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曲江二首(其二)
《曲江二首》写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曲江的盛衰与大唐同在。诗人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一体,以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将全部的哀思寄予曲江这一实物,从一个侧面更形象的写出了世事的变迁。
玉楼春
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历来认为:「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后主此词则打破了这一传统看法。词中形象丰美,情趣盎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词中以真动人,以美感人,趣味高雅,纵情而不淫荡,风流而不艳薄,结尾二句宕开一层,从豪华热闹转向清静淡泊,更显得俊爽超逸,高雅不凡。
画堂春
《画堂春·湔裙独上小渔矶》是清代词人顾贞观的词作。此词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暮春归舟图,抒写了舟中人眼中之所见与身心之所感。全词弥漫着一种难以摆脱的的怅惘意绪。整首词所给予人的是一种推不开的怅惘,更妙在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只用以构成这一幅淡淡的水粉画,让读者好一个思念。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也是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作为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玉台新咏》,作者不详,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三百五十七句,共一千七百八十五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乐府双壁加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又被并称为「乐府三绝」。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山园小梅二首》是宋代诗人林逋的组诗作品。这是两首咏物诗,其中第一首历来极为读者称道赞赏。此诗开头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颔联二句历来被读者誉为咏梅的绝唱。在这一联诗中,从姿态和香气上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淡雅和娴静。颈联从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侧面加强前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最后说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须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作者在这里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作者与梅花的关系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全诗着意写意传神,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极富神韵。
淮村兵后
这首七言绝句描写的是一幅金兵南侵,江淮一带战乱后荒村的残破景象。作者借景抒情,刻画了战争之后村庄的荒芜,同时也寄托诗人对遭受兵乱的人民表示深厚的同情和对入侵敌人的仇恨。
点绛唇 · 试灯夜初晴
此词为元宵前夕正月十三观灯怀人之作。上片写月夜观灯。“卷尽”二句写小雨初晴的月夜之景。“素娥”想象小雨淋漓,月里嫦娥仿佛刚刚梳洗过,正以妩媚新艳的姿容俯视人间佳节。“暗尘”二句,兼融小雨与月光,构成澄明酥润的境界。下片写重游元宵灯会之感。此次重来身单影孤,情侣无踪,烦闷无聊,观灯无趣,遂独返小楼,熏被而眠。此实为逃避灯月辉煌之元宵盛会,欲入酣眠忘掉昔日之欢与今日之悲。“春梦”句辞意顿折,睡眠亦无法逃避今日悲欢之骚扰。“春梦笙歌”之欢乐更唤起词人失去昔日欢乐之痛楚和怅惘。
咏柳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解连环 · 其四 · 乙丑生日
左弧悬了。把柴门闩定,悄无人到。惭愧得、一二亲朋,□□□□□,温存枯槁。玉轴银钩,撺掇我、比磻溪老。乏琼琚可报,惟有声声,司马称好。 卷收狨鞯锦袄。且行拾遗穗,醉藉芳草。做一个、物外闲人,省山重担擎,天大烦恼。昔似龙鸾,今踏飒、不惊鱼鸟。愿从兹、享回仙寿,准汾阳考。
离思五首
《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琵琶仙
此词写游春感遇。词的开头写远处来了一只渔船,载一对丽人,乍看好像旧目坊曲相恋的两位歌女,渐近则见她拿歌扇接着飞落的花瓣,一双蛾眉秀目真是奇艳无比。因而触发起对昔日情人的绵绵怀思。“春渐远”,转笔写眼前景,春光渐渐远离,水边平展的沙洲一片浓绿,几声伯劳鸟的悲啼更增添了几分伤感。词人想起了许多往事。在“烟花三月下扬州”的那时候,曾有过多少生生死死的誓约,如今一切都不存在了。 回到眼前的春景,正是清明禁火的寒食节气,宫廷里点燃了蜡烛给群臣分送薪火,一路轻烟散去。无奈在离愁里,时节已匆匆变换。满怀惜春的情思已落空,都付与飘落空阶的榆钱树,美缘难再,遗恨空留。眼前千万缕杨柳浓荫,浓荫里乌鸦藏掩,遂想起当年玉尊别筵,柳丝千缕舞翩翩,柳丝似雪漫天旋。由柳丝追忆初别情景,情致绵绵不尽。
浪淘沙 · 借问江潮与海水
这首词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写闺情。词人通过对一位复杂微妙的闺中女子内心矛盾的刻画,真实地表现出她对爱情的忠贞和被人抛弃的悲惨境遇。 这首词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本来是白居易的自度曲,“相恨不如潮有信”句诗人化用了李益《江南曲》诗意:“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在中唐当时,官府重商弃农,盐商和珠宝大贾成为一个特殊阶层,“姓名不在县籍中”,“不属州县属天子”,他们牟取暴利,生活豪奢,“商人重利轻离别”、“日日逐利西复东”,故商人妇便更要常受“去来江口守空船”之苦。这首词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写闺情。词人通过对一位复杂微妙的闺中女子内心矛盾的刻画,真实地表现出她对爱情的忠贞和被人抛弃的悲惨境遇。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首二句劈空发问,以水喻情。“江潮”常汹涌而来,倏忽而去,与薄幸人起初热烈却又转瞬即逝的爱情极为相似。大海既深且广,有如思妇对情人的思念。但词中思妇却并不这么看,她认为江和海水不能与自己的情意相比。“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上二句设问,这两句予以回答。“江潮”纵然倏忽而逝,但它有日日夜夜有来有往,而那负心郎呢?他走后却再没有音信。海水纵然很深,却不及自己对“君”的情意深厚。真是“君心不如潮,妾心深过海”。词以“君心”比“江潮”,以“妾心”比“海水”,十分贴切自然,读之叫人拍手称妙。这首词虽写闺情,却是以欢情来显现,形式清新活泼。
采桑子
这是纳兰容若写的一首哀伤凄美的怀人之作,毫不造作,把对爱人的一片深情以及他们被迫分离永难相见的痛苦与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平易的语言流露出的是容若一贯的率真情意和他因相思衍生的凄苦无奈。
减字木兰花 · 春怨
这首词语言自然婉转,通俗流丽,篇幅虽短,波澜颇多。上片以五个“独”字,写出了女词人因内心孤闷难遣而导致的焦灼无宁、百无一可的情状,全是动态的描写。“伫立伤神”两句,转向写静态的感觉,但意脉是相承的。下片用特写镜头摄取了两幅生动而逼真的图画:一幅是泪流满面的少妇,眼泪洗去了脸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她面对寒夜孤灯,耿耿不寐。 “剔尽寒灯”的落脚点不在“剔”字(剪剔灯心的动作),而在“尽”字。“尽”字是体现时间的。所谓“梦又不成灯又烬”(欧阳修《玉楼春》),显然是彻夜无眠。对于孤凄愁病的闺中人,只写这一泪、这一夜的悲苦,其他日子里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