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史记 · 七十列传 · 西南夷列传
《西南夷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是一篇民族史传,记述了我国西南(包括今云南以及贵州、四川西部)地区在秦汉时代的许多部落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风俗民情,以及同汉王朝的关系,反映了司马迁民族一统的历史观念,表现了他的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思想,有其进步意义。
金陵驿二首 · 其一
南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文天祥被俘後,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径金陵(今南京)时所作。时值深秋,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馀,金陵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押送途中经过旧地,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组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金陵驿二首》。这是第一首,从景物写起,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抒写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殉国之志。全诗巧妙化用前人成语旧句,描写婉曲,风格悲壮,用典贴切,语言精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髮如花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此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洞仙歌
这是咏春之作,极力赞美春光,上阕写冬雪后放晴,杨柳绿绽,表示对人类的友好;梅花提醒人们及早探春,莫留遗憾,向人们送来微笑。柳与梅极具人情味,乃是由于作者对它们的深爱并由此展开下阕。「小艳」指柳,它虽不艳丽,却格外醒目。「到清明」三句,以「百花」在清明时盛开后即凋残、春已过去一半的事实,反衬柳梅独占春天前半的荣耀,并引发出结尾的议论:探春者要早占春景,不怕春寒,醉心畅游,内心自暖!其实,此处含有哲理意蕴:人们莫要负青春,莫畏险阻,早抓时机,以期有所作为。
绿头鸭
此词为怀念京都艳姬而作,上片回忆与一女子相识相爱的经过,笔致细腻;下片写分别后的相思之情,情致深婉。作品描写了作者和艳姬之间的恋情,整首词叙事完整,有始有末,从相遇到相识,到相恋,再离别,篇幅虽短,但曲折波澜,写柔情蜜意而不露骨。
九日蓝田崔氏庄
此诗首联写强自宽解;颔联用典写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淋;颈联描绘山水景物,在豪壮之中透着几分悲凉之气;尾联写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全诗跌宕腾挪,酣畅淋漓,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诗句显得慷慨旷放,凄楚悲凉。
塞翁吟 · 其一 · 黄钟商赠宏庵
《塞翁吟·赠宏庵》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赠别词。此词上片写作者请友人归来赏菊,主要表达对丁宏庵的祝贺及称羡之意;下片空际转身,另换一境,纯以宏庵之妻的口吻娓娓道之,亦有规劝其不要抛弃糟糠之妻之意在。全词的主旨是劝友人归隐,为赠别词的妙篇。
馀杭四月
馀杭道,即今日的杭州市。馀杭之名相传为“夏禹东去舍舟航登陆”而得。“航”“杭”谐音,故为“馀杭”。 首联描绘了四月里的杭州,天空晴朗,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颔联用朱、青,绿,白,四色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通过运用了对比、渲染、列锦等手法,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地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整首五言律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日乡村风俗图。风景如画,不见人影,却处处可见人的活动。正是如此,全诗才弥漫着一种生机、静谧、祥和,令人神往。
