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慈姥矶
这是一首写思乡之情的诗。作者辞家出门,有友人送至矶下,时值傍晚,夕阳的馀辉洒在平静的江水上,作者和友人一同欣赏着这令人陶醉的山水画图,似乎暂时忘却了离乡的悲愁。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送他的友人就要乘舟回去了。他望着远去的船儿,但见滔滔江水,漫漫沙滩,和那峻峭的崖壁连接成一片,两岸的层峦叠嶂笼罩在沉沉暮霭之中。面对这无穷的大自然,客居异乡的游子眼睛湿润了,一切都变得模糊了。他呆呆地望着友人远去的归舟,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 所以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三》云:“己不能归,而望他舟之归,情事黯然。”这是最令人难堪的了。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二》又云:“水部名句极多,然渐入近体。”像这首诗的五、六两句“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就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杜甫的《秋野五首·其四》中“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即脱胎于此。“野岸平沙合”是近景,“连山远雾浮”是远景,写景状物,细微贴切,对仗工整,声韵合谐。特别是“合”字、“浮”字,用得极为精当,可谓形象传神。这也是何逊常用的句法,如《春夕早泊和刘咨议落日望水》诗云:“草光天际合,霞影水中浮。”而就整首诗的声律格调而论,已俨然唐律了。难怪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说:“五言律,阴铿、何逊、庾信、徐陵已开其体。”
左传 · 庄公 · 庄公三十二年
【经】三十有二年春,城小谷。夏,宋公、齐侯遇于梁丘。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冬十月己未,子般卒。公子庆父如齐。狄伐邢。 【传】三十二年春,城小谷,为管仲也。 齐侯为楚伐郑之故,请会于诸侯。宋公请先见于齐侯。夏,遇于梁丘。 秋七月,有神降于莘。 惠王问诸内史过曰:「是何故也?」对曰:「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王曰:「若之何?」对曰:「以其物享焉,其至之日,亦其物也。」王从之。内史过往,闻虢请命,反曰:「虢必亡矣,虐而听于神。」 神居莘六月。虢公使祝应、宗区、史嚚享焉。神赐之土田。史嚚曰:「虢其亡乎!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依人而行。虢多凉德,其何土之能得!」 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雩,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圉人荦自墙外与之戏。子般怒,使鞭之。公曰:「不如杀之,是不可鞭。荦有力焉,能投盖于稷门。」 公疾,问后于叔牙。对曰:「庆父材。」问于季友,对曰:「臣以死奉般。」公曰:「乡者牙曰庆父材。」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金咸巫氏,使金咸季鸩之,曰:「饮此则有后于鲁国,不然,死且无后。」饮之,归及逵泉而卒,立叔孙氏。 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子般即位,次于党氏。冬十月己未,共仲使圉人荦贼子般于党氏。成季奔陈。立闵公。
御街行 · 无题
阑干四面山无数。供望眼,朝与暮。好风催雨过山来,吹尽一帘烦暑。纱厨如雾,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冰肌不受铅华污,更旎旎,真香聚。临风一曲最妖娇,唱得行云且住。藕花都放,木犀开后,待与乘鸾去。
青玉案 · 元夕
这首词是都城元夕观灯所作,宋人习俗,元夕放灯,从正月十四日夜开始,至十六日夜结束。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同汴(biàn)京一样,无论是皇宫、官署、贵臣府第还是普通百姓,都制作灯山,悬放灯火,杂陈百戏,供遊人士女观看。本词应当是作者乾道七年(西元一一七一年)正月居官临安人司农寺主簿时所作。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人群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馀味无穷。
杂曲歌辞 · 大酺乐
《大酺》是唐代诗人杜审言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前后,杜审言在晋陵郡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县)任县丞、县尉等地方小官时,写下不少诗,流传至今的以《大酺》为题的就有两篇。这首诗写得别开生面,突出表现民间的欢娱,那热闹的场面如同庆丰收或过传统的盛大节日一样,传达了诗人与民同乐的情绪。
物理论
