五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国风 · 邶风 · 柏舟
《国风·邶风·柏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五章,每章六句。此诗以「隐忧」为诗眼、主线,逐层深入地抒写作者的爱国忧己之情,倾诉个人受群小倾陷,而主上不明,无法施展抱负的忧愤。全诗直诉胸臆,径陈感受,风格质朴,其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善用比喻,而富于变化,另外其语言亦复凝重而委婉,激亢而幽抑,侃侃申诉,娓娓动听,在《诗经》中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