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世说新语 · 排调第二十五
排调,指戏弄嘲笑。本篇记载了许多有关排调的小故事,其中包括嘲笑、戏弄,讽刺,反击、劝告,也有亲友间的开玩笑。从里面可以看出当时人士在交往中讲究机智和善于应付,要求做到语言简练有味,机变有锋,大方得体,击中要害等,这也是魏晋风度的重要内容。下面略谈其中几点。 在言谈中,对方经常会提出问题,有善意的,有不怀好意的,也有不易捉摸其用意的,应对的人就要审时度势,确定说话的角度,选择言辞,做到针对性强,又无懈可击。例如第29 则记王濛、刘真长二人不尊重蔡谟又要蔡谟评价一下自己和王夷甫的高下,蔡“答曰:身不如夷甫。王、刘相目而笑日:公何处不如?答曰:夷甫无君辈客。”这一回答看似平淡而词锋犀利,使王、刘二人正自以为得计时却发现已经引火烧身,一下子处于尴尬的境地。又如第18 则记“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问的人借开玩笑讥周腹中空无所有,回答的人就借“空洞无物”表明自己胸怀宽阔,大肚能容,这种回答就很有韵味。有一些事例只是亲友间为了活跃气氛,使谈话生动滑稽,而增加一些诙谐成分。例如第59 则“顾长康咬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这一回答很有哲理性,耐人寻味。有的只是开开玩笑,例如第46 则记王文度和范荣期到筒文帝处,两人互相让对方走在前面,结果“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这里不过是因两人一前一后而分别借簸粮食和淘米的结果互相取笑而已。又如第12 则记“诸葛令、王丞相共争姓族先后。王曰: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今日: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胜马邪?”王导所提表面上是个次序问题,实质是争族姓的高低,诸葛令如果不机警或措辞不当,就会输人一筹,而以“驴马”的次序来回击对方,就很有讽刺意味。 也有一些近乎恶意攻击的排调须要认真对付,例如故意犯讳就是这样。 古人注重避家讳,如果有意说出对方尊亲的名字,必然受到反击,第2、3、33 则所记载的就是。这类排调,除了直呼对方父祖名字外,主要是讲究词藻问题,或者引用古籍、成语、典故,或者应用现成的词语,以点出对方的家讳,做到针锋相对,锋芒逼人。
左传 · 文公 · 文公十二年
【经】十有二年春王正月,郕伯来奔。杞伯来朝。二月庚子,子叔姬卒。夏,楚人围巢。秋,滕子来朝。秦伯使术来聘。冬十有二戊午,晋人、秦人战于河曲。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 【传】十二年春,郕伯卒,郕人立君。大子以夫钟与郕邽来奔。公以诸侯逆之,非礼也。故书曰:「郕伯来奔。」不书地,尊诸侯也。 杞桓公来朝,始朝公也。且请绝叔姬而无绝昏,公许之。 二月,叔姬卒,不言杞,绝也。书叔姬,言非女也。 楚令尹大孙伯卒,成嘉为令尹。群舒叛楚。夏,子孔执舒子平及宗子,遂围巢。 秋,滕昭公来朝,亦始朝公也。 秦伯使西乞术来聘,且言将伐晋。襄仲辞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鲁国,镇抚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辞玉。」对曰:「不腆敝器,不足辞也。」主人三辞。宾客曰:「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以事君,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所以藉寡君之命,结二国之好,是以敢致之。」襄仲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国无陋矣。」厚贿之。 秦为令狐之役故,冬,秦伯伐晋,取羁马。晋人御之。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之。郤缺上军,臾骈佐之。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之。范无恤御戎,以从秦师于河曲。臾骈曰:「秦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从之。 秦人欲战,秦伯谓士会曰:「若何而战?」对曰:「赵氏新出其属曰臾骈,必实为此谋,将以老我师也。赵有侧室曰穿,晋君之婿也,有宠而弱,不在军事,好勇而狂,且恶臾骈之佐上军也,若使轻者肆焉,其可。」秦伯以璧祈战于河。 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也。」穿曰:「我不知谋,将独出。」乃以其属出。宣子曰:「秦获穿也,获一卿矣。秦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秦行人夜戒晋师曰:「两君之士皆未憖也,明日请相见也。」臾骈曰:「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薄诸河,必败之。」胥甲、赵穿当军门呼曰:「死伤未收而弃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于险,无勇也。」乃止。秦师夜遁。复侵晋,入瑕。 城诸及郓,书,时也。