天者。旋也。均也。积阳为刚。其体回旋。羣生之所大仰。 北堂书钞天部。太平御览天部 杨雄非浑天而作盖天圆。其盖左转。日月星辰随而东西。桓谭难之。雄不解。此盖天者。复难知也。 太平御览天部 元气皓大则称皓天。皓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也。 太平御览天部 儒家立浑天。以追天形。从车轮焉。周髀立天(案天上应有葢字。)言天气循边而行。从磨石焉。斗极。天之中也。言天者必拟之人。故自脐以下。人之阴也。自极以北。天之阴也。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案水土句又见初学记天部。)天者。君也。夫地有形而天无体。譬如灰焉。烟在上。灰在下也。浑天说天。言天如车轮。而日月旦从上过。夜从下过。故得出卯入酉。或以斗极难之。故作盖天。言天左转。日月不行。皆缘边为道。就浑天之说。则斗极不正。若用盖天。则日月出入不定。夫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焉。 太平御览天部 自极以南。天之阳。自极以北。天之阴。 北堂书钞天部 北极。天之中。阳气之北极也。极南为太阳。极北为太阴。太阴则无光。太阳则能照。故为昏明寒暑之极也。 史记天官书索隐。北堂书钞天部 日者。太阳之精也。夏则阳盛阴衰。故昼长夜短。冬则阴盛阳衰。故昼短夜长。气之引也。行阴阳之道长。故出入卯酉之北。行阴阳之道短。故出入卯酉之南。春秋阴阳等。故日行中平。昼夜等也。 太平御览天部 月。水之精。潮有大小。月有亏盈。 北堂书钞天部 上弦月从下侵。 北堂书钞天部 日月之□为星辰。星辰。辰生於地。 太平御览天部 京房说月与星。至阴也。有形无光。日照之乃光。如以影照日而有影见。 艺文类聚天部 星者。元气之英也。汉水之精也。气发而升。精华上浮。宛转随流。名之曰天河。一曰云汉。众星出焉。 诗小雅正义。北堂书钞天部。太平御览天部 星。元气之精。日精也。二十八宿。度数有数。故谓恒星。 太平御览天部 斗极所以成寒暑。 北堂书钞天部 岁行一次谓之岁星。则十二岁而星一周天也。 史记天官书索隐 岂有太乙之君坐于庶人之座。魁罡之神存于匹妇之室。 意林 风者。阴阳乱气激。(案文选风赋注引作击。)发而起者也。犹人之内气。因喜怒哀乐激越而发也。故春气温。其风温以和。喜风也。夏气盛。其风熛以怒。怒风也。秋风劲。其风淸以直。淸风也。冬气□。其风惨以烈。固风也。此四正之风也。又有四维之风。东北明庶。庶物出幽入明也。东南融风。以道以长也。西南淸和。万物备成也。西北不周。方潜藏也。此八风者。方土异气。疾徐不同。和平则顺。违逆则凶。非有使之者也。气积自然。怒则飞沙扬砾。发屋拔树。喜则不摇枝动草。顺物布气。天下之性。自然之理也。 太平御览天部。事类赋天部注 积风成雷。 北堂书钞天部。初学记天部。艺文类聚天部。太平御览天部。事类赋天部注 风。淸热之气。散为电。 北堂书钞天部。太平御览天部(案北堂书钞引作热气散而为电。) 轩辕。主雷雨之神。 北堂书钞天部 云雨于是乎出。霜雪于是乎降。 北堂书钞天部 畴昔神农始治农功。正节气。正寒温。以为早晚之期。故立历日。 艺文类聚岁时部。事物纪原一(案事物纪原又引神农立历日。) 正月朝四面黄气。其岁大丰。此黄帝用事。土气均和。四方并熟。 太平御览岁时部 阳盈而过。故致旱。 艺文类聚灾异部。太平御览咎徵部 地者。底也。底之言著也。阴体下著也。 尔雅释文 地者。卦曰坤。其德曰母。其神曰祗。亦曰媪。大而名之曰黄地祗。小而名之曰神州。亦曰后土。 初学记地部。太平御览地部 其神曰祗。祗。成也。百生万物备成也。其卦为坤。其德曰母。地形有高下。气有刚柔。物有巨细。味有甘苦。鎭之以五岳。积之以邱陵。播之以四渎。流之以四川。盖气。自然之体也。地发黄泉。周伏回转。以生万物。地者。天之根本也。形西北高而东南下。东西长。南北短。其尽四海者也。 北堂书钞地理部。太平御览地部 凡居地。有大利而无小害者。上地也。 初学记地理部。太平御览地部 陆田者。命悬于天。人力虽修。水旱不时。则一年之功弃矣。水田制之由人。人力苟修。则地利可尽。 意林 游浊为土。土气合和而庶类自生。 太平御览地部 夫土地皆有形名。而人莫察焉。有龟龙体。有麟凤皃。有弓弩势。有斗石象。有张舒形。有塞闭容。有隐眞之安。有累卵之危。有膏英之利。有塉埆之害。此四形者。气势之始终。阴阳之所极也。 初学记地理部。事类赋地部注 形有高下。气有刚柔。 北堂书钞天部 炎气郁蒸。地之张也。秋风荡生。地之闭也。 北堂书钞天部 定宁无不载。广厚无不容。 北堂书钞天部 土精为石。 艺文类聚地部 石。气之核也。气之生石。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 初学记地理部 必得崐山之玉而后宝。则荆璞无夜光之美。必须南国之珠而后珍。则隋侯无明月之称。 意林 所以立天地者。水也。夫水。地之本也。吐元气。发日月。经星辰。皆由水而兴。 太平御览地部 九州之外。皆水也。余昔在会稽。仰看南山。见云如瀑练。方数丈。其声如硠礚。须臾。山下居民惊骇。洪水大至。 太平御览地部 河色黄(案白帖引作黄赤象。)者。众川之流。盖浊之也。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 水经注河水。太平御览地部 尧世洪水。民登木而栖。悬釜而爨。 太平御览器物部 九州变易。交错不同。禹贡有梁州。无幷州。周官有幷州。无梁州。尔疋有营州。无靑州。汉兴。武帝开拓三方。立十三州。通幷梁之数。而增交益焉。 太平御览州郡部 买宅者先卜邻焉。 初学记居处部。白帖。太平御览州郡部 买邻之直。贵于买宅。 太平御览州郡部 故人之在孕者。总其名籍。上之天府。天子立金匮玉阁。命司录以监省之。 太平御览居处部 夫齿者。年也。身之实也。藏之斧凿。调谐五味。以安性气者。 太平御览人事部 咽喉者。生之要孔。 太平御览人事部 肠胃。五藏之府。陶冶之大化也。 太平御览人事部 长人数丈。身横十亩。四臂共骨。老人生角。男女变化。何益於贤愚耶。 意林 相者曰三亭九候。定於一尺之面。愚智勇怯。形于一寸之目。天仓金匮。以别富贵贫贱。 意林 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死犹澌也。灭也。譬如火焉。薪尽而火灭。则无光矣。故灭火之余。无遗炎矣。人死之后。无遗魂矣。 初学记礼部。