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青玉案
十年三过苏台路。还又是、匆匆去。迅景流光容易度。鹭洲鸥渚,苇汀芦岸,总是消魂处。 苍烟欲合斜阳暮。付与愁人砌愁句。为问新愁愁底许。酒边成醉,醉边成梦,梦断前山雨。
八声甘州
汉「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广为人知,在古代诗文中也多所咏及。辛稼轩的这首《八声甘州》,便是其中的名篇。辛稼轩在题语说「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可见他当时的情绪是非常激动的。后边说「戏用李广事」,则不过是寓庄于谐的说法罢了。 此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开篇至「无言」数句即写此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以之居篇首,表现了作者对霸陵尉势利人的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一褒一贬,爱憎分明。传文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传文又载李广语云:「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辛词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一篇《史记·李将军列传》长达数千字,但作者只用数十字便勾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平主要事迹,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可见作者不愧为一代文豪。 与上阕不同,词的下阕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诗句。作者在题语云「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此处即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具体说来,它大致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号召立功绝域,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宋朝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以上皆反面意,实则是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作者遭到罢黜,乃因群小谗毁所致,故用「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之景作结,隐喻此辈之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此语盖用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诗意,但换「惊风」为「斜风」,以示其谗毁之邪恶;改「密雨」为「细雨」,以示其谗毁之琐屑;又益以「轻寒」一事,以示其谗毁之虚弱。这样一来,使其更具有表达力。 辛稼轩的这首词,其句子隐括了不少前人的诗文。但是,这首词决不是简单地照搬古人语句,而是在隐括前人辞句时加进了生动的想象,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如上阕写霸陵呵夜事,加进「长亭解雕鞍」的想象,便觉情景逼真;写出猎射虎事,加进「裂石响惊弦」的想象,更觉形神飞动。下阕「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问,气劲辞婉,几经顿挫才把意思说完,情真意切,充满了无限悲愤。这首词不仅抒情真切感人,而且语言上也多所创新,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一剪梅 ·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告别词,描写了两位饱受压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离别,其饯别场面,被作者装点得很像一出动人的独幕剧。此词在形象描写中,着重写人物的动态,从中表现感情的发展变化,始而愁苦,继而激愤,最後是慷慨奔放,以风霆惊座、冲决邻墙之势,将剧情推向高潮,避免了议论。全篇表达了词人傲视世俗的耿介个性,是他主动向社会发动“攻击”的狂放表现。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 上阕写临行前的情景——刘克庄连夜起程,王迈为其送行。先写自己将在天亮之前拿着火把,走十多里的路,不可背负过重,便把衣囊抛弃,只挑着诗囊上路。