大雅 · 常武
《大雅·常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记述周王亲征徐国史事的诗歌。全诗六章,每章八句,赞美了周宣王率兵亲征徐国,平定叛乱,取得重大的胜利。诗人满怀激情,借助精巧选词,串联比喻、排句,饱蘸笔墨,歌唱王师,状写军队士气和作战气势。
男洛神赋
格日景之轶绎,荡回风之濙远。 縡漴然而变匿,意纷讹而鳞衡。 望便娟以熠耀,粲黝绮于琉陈。 横上下而仄隐,寔澹流之感纯。 配清姓之所处,俾上客其逶轮。 水集集而高衍,舟冥冥以伏深。 虽藻纨之可思,竟隆杰而飞文。 骋孝绰之早辩,服阳夏之妍声。 于是徴合神契,典泽婉引。 揽愉乐之韬映,撷凝蛽而难捐。 四寂漻以不返,惟玄旨之系搴。 听坠危之落叶,既萍浮而无涯。 临汜藏之萌濭,多漎裔于肆掩。 况乎浩觞之猗摩,初无伤于吾道。 羊吾之吟咏,更奚病其曼连。 善憀栗之近心,吹寒帷之过降。 乃瞻星汉,溯河梁。 云馺嵃而不敷,波窲杂以并烺。 凄思内旷,槭理妙观。 消矆崒于戾疾,承辉嫮之微芳。 伊苍傃之莫记,惟隽朗之忽忘。 惊淑美之轻堕,怅肃川之混茫。 因四顾之速援,始嫚嫚之近旁。 何熿耀之绝殊,更妙鄢之去俗。 匪榆曳之嬛柔,具灵矫之烂眇。 水气酷而上芳,严威沆以窈窕。 尚结风之栖冶,刻丹楹之纤笑。 纵鸿削而难加,纷琬琰其无睹。 凫雁感而上腾,潾灦回而争就。 方的砾而齐弛,遵襳瞹以私纵。 尔乃色愉神授,和体饰芬。 启奋迅之逸姿,信婉嘉之特立。 群妩媚而悉举,无幽丽而勿臻。 椩乎缈兮,斯因不得而夷者也。 至其浑摅自然之涂,恋怀俯仰之内。 景容与以不息,质寄焕以相依。 庶纷郁之可登,建艳蔤之非易。 愧翠羽之炫宣,乏琅玕而迭委。 即瀖妙之相进,亦速流之诡词。 欲乘时以极泓,聿鼓琴面意垂。 播江皋之灵润,何瑰异之可欺。 协玄响于湘娥,匹匏瓜于织女。 斯盘桓以丧忧,雕疏而取志。 微扬蛾之为諐,案长眉之瞴色。 非仿佛者之所尽,岂漠通者之可测。 自鲜缭绕之才,足以穷此烂漾之熊矣。
蝶恋花 · 和杨济翁韵,首句用丘宗卿书中语
这是辛稼轩在带湖闲居初期和杨济翁的一首词。杨济翁跟随作者很久,这次又来到上饶作客。他的原词有送别作者的妻兄范南伯(名如山)的意思。范南伯自湖北辰州卢溪县令任满东归镇江,中途经过上饶,特地来看望作者。杨济翁赋词,词中有“门外马嘶人去后,乱红不管花消瘦”句,涉及范如山离去事。丘宗卿(名崈),江阴人,隆兴元年进士,淳熙八年任江西转运判官,也是作者的好友,此时还在江西任内。当作者回到上饶后,他写来书信对作者进行劝慰,其中有“点检笙歌多酿酒”的话语,杨济翁和作者都用作了《蝶恋花》词的第一句。辛稼轩归来后,友人纷纷写词作书,加以劝勉宽慰,而此词便是为回答友人的关心而写的。词中写 他与杨济翁、范南伯等亲友相聚,同醉同眠同携手,友情真挚感人。下阕则通过春天短暂,诗怀阑珊,写送别范南伯的惆怅和伤感,景物的描写和拟人手段的恰当运 用,也为这首词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和忧伤的情调,是一首抒情的佳作。
绛都春
庞妻赵女,本酒泉丽质,小字娥亲。阴市好刀,磨砻犀利,鹿车中、嬉春日日施红粉。 卷帏人道佳人。挟长持短,诛雠报父。不顾娇身。遂杀凶豪李寿,任娥眉溅血,玉骨成尘。 孝媛帝怜,香名人播,已千春。曹娥与尔争英烈,更同缑玉芳芬。 子胥渐汝,吹箫一片苦辛。
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是南朝文学家吴均所作。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语言清新优美,文字简练利落;文章条理分明,表现角度多样;写景状物生动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文中所绘景致优美,意境幽远,尤其是多种感官的调动,读来使人如临其境,令人悠然神往。文中句式齐整,多用工整的对偶,使文句整饬匀称,节奏疏宕谐婉,语意转折灵活。此诗以素笔淡墨,描写了深山幽丽的自然景色,流露出诗人喜爱山水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