太平御览礼仪部 人之涉世。譬如奕棋。苟不尽道。谁无死地。但不幸耳。 意林 古者。尊祭重神。祭宗庙。追养也。祭天地。报往也。 艺文类聚礼部 三皇贵道而尙德。五帝先仁而后义。三王先义而后辞。 意林 使民主养民如蚕母之养蚕。则其用岂徒丝蚕而已哉。 太平御览资产部 语曰上不正。下参差。古者所以不欺其民也。割剥富强。以养贫弱。何异饿耕牛乘马而饱吠犬。弃干将而砺铅刃也。 意林 天地成岁也。先春而后秋。人君之治也。先礼而后刑。 意林 奸与天地俱生。自然之气也。人主以政御人。政宽则奸易禁。政急则奸难绝。 文苑英华 威行法明。漏呑舟之鱼。法不明则类於细栉。细栉则苟慝生也。 太平御览服用部 人之性如水焉。置之圆则圆。置之方则方。澄之则渟而淸。动之则流而浊。先王知中流之易扰乱。故随而教之。谓其偏好者。故立一定之法。 意林 塞一蚁孔而河决息。施一车辖而覆乘止。立法令者亦宜举要。 意林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善赏者。赏一善而天下之善皆劝。善罚者。罚一恶而天下之恶皆除矣。 意林 止响以声。逐影以形。奸争流荡。不知所止也。 意林 汉太宗除肉刑。匹夫之仁也。非天下之仁也。不忍残人之体而忍杀人。故曰匹夫。 意林 救婴孩之疾而不忍针艾。更加他物。以至死也。今除肉刑者更众。何异服他药也。肉刑虽斩其足。犹能生育也。张苍除肉刑。每岁所杀万计。钟繇复肉刑。岁生二千人也。名肉刑者。犹鸟兽登俎而作肉。 意林 今有弱子当陷大辟。问其慈父。必乞以肉刑代之。苟可以生易死也。有道之君。能不以此加百姓乎。蛇螫在手。壮夫断其腕。谓其虽断不死也。 意林 曹义(一作羲。)曰絷驯驹以骖绊。御悍马以腐索。今制民以轻刑。亦如此也。 意林 入粟补吏。是卖官也。罪人以赎。是纵恶也。 意林 夫有公心。必有公道。爱己者不能不爱。憎己者不能不憎。民富则安鄕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鄕轻家。相聚而犯上。饥寒切身而不行非者。寡矣。 意林 妄进者若卵投石。逃诛者若走赴深。 意林 吏者。理也。所以理万机。(案理字北堂书钞引作助。)平百揆也。武士宰物。犹使狼牧羊。鹰养雏也。是以人主务在审官择人。 艺文类聚职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羽族部 世质则官少。时文则吏多。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一百。殷有二百。周有三百。 意林 国典之坠。犹位丧也。位之不建。名理废也。 意林 高祖定天下。置丞相。以统文德。立大司马。以统武事。为二府焉。 艺文类聚职官部。广韵 但知管子借耳(案此下疑脱目字。)于天下。不知尧借人心而后用其耳目。 意林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意林 在金石曰坚。在草木曰紧。在人曰贤。千里一贤。谓之比肩。贤人为德。体自然也。故语曰黄金累千。不如一贤。 艺文类聚人部。太平御览人事部 夫淸忠之士乃千人之表。万人之英。得其人则事易于反手。不得其人则难于拔筯。 太平御览人事部 龙舟整檝。王良不能执也。骥騄齐行。越人不能御也。各有所能。 意林 伊尹耕于有莘。孰知非夏之野人。吕尙钓于渭滨。孰知非殷之渔者。遇汤武文王。然后知其非也。 意林 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声之平。不求响之和而响自和。德之崇。不求名之远而名自远。 意林 语曰士非玉璧。谈者为价。 艺文类聚宝玉部 以誉取人。则权势移于下。而朋党之交用。以功进士。则有德者未必授。而凡下之人或见任也。君子内洗其心。以虚受人。外设法度。立不易方。今人称古多贤。患世无人。退不三思。坐语一世。岂不惑耶。 意林 公卿大夫刻石作碑。镌石作虎。碑虎崇伪。陈于三衢。妨功丧德。异端并起。撞亡秦之钟。作郑卫之乐。欲以兴治。岂不难哉。 意林 赏不避疏贱。罚不避亲贵。贵有常名。而贱不得冒。尊有定位。而卑不敢逾。经之以道德。纬之以仁义。织之以礼法。旣成而后用之。谓有孝廉秀才之贡。或千里望风承声而举。故任实者渐消。积虚者日长。 意林 夫欲定天下而任小人。犹欲(案太平御览引作於。)捕麋(案意林引作麞。)鹿而兔苴不可得也。(案四字从意林增。)兔苴不能击麋鹿。犹小人不能任大事。 意林。太平御览资产部 赵尧。锥钻之吏。能探心致位丞相。 太平御览器物部 割地利己。天下雠之。推心及物。天下归之。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见疑妻子。难以事君。君子修身居位。非利名也。在乎仁义。 意林 人皆知涤其器。莫知洗其心。 意林 君子审其宗而后学。明其道而后行。或云玄衡以善诗至宰相。张禹以善论作帝师。岂非儒学之荣乎。傅子曰学以道逹荣。不以位显。 意林 面歧路者。有行迷之虑。仰高山者。有飞天之志。或乘车马而至秦者。所谓形异而实同也。 意林 辨上下者。莫正乎位。兴国家者。莫贵乎人。统内外者。莫齐乎分。宣德教者。莫明乎学。 意林 人之学如渴而飮河。大飮则大盈。小飮则小盈。大观则大见。小观则小见。 意林 拟金人铭作口铭曰神以感通。心由口宣。福生有兆。祸来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蚁孔溃河。淄川倾山。病从口入。患自口出。存亡之机。开辟之术。口与心谋。安危之源。枢机之发。荣辱随焉。 意林 见虎一毛。不见其斑。道家笑儒者之拘。儒者嗤道家之放。皆不见本也。 意林 傅子曰圣人之道如天地。诸子之异如四时。四时相反。天地合而通焉。 意林 夫五经则四海也。传记则四渎也。诸子则泾渭也。至于百川沟洫畎浍。苟能通阴阳之气。逹水泉之流。以四海为归者。皆溢也。 北堂书钞艺文部。太平御览学部 语曰能理乱丝。乃可读诗。余虽无治丝之能。而悟闻诗之义。 太平御览学部。艺文类聚杂文部 鲁恭王坏孔子旧宅。得周书。阙无冬官。汉武购千金而莫有得者。遂以考工记备其数。 太平御覧学部 礼者。履也。