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声律启蒙 · 下卷 · 十五咸
清对浊,苦对咸,一启对三缄。烟蓑对雨笠,月榜对风帆。莺睍睆,燕呢喃,柳杞对松杉。情深悲素扇,泪痛湿青衫。汉室既能分四姓,周朝何用叛三监。破的而探牛心,豪矜王济;竖竿以挂犊鼻,贫笑阮咸。 能对否,圣对贤,卫瓘对浑瑊。雀罗对鱼网,翠巘对苍岩。红罗帐,白布衫,笔格对书函。蕊香蜂竞采,泥软燕争衔。凶孽誓清闻祖逖,王家能义有巫咸。溪叟新居,渔舍清幽临水岸;山僧久隐,梵宫寂寞倚云岩。 冠对带,帽对衫,议鲠对言谗。行舟对御马,俗弊对民岩。鼠且硕,兔多毚,史册对书缄。塞城闻奏角,江浦认归帆。河水一源形弥弥,泰山万仞势岩岩。郑为武公,赋缁衣而美德;周因巷伯,歌贝锦以伤谗。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二郎神
小楼向晚,正柳锁、一城烟雨。记十里吴山,绣帘朱户,曾学宫词内舞。浪逐东风无人管,但脉脉、岁移年度。嗟往事未尘,新愁还织,怎堪重诉。 凝伫。问春何事,飞红飘絮。纵杜曲秦川,旧家都在,谁寄音书说与。野草凄迷,暮云深黯,浑自替人无绪。珠泪滴,应把寸肠万结,夜帷深处。
哨遍 · 和陈次贾为寿韵
大块赋形,皇览揆予,俾尔昌而寿。嗟壮游。岁月老征裘。向秋来、顿如蒲柳。桂开又。鲈莼蟹橙正美,故人应忆传杯手。想薜荔岩峦,梧桐庭院,当时风景依旧。对斜阳、极目倚危楼。问一舸、何时过吴头。乘下泽车,戴华阳巾,锦衣游昼。犹。客有名流。 交情金石襟期厚。双湖烟艇里,剑锋紫气冲斗。剩妙墨淋漓,清歌发越,未应独步诗千首。待挂了衣冠,来寻杖屦,陪君此乐须有。到如今、不愿酒泉侯。愿生入、玉门早归休。任远人、从问安否。梁园宾客虽富。谁出相如右。相逢身健,时平无事,是处溪山明秀。与君举斝若为酬。有年年、人月长久。
三月过行宫
《三月过行宫》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为作者过行宫的抒怀之作。前两句写行宫外的景色,后两句写宫女们的凄凉生活。全诗色泽明丽、词藻华美。诗人由御沟荭蒿的春景,联想到宫女的容颜,再联想到她们长锁深宫的生活遭遇,思绪由实而虚,以小见大,从具体的实景到概括的抒情,脱落常套,构思巧妙。
水龙吟 · 白莲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轻妆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几度消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次北固山下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这首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楚辞 · 九章 · 其七 · 惜往日
《九章·惜往日》是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此诗是作者在临终之前回忆自己平生政治上的遭遇,痛惜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遭到奸人的破坏而未能实现,表明了自己不得不死的苦衷,并希望用自己的一死来唤醒君王的最后觉悟,反映了屈原理想的幻灭。全诗结构前后照应,文辞质朴率直,浅显易懂,表意十分明白流畅。
韩非子·喻老
《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在短篇幅中,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分别解释了《老子》十二章,其中《德经》八章、《道经》四章,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同时也使他的刑名法术之学有了比较精深的理论凭藉。
西溪道中玩雪
往年因雪霁,偶入西溪,何意得见世外佳景。日虽露影,雪积未疏,竹眠低地,山白排雪,风回雪舞,扑马嘶寒,玉堕冰柯,沾衣生湿。遥想梅开万树,目乱飞花,自我人迹远来,踏破瑶街十里,生平快赏,此景无多。因念雪山苦行,妙果以忍得成,吾人片刻冲风,更想护炉醉酒,噫,咨欲甚矣!虽未能以幽冷摄心,亦当以清寒炼骨。
周颂 · 时迈
《周颂·时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诗经·周颂》的第八篇。这是周武王克商后,巡视四方,祭祀山川的乐歌。诗中歌咏苍天佑助周王征服四方,周王敬祭山川百神,主张文治,以此来巩固帝王之业,反映了周人神化先祖,天人合一的观念。全诗一章(或分为二章),共十五句。“宣威”“布德”四字概括了此诗主旨。整首诗短小而精深,层次井然而有序,遣词古朴而优美。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点绛唇 ·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此词作于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去任隐居吴兴卞山时,为作者登临卞山绝顶亭有感而发之作。绝顶亭,在吴兴西北弁山峰顶。宋室南渡八年,未能收复中原大片失地,而朝廷却一味向敌求和,与敌妥协,使爱国志士不能为国效力,英雄豪杰也无用武之地。作者作为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对此深以为恨。词中抒发了作者归居后既旷达超迈又不免孤寂惆怅的矛盾情怀。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九节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中庸 · 第二十七章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满江红 · 点火樱桃
这首词的上阕描写景物时,并没有摄取那些与愁苦情绪相对应的落花飞絮,斜风细雨等物象,而是以春末时节极富生命力的物象为主。下阕中词人将春愁转为乡愁,又转为古今之遗愁。明写作者暮春时分的乡愁,又暗写了志士寂寞和国愁等丰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