豪爽的性格与嗜诗如命的心情于此可见。“宵行”已露旅途之苦。 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枝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表现了书生本色,诗囊里都是他的心血结晶,自然不肯轻易抛掉。诗囊里装着他的诗篇,也装着他的一腔豪情满腹抑郁。 “天寒”三句,先从自然条件的恶劣写旅途之艰苦,再点友人相送之谊。“天寒路滑马蹄僵”,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王郎”送“刘郎”,用典巧妙。“王郎”暗指友人系“王谢”望族之後,而“刘郎”则为被贬谪者的代称。 下阕写饯别情景。二人分手在即,却并不伤别感慨,而是痛饮酒酣,豪情满怀,谈文论诗,睥睨世俗,狂放不羁。二人高谈阔论,以致惊动了东邻西舍。词人曾以《落梅》诗受谤免官,他对此十分不平,所以最後三句写道:当别人笑他疏狂时,他满不在乎地回答他们,并不以疏狂为意。这正是对当时束缚思想的、严酷的礼法制度的挑战和抗议。 “酒酣耳热说文章”,从结构上说,是上阕情节的结局。又是可作为下阕的开端,顺势翻出新的情节,安排颇显匠心。“酒酣耳热”表现了酒逢知己的欢乐,同时又是词人热情奋發,兴会正浓的时刻。词人避开朋友间碰杯换盏的次要情节,而径直写出“说文章”的一幕,可谓善于剪裁。“说文章”极含蓄地暗示他们对时事的评论、理想的抒发,以及对忧愤的倾泄。 王实之秉性刚直,豪气干雲人称子昂、太白。刘克庄也是言谈雄豪,刚直无畏。“惊倒邻墙,推倒胡床”两句,正是他们这种英豪气质的形象表现。前句写客观反响,後句写人物举动。两个狂士捋袖豁拳,乘着酒兴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邻座惊傻观者竖发,全与我无关。这种形象的夸饰淋漓尽致地张扬了二人的豪气。 “旁观拍手笑疏狂”,作者设想,若有旁观者在此,必定拍手笑我二人疏狂。“拍手笑”是一种不被他人理解的表现,对狂者来说不足惧,倒起着反衬作用。刘克庄与王实之在志士受压、报国无门的时代,将心头的积郁,化为激烈的言词、不平常的行动,自然会被称为“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态度明确坚定,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动人。有此一句,通篇振起。 全词忧愤深沉、豪情激越,体现了辛派词人刘克庄词风雄伟豪放的特色,也反映出他继承了辛弃疾的革新精神,同时又发展了词的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
国风 · 鄘风 · 柏舟
《国风·鄘风·柏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写姑娘婚姻不得自由,向母亲倾诉她坚贞的爱情;一说姑娘爱恋一个男子,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全诗二章,每章七句。诗以流动漂浮的柏舟起兴,隐含着命运的飘忽不定;又以少女自诉的手法直抒胸臆,感情充沛,凄婉动人。
河传 · 春浅
这首词写微雨湿花时节,闺中女子的一段难以诉说的柔情。全词以形象出之,极缠绵婉约之致。微雨花间,门掩双环,香销梦还,弹泪无言。下阕前三句叹往事皆非,空作相思。后三句言当时与所爱者相会之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全词以形象出之,极缠绵婉约之致。 “春浅,红怨,掩双环”,首句即描摹了一幅残败的暮春图景。春色已浅,凋零的春花,也似充满了怨愤的情绪,令人不忍目睹,只得把门关上,独自沉吟。 “掩双环”,主语当然是闺中女子了,于是自然过渡到下两句“微雨花间,昼闲,无言暗将红泪弹”,微雨蒙蒙,一人独立花间,白日里,空虚无聊,只有弹泪无言。此处,“昼闲”是因,“泪弹”是果,因为寂寞无绪,无人可说,所以只有静默无语,流下悲伤的泪水。 “阑珊,香销轻梦还。”“阑珊”,本义是将尽、衰落,既可以指物,亦可以指人。此处“阑珊”二字并没有主语,所以既可以说春色阑珊(春色将尽),亦可以说意兴阑珊(精神低落)。但不管作何解,传达出来的情感基调皆同,即感伤春逝之情。“香销轻梦还”,化用李清照《念奴娇》“被冷香销新梦觉”,以“轻梦”替掉易安“新梦”,虽是一字之移,含义却大不一样。“新梦”,是梦乡新到;“轻梦”,是指做的很浅的梦,梦乡说不定还没有到。梦乡未到,一下子就醒了,梦中的情景消逝,眼前一片凄凉,那人早已不在身边了,这种表达,就句意而言,比易安更为凄苦哀怨。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上阕说闺中女子怅怅地醒来,这里说她醒来后,斜倚着画屏,开始思念往事。但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一切都令人伤感,都让人倍感凄清,此时此刻只剩相思二字占据了全部情怀。“相思字”,即相思语、相思字句,亦为词人最为钟情之词,譬如苏轼有“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辛弃疾有“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张炎有“薛涛笺上相思字,重开有还重摺”。词人此处,“空作相思字”,意谓她面对一片春景不有伤感,意中人不在身边,对景伤情,将写满了相思字也无计可施。 “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最后四句回忆起当时与意中人相会的情景:柳丝,花枝,蝴蝶,春光旖旎。而如今往事皆非,空作相思意。全篇荡漾着一种淡淡的哀伤,写尽了“思往事”的刻骨铭心的寂寞情怀。