律也。义同而名异。五礼者。吉凶军宾嘉也。 艺文类聚礼部。太平御览礼仪部 礼云继父服齐衰。傅子曰母舍己父。更嫁他人。与己父绝。甚于两夫也。又制服。恐非周孔所制。亡秦焚书以后。俗儒造之。 意林 论语。圣人之至教。王者之大化。鄕党篇则有朝廷之仪。聘享之礼。尧曰篇则有禅代之事。 意林 楚汉之际。有好事者作世本。上录黄帝。下逮秦汉。 意林 班固汉书。因父得成。遂没不言彪。殊异马迁也。 意林 吾观班固汉书。论国体则饰主阙而抑忠臣。敍世教则贵取容而贱直节。述时务则谨辞章而略事实。非良史也。 意林 夫文采之在人。犹荣华之在草。 意林 晔若春华之并发。馥若秋兰之俱茂。 意林 平子二京。文章卓然。 文选西京赋注 夫虚无之谈。(案太平御览虫豸部引作太虚元年。误。)尙其华藻。无异春鼃秋蝉聒耳而已。 太平御览学部 夫论事比类。不得其体。虽饰以华辞。文以美言。无异锦绣衣掘株。管弦乐土梗。非其趋也。 太平御览布帛部 夫解小而引大。了浅而伸深。犹以牛刀割鸡。长殳刈荠。 太平御览菜茹部 树上悬瓠。非木实也。背上披裘。非脊毛也。此似而非。 意林 经巨海者。终年不见其涯。测虞渊者。终世不知其底。故近者不可以度远也。 意林 九日养亲。一日饿之。岂得言孝。饱多饥少。固非孝乎。谷马十日。一日饿之。马肥不损。于义无伤。不可同之一日饿母也。 意林 大孝养志。其次养形。养志者尽其和。养形者不失其敬。 意林 墨子兼爱是废亲也。知丧是忘忧也。 意林 傅子云孟轲孙卿。若在孔门。非唯游夏而已。乃冉闵之徒也。 意林 闻一善言。见一善事。行之唯恐不及。闻一恶言。见一恶事。远之唯恐不速。 意林 悬千金于市。市人不敢取者。分定也。委一钱于路。童儿争之者。分未定也。 意林 检身止欲。无过于蚓。此志士所不及也。 太平御览虫豸部 范蠡字少伯。楚三户人也。使越灭吴。已后乘轻舟。游五湖。王令人写其状。恒朝礼之。列仙传云徐人也。 意林 傅氏之先。出自陶唐傅说之后。玄字休奕。子咸字长虞。晋书有传。 意林 吕子义当世淸贤士。常往友人处。(案太平御览引作有田人性省。)嫌其设酒食。怀乾糒而往。(案以上又见北堂书钞饮食部)主人荣其降。乃盛为馔。义出怀中乾糒。求一杯冷水食之。 太平御览人事部飮食部 今有吕子义。淸贤士。为率更令。有人就之宿。非其度数之内。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太平御览人事部 吕义为太子率更令。严毅淸高。 北堂书钞设官部 汉末有管秋阳者。与弟及伴一人。避乱俱行。天雨雪。粮绝。谓其弟曰今不食伴。则三人俱死。乃与弟共杀之。得粮。达舍。后遇赦无罪。此人可谓善士乎。孔文举曰管秋阳爱先人之遗体。食伴无嫌也。荀侍中难曰管秋阳贪生杀生。岂不罪邪。文举曰此伴非会友也。若管仲啖鲍叔。贡禹食王阳。此则不可。向所杀者。特鸟兽而能言耳。今有犬啮一狸。狸啮一鹦鹉。何足怪也。昔重耳恋齐女而欲食狐偃。叔敖怒楚师而欲食伍参。贤哲之忿。犹欲啖人。而况遭穷者乎。 意林 积薪若山。纵火其下。火未及燃。一杯之水。尙可灭也。及至火猛风起。虽倾河海。不能救也。秦昭王是积薪而纵火其下。始皇燃而方炽。二世风起而怒也。 意林 秦人视山东之民。犹猛虎之睨羣羊。何隔惮哉。 意林 始皇远游并海。而不免平台之变。及葬骊山。寻见发掘。今有铅锡之铤。虽欧冶百鍊。犹不如瓦刃。有驽钝之马。虽造父驾之。终不及飞兔绝景。质钝故也。土不可以作铁。而可以作瓦。 意林 秦始皇起骊山之冢。使蒙恬筑长城。死者相属。民歌曰生男愼勿举。生女哺用餔。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其寃痛如此矣。蒙恬临死曰夫起临洮。属辽东。城堑万余里。不能不绝地脉。此固当死也。 水经注河水。太平御览乐部 始皇冢。令人作机弩。有人穿者。卽射之。以人鱼膏作烛。 意林 汉高祖度阔而网疏。故后世推诚而简直。光武教一而网密。故后世守常而礼义。魏武纠乱以尙猛。天下修法而贵理。 意林 光武凤翔于南阳。燕雀化为鵷雏。二汉之臣。焕烂如三辰之附长天。长平之卒。磊落如秋草之中繁霜。势使然也。 意林 傅子曰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入无遗刃。出有余粮。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鎭之。若姜维欲速立其功。勇而无决也。 意林 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当其冲者摧。値其锋者破。所谓疾雷不暇掩耳。则又谁御之。 意林 吴起吮疮者之脓。积恩以感下也。史记云吴起吮痈。昼战目相见。夜战耳相闻。得利同势。失利相救。 意林 汉末黄门张让段珪等于灵帝幄后相对泣。帝惊问尙复几时哉。于是大收诸党。 太平御览服用部 黄巾被服纯黄。不将尺兵。肩长衣。翔行舒步。所至郡县无不从。是日天大黄。 汉书五行志注 世传有夫死而妇许不嫁者。誓以绣衣襚以衣尸。纳诸棺焉。后三年。妇出适。迎有日矣。有行道人。夜求人家宿。晨向主人语妇约之辞。寄所誓之衣曰子到千里当逢之。还此衣焉。主者出门。到所言处。果见迎车。具以事吿。还其绣衣。妇遂自经而死。 太平御览布帛部 昔燕赵之闲有三男共娶一女。生四子后。争讼。廷尉奏云禽兽生子逐父。宜以子还母。尸三男于市。 意林 逐兔之犬。终朝寻兔。不失其迹。虽见麋鹿。不暇顾也。 意林 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逹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能知天地神祇之次。能明性命吉凶之数。处虚实之分。定逆顺之节。原疾疹之轻重。而量药剂之多少。贯微逹幽。不失细微。如是乃谓良医。且道家则尙冷。以草木以冷生。医家则尙温。以血脉以煗通。徒知其大趣。不逹其细理。不知刚柔有轻重。节气有多少。进退盈缩有节□也。名医逹脉者。求之寸口三候之闲。则得之矣。度节气而候温冷。参脉理而合轻重。量药石皆相应。此可谓名医。医有名而不良者。有无名而良者。人主之用医。必参知而隐括之。 