史记 · 七十列传 · 滑稽列传
《滑稽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该文是专记滑稽人物的类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
踏莎行
这首词抒写送别之后的依依不捨和登高望远的无限思念,融情于景,含蕴深婉。上阕写饯别的分手,隔尘回首,马嘶不行,船转不进,烘托出双方的难捨难分。下阕写居者念行者,登楼远望,一片平波,引出无尽离愁。「香尘已隔犹回面」句,传神地描摹了送别归去,作者步步回顾、步步留恋的情状。「斜阳只送平波远」句,分别怨斜阳不解留人,反随着行舟渐行渐远,也从水面渐渐消隐,却说得极婉转,极富情致。煞拍浓愁密意倾口而出,说尽离思份量。
国风 · 邶风 · 旄丘
《国风·邶风·旄丘》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主旨,历来有不同说法。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批评卫国君臣不救黎侯的诗,大致是写流亡到卫国的人,请求卫国的统治者来救助,但愿望没有能够实现而非常失望。全诗四章,每章四句。结构明晰,递进有序;艺术手法巧妙,运用铺陈对比,写得情景如画;感情基调优柔敦厚,缠绵凄惋,曲折动人。
战国策 · 范雎说秦王
《范雎说秦王》选自《战国策·秦策三》。据《史记》记载,范雎随秦使王稽由魏人秦后,登上秦国的政治舞台,面临的是“内专秦权,外恶诸侯”的太后、穰侯等,而昭王此时又“厌天下辨士”。范雎如果不排挤出太后、穰侯等,自己便不能立身于秦国,所以他虽知此行“言不见信,祸不旋踵”,也只有从万死中求一生之计。《范雎说秦王》记述的就是范雎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的一次游说。
韩非子·喻老
《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在短篇幅中,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分别解释了《老子》十二章,其中《德经》八章、《道经》四章,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同时也使他的刑名法术之学有了比较精深的理论凭藉。
苏武诗四首 · 其一
《苏武诗四首》又名《苏武与李陵诗四首》。是东汉无名氏所作的四首五言古诗。这组诗和李陵的《与苏武诗三首》收入在南朝萧统《文选》卷二十九里,这七首诗是“苏李诗”的代表作。这些古诗都是送别诗,有的写友人之别、有的写夫妻之别、有的写骨肉兄弟之别,但情感都真挚动人。
秋浦歌十七首
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寄人
此诗是作者与情人别后的寄怀诗,描写梦境及梦醒后的情景,写出了诗人的相思之深切与苦怨。诗的首句写梦中重聚,难舍难离;二句写依旧当年环境,往日欢情;三句写明月有情,伊人无义;四句写落花有恨,慰藉无人。前两句写入梦的原因与梦中所见的景物,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是对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以明月有情,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真切感人,动人心弦。
应天长
《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是晚唐五代词人毛文锡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写景。其中“平江”二句,以乐景反衬离情;“芦洲”二句,以愁景渲染离情。下片直写别情。其中“渔灯”二句,由景而设想对方,悠悠离情自在其中,末二句写送别依依情态尤为感人。全篇注意以景渲染离情,情景相融,语简直而情缠绵。
一剪梅 · 堆枕乌云堕翠翘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梦后寄欧阳永叔
《梦后寄欧阳永叔》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两句讲的是作者此时正居母丧,并点出“安眠”。三、四两句,抒写友情之深而托诸于梦。五、六句颇多感慨,人生如梦,官场得失交替,因而有“可齐”之“理”,以表明自己看轻功名富贵之得失。七、八句以山涛、王戎比照当时已官为翰林学士的欧阳修,希望能保荐自己,微示求助以图为国效力。
侠客行
《侠客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此诗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全诗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