周易 · 颐卦
艮上震下,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左传 · 文公 · 文公八年
【经】八年春王正月。夏四月。秋八月戊申,天王崩。冬十月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乙酉,公子遂会洛戎盟于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丙戌,奔莒。螽。宋人杀其大夫司马。宋司城来奔。 【传】八年春,晋侯使解扬归匡、戚之田于卫,且复致公婿池之封,自申至于虎牢之竟。 夏,秦人伐晋,取武城,以报令狐之役。 秋,襄王崩。 晋人以扈之盟来讨。冬,襄仲会晋赵孟,盟于衡雍,报扈之盟也,遂会伊洛之戎。书曰「公子遂」,珍之也。 穆伯如周吊丧,不至,以币奔莒,从己氏焉。 宋襄夫人,襄王之姊也,昭公不礼焉。夫人因戴氏之族,以杀襄公之孙孔叔、公孙钟离及大司马公子卬,皆昭公之党也。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公以其官逆之,皆复之,亦书以官,皆贵之也。 夷之蒐,晋侯将登箕郑父、先都,而使士縠、梁益耳将中军。先克曰:「狐、赵之勋,不可废也。」从之。先克夺蒯得田于堇阴。故箕郑父、先都、士縠、梁益耳、蒯得作乱。
诉衷情令 · 小桃灼灼柳鬖鬖
此词分四层描写江南春景:写桃柳为第一层,写天气为第二层,写山水为第三层,末三句为第四层。整首词以沉着有力的语言,情景交融、步步勾勒地展开描写,以轻快的笔调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秀丽风光,清新俊美,富有生活情趣。
离思五首
《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浪淘沙慢
此词为暮春之夜怀思恋人之作。全词三片。抒写离愁别恨,上片、中片都是回忆,下片才写到当前。上片追忆汴京离别情景。中片把别后思念之情集中在一个夜晚,作充分的描述。下片写词人现实处境及相思离恨。“恨别”之类,本是宋词里最常见的题目,但本词却有它的特点。作者把有关题材搜罗到一起,铺排开来,作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显得饱满充实,细致全面。随着时间的伸延,人物的思绪也显示了发展变化的轨迹。
忆旧游 · 闻雁
记铜驼载酒,翠陌吹箫,曾听相呼。不尽离离意,觉柔肠如剪,立马踟蹰。人生似此苍鬓,禁得几声疏。想怨入秋深,愁随天远,满目平芜。 音书未曾寄,正人在燕台,忘却回车。奈菰蒲旧地,山空木落,霜老泉枯。月明仙掌何处,转首失栖乌。待说与云间,潇湘近日风卷湖。
醉花间 · 休相问
这是一首女主人公对征人思念的闺怨词。词的前三句,连用三个“相问”,并以“休”、“怕”、“添恨”加深其感情色彩,将思妇怨情写浓了。“春水”二句,以眼前之景烘托心情;换头二句,从环境烘写心境。这四句隐隐传出了主人公对征人的思念情,托出了她的孤寂、清冷。末二句,写己忆深,写彼信绝,相思怨情充溢字里行间;十个字,画龙点睛,道出全篇主意。全词语浅情真,情致缠绵。
左传 · 隐公 · 隐公二年
【经】二年春,公会戎于潜。夏五月,莒人入向。无骇帅师入极。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冬十月,伯姬归于纪。纪子帛、莒子盟于密。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郑人伐卫。 【传】二年春,公会戎于潜,修惠公之好也。戎请盟,公辞。 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夏,莒人入向以姜氏还。 司空无骇入极,费庈父胜之。 戎请盟。秋,盟于唐,复修戎好也。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 冬,纪子帛、莒子盟于密,鲁故也。 郑人伐卫,讨公孙滑之乱也。
应天长 · 萱堂积庆
萱堂积庆,桂苑流芳,于门瑞蔼佳气。正属仲秋弥月,称觞对此际。西王母、来人世。拥佩从、尽皆珠翠。彩庭下,争看蓝袍,衬斑斓戏。富贵有谁同,四德躬全,五福由来备。况善断机迁教,轲亲实无异。看看仕无淹滞。即召入、佐君经济。愿延寿,鸾轴金花,年年加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