初学记政理部 凡病可治也。人不可治也。体羸性弱。不堪药石。或刚暴狷急。喜怒不节。或情欲放纵。贪淫嗜食。此皆良医不能加功焉。夫君子病也。犹可为也。必使无病也。不可为矣。盖谓节其飮食。量其多少也。 太平御览疾病部 赵简子有疾。扁鹊诊候。出曰疾可治也。而必杀医焉。以吿太子。太子保之。扁鹊领召而入。入而著履登牀。简子太怒。便以戟追杀之。扁鹊知简子大怒则气通。血脉畅达也。 太平御览疾病部 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案二句见太平御览人事部。)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案二句从太平御览疾病部引增。)养性之术。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粱者。黍稷之惣名。(句又见太平御览谷部。)稻者。漑种之总名。菽者。众豆之惣名。(案二句见艺文类聚谷部。)三谷各二十种。为六十。疏果之实助谷。各二十。凡为百谷。故诗曰播厥百谷者。谷种。众种之大名也。 初学记宝器部。太平御览谷部 稼。借耕也。穑。犹收也。古今之言云尔。稼。农之本。穑。农之末。农本轻而末重。前缓而后急。稼欲少。穑欲多。耨欲缓。收欲速。此良农之务。 太平御览资产部 凡种有强弱。土有高柔。土宜强。高茎而疏粟。长穗而大粒。 初学记宝器部 忿飙焚衣。其损多矣。覆(案意林引作推。)甑而弃之。所害亦多矣。 意林。太平御览饮食部 恐不知味而唾残。 一切经音义三 听淸浊五声之和。然后制为钟律。取宏农宜阳县金门山竹为律管。河内葭为灰。可谓同气。 艺文类聚岁时部。太平御览时序部 琹欲高张。瑟欲下声。 文选颜延年秋胡诗注 化狐作舟。 初学记器物部 若谓黄帝后方有舟檝。庖牺之时。长江大海何所用之。 意林 鸿毛一羽。在水而没者。无势也。黄金万钧。在舟而浮者。托舟之势也。 意林 夫工匠经涉河海。为●(舟句)●(舟鹿)。以浮大渊。皆成乎手。出乎圣意。 北堂书钞舟部。艺文类聚舟车部。太平御览舟部 指南车见周官。亦见鬼谷子先生。 意林 给事中与高堂隆秦朗争指南车。二子云古无此车。记虚言耳。先生曰争虚空言。不及如试之效也。言于明帝。明帝诏使作之。车乃成。 意林 翻车。先生居在京师。有地作园。而患无水可漑。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其功百倍。 意林 金以利用。钱以轻流。此二物饥不可食。 意林 世富钱流。则禁盗铸钱。世贫钱滞。则禁盗坏钱。 意林 夫蜘蛛之罗网。蜂之作巢。其巧妙矣。而况于人乎。故工匠之方圆规矩出乎心。巧成于手。非睿敏精密。孰能著勋形。成器用哉。 太平御览艺术部 古有阮师之刀。天下之所宝贵也。初阮之作刀。受法于金精之灵。七月庚辛。见金人于冶监之门。其人光色炜燿。向神再拜。神执其手曰子可教也。阮致之开宴设馔而问焉。神教以水火之齐。五精之陶。用阴阳之候。取刚柔之和。行其术三年。作刀千七百七十口。而丧其明。其刀平背狭刃。方口洪首。截轻微不绝丝发之系。斫坚刚无变动之异。世不恡百金精求不可得也。其次有苏家刀。虽不。(案下有阙字。)亦一时之利器也。次有阳纪赵靑闲。皆不能继。 太平御览兵部 古有阮师之刀。苏家之楯。皆为良工利器。时所宝贵也。夫刀者。身之宝也。楯者。身之衞也。御难之藩墙。守□之城池也。 太平御览兵部 幽州之骑。冀州之刀。劲悍之士。 文选阳给事诔注 天下之害。莫害于女饰。一头之饰。盈千金之价。婢妾之服。亦重四海之珍。 意林 马先生。绫机先生。名钧字衡。天下之名巧也。绫机本五十纵。五十●(聶)。六十纵。六十●(聶)。先生乃易二●(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自能成阴阳无穷也。 意林 西国胡言苏合香是兽便中。兽便而臭。忽闻西极兽便而香。则不信矣。 意林
战城南
《战城南》系乐府旧题,属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是一首民歌。这首民歌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将士而作,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牺牲品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反对并诅咒战争的意愿。此诗以死者告语乌鸦、驽马哀鸣的奇思妙想抒发作者的悲怆之情,极富浪漫主义精神。
红楼梦 · 第十七回 ·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话说秦钟既死,宝玉痛哭不已,李贵等好容易劝解半日方住,归时犹是凄恻哀痛。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吊纸。七日后便送殡掩埋了,别无述记。只有宝玉日日思慕感悼,然亦无可如何了。 又不知历几何时,这日贾珍等来回贾政:“园内工程俱已告竣,大老爷已瞧过了,只等老爷瞧了,或有不妥之处,再行改造,好题匾额对联的。”贾政听了,沉思一回,说道:“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众清客在旁笑答道:“老世翁所见极是。如今我们有个愚见:各处匾额对联断不可少,亦断不可定名。如今且按其景致,或两字,三字,四字,虚合其意,拟了出来,暂且做灯匾联悬了。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贾政等听了,都道:“所见不差。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众人笑道:“老爷今日一拟定佳,何必又待雨村。”贾政笑道:“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众清客笑道:“这也无妨。我们大家看了公拟,各举其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之,未为不可。”贾政道:“此论极是。且喜今日天气和暖,大家去逛逛。”说着起身,引众人前往。 贾珍先去园中知会众人。可巧近日宝玉因思念秦钟,忧戚不尽,贾母常命人带他到园中来戏耍。此时亦才进去,忽见贾珍走来,向他笑道:“你还不出去,老爷就来了。”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小厮们,一溜烟就出园来。方转过弯,顶头贾政引众客来了,躲之不及,只得一边站了。贾政近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宝玉只得随往,尚不知何意。 贾政刚至园门前,只见贾珍带领许多执事人来,一旁侍立。贾政道:“你且把园门都关上,我们先瞧了外面再进去。”贾珍听说,命人将门关了。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说毕,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提“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籍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是“睢园雅迹”。贾政道:“也俗。”贾珍笑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来。”贾政道:“他未曾作,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见就是个轻薄人。”众客道:“议论的极是,其奈他何。”贾政忙道:“休如此纵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贾政摇头说道:“也未见长。”说毕,引众人出来。 方欲走时,忽又想起一事来,因问贾珍道:“这些院落房宇并几案桌椅都算有了,还有那些帐幔帘子并陈设玩器古董,可也都是一处一处合式配就的?”贾珍回道:“那陈设的东西早已添了许多,自然临期合式陈设。帐幔帘子,昨日听见琏兄弟说,还不全。那原是一起工程之时就画了各处的图样,量准尺寸,就打发人办去的。想必昨日得了一半。”贾政听了,便知此事不是贾珍的首尾,便命人去唤贾琏。 一时,贾琏赶来,贾政问他共有几种,现今得了几种,尚欠几种。贾琏见问,忙向靴桶取靴掖内装的一个纸折略节来,看了一看,回道:“妆蟒绣堆,刻丝弹墨并各色绸绫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帘子二百挂,昨日俱得了。外有猩猩毡帘二百挂,金丝藤红漆竹帘二百挂,黑漆竹帘二百挂,五彩线络盘花帘二百挂,每样得了一半,也不过秋天都全了。椅搭,桌围,床裙,桌套,每分一千二百件,也有了。”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户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说毕,方欲进篱门去,忽见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备。众人笑道:“更妙,更妙,此处若悬匾待题,则田舍家风一洗尽矣。立此一碣,又觉生色许多,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贾政道:“诸公请题。”众人道:“方才世兄有云,‘编新不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矣,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贾政听了,笑向贾珍道:“正亏提醒了我。此处都妙极,只是还少一个酒幌。明日竟作一个,不必华丽,就依外面村庄的式样作来,用竹竿挑在树梢。”贾珍答应了,又回道:“此处竟还不可养别的雀鸟,只是买些鹅鸭鸡类,才都相称了。”贾政与众人都道:“更妙。”贾政又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众客都道:“是呀。如今虚的,便是什么字样好?” 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说着,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像一洗皆尽。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像。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刚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宝玉只得念道: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贾政听了,摇头说:“更不好。”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忽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众人都道:“好景,好景!”贾政道:“诸公题以何名?”众人道:“再不必拟了,恰恰乎是‘武陵源’三个字。”贾政笑道:“又落实了,而且陈旧。”众人笑道:“不然就用‘秦人旧舍’四字也罢了。”宝玉道:“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莫若‘蓼汀花溆’四字。”贾政听了,更批胡说。 于是要进港洞时,又想起有船无船。贾珍道:“采莲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如今尚未造成。”贾政笑道:“可惜不得入了。”贾珍道:“从山上盘道亦可以进去。”说毕,在前导引,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有的说:“是薜荔藤萝。”贾政道:“薜荔藤萝不得如此异香。”宝玉道:“果然不是。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艹登}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蒳姜荨的,也有叫作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像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未及说完,贾政喝道:“谁问你来!”唬的宝玉倒退,不敢再说。 贾政因见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此造已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众人笑道:“再莫若‘兰风蕙露’贴切了。”贾政道:“也只好用这四字。其联若何?”一人道:“我倒想了一对,大家批削改正。”念道是: 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道:“妙则妙矣,只是‘斜阳’二字不妥。”那人道:“古人诗云‘蘼芜满手泣斜晖’。”众人道:“颓丧,颓丧。”又一人道:“我也有一联,诸公评阅评阅。”因念道: 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贾政拈髯沉吟,意欲也题一联。忽抬头见宝玉在旁不敢则声,因喝道:“怎么你应说话时又不说了?还要等人请教你不成!”宝玉听说,便回道:“此处并没有什么‘兰麝’,‘明月’,‘洲渚’之类,若要这样着迹说起来,就题二百联也不能完。”贾政道:“谁按着你的头,叫你必定说这些字样呢?”宝玉道:“如此说,匾上则莫若‘蘅芷清芬’四字。对联则是: 吟成荳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贾政笑道:“这是套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不足为奇。”众客道:“李太白‘凤凰台’之作,全套‘黄鹤楼’,只要套得妙。如今细评起来,方才这一联,竟比‘书成蕉叶’犹觉幽娴活泼。视‘书成’之句,竟似套此而来。”贾政笑道:“岂有此理!” 说着,大家出来。行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贾政道:“这是正殿了,只是太富丽了些。”众人都道:“要如此方是。虽然贵妃崇节尚俭,天性恶繁悦朴,然今日之尊,礼仪如此,不为过也。”一面说,一面走,只见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来,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贾政道:“此处书以何文?”众人道:“必是‘蓬莱仙境’方妙。”贾政摇头不语。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贾政又命他作题,宝玉只顾细思前景,全无心于此了。众人不知其意,只当他受了这半日的折磨,精神耗散,才尽词穷了;再要考难逼迫,着了急,或生出事来,倒不便。遂忙都劝贾政:“罢,罢,明日再题罢了。”贾政心中也怕贾母不放心,遂冷笑道:“你这畜生,也竟有不能之时了。也罢,限你一日,明日若再不能,我定不饶。这是要紧一处,更要好生作来!” 说着,引人出来,再一观望,原来自进门起,所行至此,才游了十之五六。又值人来回,有雨村处遣人回话。贾政笑道:“此数处不能游了。虽如此,到底从那一边出去,纵不能细观,也可稍览。”说着,引客行来,至一大桥前,见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贾政因问:“此闸何名?”宝玉道:“此乃沁芳泉之正源,就名‘沁芳闸’。”贾政道:“胡说,偏不用‘沁芳’二字。” 于是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贾政皆不及进去。因说半日腿酸,未尝歇息,忽又见前面又露出一所院落来,贾政笑道:“到此可要进去歇息歇息了。”说着,一径引人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贾政与众人进去。 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众人赞道:“好花,好花!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那里有这样妙的。”贾政道:“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云彼国此种最盛,亦荒唐不经之说罢了。”众人笑道:“然虽不经,如何此名传久了?”宝玉道:“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想因被世间俗恶听了,他便以野史纂入为证,以俗传俗,以讹传讹,都认真了。”众人都摇身赞妙。 一面说话,一面都在廊外抱厦下打就的榻上坐了。贾政因问:“想几个什么新鲜字来题此?”一客道:“‘蕉鹤’二字最妙。”又一个道:“‘崇光泛彩’方妙。”贾政与众人都道:“好个‘崇光泛彩’!”宝玉也道:“妙极。”又叹:“只是可惜了。”众人问:“如何可惜?”宝玉道:“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贾政道:“依你如何?”宝玉道:“依我,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两全其妙。”贾政摇头道:“不好,不好!” 说着,引人进入房内。只见这几间房内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一槅一槅,或有贮书处,或有设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放盆景处。其槅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璧。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五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诸如琴、剑、悬瓶、桌屏之类,虽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众人都赞:“好精致想头!难为怎么想来!” 原来贾政等走了进来,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又有窗暂隔,及到了跟前,又被一架书挡住。回头再走,又有窗纱明透,门径可行;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及转过镜去,益发见门子多了。贾珍笑道:“老爷随我来。从这门出去,便是后院,从后院出去,倒比先近了。”说着,又转了两层纱橱锦槅,果得一门出去,院中满架蔷薇,宝相。转过花障,则见青溪前阻。众人咤异:“这股水又是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众人听了,都道:“神妙之极,”说着,忽见大山阻路。众人都道“迷了路了。”贾珍笑道:“随我来。”仍在前导引,众人随他,直由山脚边忽一转,便是平坦宽阔大路,豁然大门前见。众人都道:“有趣,有趣,真搜神夺巧之至!”于是大家出来。 那宝玉一心只记挂着里边,又不见贾政吩咐,少不得跟到书房。贾政忽想起他来,方喝道:“你还不去?难道还逛不足!也不想逛了这半日,老太太必悬挂着。快进去,疼你也白疼了。”宝玉听说,方退了出来。再看下回分解。
史记 · 三十世家 · 三王世家
《三王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卷六十·三王世家第三十》。该文写汉武帝刘彻的三个儿子,刘闳、刘旦和刘胥,在同一天(元狩六年四月乙巳)被分别策立为齐怀王、燕刺王和广陵王这一事件。在写法上,司马迁不惮其烦地全篇引用了君臣之间为此事六次往复的奏章制诏,而属于交代事情经过关节的叙述,仅约一百数十字。司马迁自称“纳史记石室金遗之书”(《史记·自序》),他写《史记》时,确实运用了许多中秘文献,《三王世家》是个典型。这是《三王世家》首先引人注意之处。
赋得古原草送别
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左传 · 襄公 · 襄公三年
【经】三年春,楚公子婴齐帅师伐吴。公如晋。夏四月壬戌,公及晋侯盟于长樗。公至自晋。六月,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郑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己未,同盟于鸡泽。陈侯使袁侨如会。戊寅,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及陈袁侨盟。秋,公至自会。冬,晋荀罃帅师伐许。 【传】三年春,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衡山。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其能免者,组甲八十、被练三百而已。子重归,既饮至,三日,吴人伐楚,取驾。驾,良邑也。邓廖,亦楚之良也。君子谓:「子重于是役也,所获不如所亡。」楚人以是咎子重。子重病之,遂遇心病而卒。 公如晋,始朝也。夏,盟于长樗。孟献子相,公稽首。知武子曰:「天子在,而君辱稽首,寡君惧矣。」孟献子曰:「以敝邑介在东表,密迩仇雠,寡君将君是望,敢不稽首?」 晋为郑服故,且欲修吴好,将合诸侯。使士□告于齐曰:「寡君使□,以岁之不易,不虞之不戒,寡君愿与一二兄弟相见,以谋不协,请君临之,使□乞盟。」齐侯欲勿许,而难为不协,乃盟于耏外。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六月,公会单顷公及诸侯。己未,同盟于鸡泽。 晋侯使荀会逆吴子于淮上,吴子不至。 楚子辛为令尹,侵欲于小国。陈成公使袁侨如会求成,晋侯使和组父告于诸侯。秋,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及陈袁侨盟,陈请服也。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于曲梁,魏绛戮其仆。晋侯怒,谓羊舌赤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士鲂、张老止之。公读其书曰:「日君乏使,使臣斯司马。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于用金戊。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训,使干大命,寡人之过也。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反役,与之礼食,使佐新军。张老为中军司马,士富为候奄。 楚司马公子何忌侵陈,陈叛故也。 许灵公事楚,不会于鸡泽。冬,晋知武子帅师伐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