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左传 · 庄公 · 庄公二十四年
【经】二十有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宫桷。葬曹庄公。夏,公如齐逆女。秋,公至自齐。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戊寅,大夫宗妇觌,用币。大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 【传】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御孙谏曰:「臣闻之:『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无乃不可乎!」 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御孙曰:「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栗枣修,以告虔也。今男女同贽,是无别也。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而由夫人乱之,无乃不可乎!」 晋士蒍又与群公子谋,使杀游氏之二子。士蒍告晋侯曰:「可矣。不过二年,君必无患。」
大雅 · 文王
《大雅·文王》是《诗经·大雅》的首篇,是一首政治诗,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周文王姬昌。朱晦菴认为此诗创作在西周初年,作者是周公旦。全诗七章,每章八句。通篇用「赋」的手法,歌颂周文王受命于天建立周邦的功绩,叙述商周兴亡隆替的道理,告诫勉励周成王及後世君王应顺应天命施行德政,反复叮咛告诫周朝臣子及殷商归周诸臣要顺应天命效忠周朝,情意十分恳切。此诗章句结构整齐,每章换韵,韵律和谐,成功地运用了连珠顶真的修辞技巧,语句蝉联,诗义贯串,宛如一体。
水调歌头 · 四明有狂客
这是一首充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遊仙词。 上阕藉神仙境界、前代才人的文坛佳话引发开来。「四明狂客」即唐代才子贺知章,因是四明人,故自号四明狂客。「谪仙人」指唐李太白,传说贺知章初见李白文章,惊为天人所作,故称之为「谪仙人」。所以首句既借用了李太白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的典故,又用「四明狂客」来指作者自己的朋友,用「谪仙人」来自比,语句双带,一举两得。「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意为因「俗缘未尽」,所以仙人谪落凡世,与首句相联。「我欲骑鲸归去」三句,典故颇多。「骑鲸人」仍指李白,传说李太白死后骑鲸归去,而李白自己也曾自称「海上骑鲸客」。「神仙官府」缘自唐顾况集《王源诀》:「下界功满方超上界,上界多官府,不如地仙快活。」意思是神仙也不自在,照样要受管束,「嫌我醉时真」就是原因之一,所以倒不如谪去仙籍,反倒自在。「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是以「谪仙」身份,对还是仙人的人们谈大彻大悟的感慨。上片围绕「谪仙」层层展开,从古到仙,浑然一体。 下阕承上阕,进一步发挥词人的丰富想象,「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区区九字,一幅地仙遊乐图跃然纸上,这种优美闲适的生活多么让人羡慕!然「忽然」二字,急转笔锋,由静至动,以紫毫之笔,蘸天上的黑霓作墨,醉酒当书,这时的词人是多么狂放咨意!「寄语」三句,化用古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闲闲居士」乃词人自号,意思是用沧浪之水洗净尘世间的肮脏与不平,还一个清白人间,抒了作者的高远理想。「却反天台去」意返回天台作地仙,「华发散麒麟」缘自韩昌黎《杂诗》「被发骑麒麟」进一步道出词作者意欲远离尘嚣的欲世,追求清明境界的理想。 这首词气势恢宏,想象丰富,时空交错,古往今来,天上人间,浑然一体。作者以「谪仙」自比,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向往和追求。且运笔自如,语句或流畅或生动,虽处处用典,却又不拘泥于典,藉典寓意,极富表现力。在遊仙词中也可谓独树一帜了。
咏雪
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咏雪》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独特的语言形象,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为何说谢道韫作的词句更好呢?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比喻更讲究神似:盐在空中唰唰地撒,重重地下落,躲都来不及,何谈欣赏?无美感可言。比作柳絮,一扫滞重之感,因风而起,漫天飘飞,这才是大自然的造化。而且柳絮飘飞的季节是春暖花开之时,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写出,更见诗意。
暗香 · 定王台夜集
汉时月色。向古城一角,长窥词客。试傍玉梅,岁岁春来探消息。 环佩归时夜冷,料瘦损、胡沙天北。又十载、蜡屐重经,长啸楚天碧。 南国。远岑寂。比雪苑兔园,未近锋镝。故垣约略。 时有幽禽觑苔石。休道长沙地小,长乐外、钟声堪忆。 这冷淡、踪迹处,几人觅得。
隋宫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乃讽刺隋炀帝杨广的荒淫亡国。此诗写隋炀帝为了寻欢作乐,无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开凿运河,建造行宫,劳民伤财,终于为自己制造了亡国的条件,成了和陈后主一样的亡国之君。讽古是为喻今,诗人把隋炀帝当作历史上以荒淫奢华著称的暴君的典型,来告诫晚唐的那些荒淫腐朽、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写得灵活含蓄,色彩鲜明,音节铿锵。
帝台春
这首词写暮春时节对远在天涯情人的思念。上片点出春愁,写了春愁触发的原因。“芳草”五句以芳草、暖絮、乱红诸意象组合成一幅碧草丛茂,柳絮送暖、落红纷乱的暮春景象;“似知人”者,乃以移情手法赋予无情之物柳絮落红以人的情感;絮飞花落而使人愁,本是寻常蹊径,而这里说花絮知人春愁,从对面落笔。“无力”二字双关,既状人之恹恹愁悴情态,也写花絮飘坠时的轻柔形象。“忆得”五句忆昔比今。 下片具体写相思愁情。“愁旋释”四句以愁、泪生情,愁情乍消,旋又愁绪交织;悲泪暗拭,又悄然滴落,表现出愁情之深长难禁。“漫伫立”三句点明词人倚栏伫望之地,暗示空望暮云凝愁,却不见佳人倩影娇踪,流露出不尽的怅惘。“拼则”四句直抒胸臆,剖诉了词人对相思春愁拼而难忘的复杂心态。全词融情入景,移情于物,写春晚怀旧之情,徐徐道来,设想新奇,是一首颇具特色的长调词作。
乡思
这首七言绝句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这首诗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剑器近
本词以柔笔抒离情,共分三片。上片写眼前所见,中片写耳际所闻,下片点明词人夜来风雨失眠,转午始起,显其慵懒无聊。最后情景双收,写词人遥望落日千山之暮色,顿感断肠销魂之痛,概括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无穷的失落与怅惘。全词写情抒情,从愁绪、寂寞、清泪,到憔悴、断肠,层层皴染,层层转进,愈转愈深;意象清丽,情蕴凄婉,愁寂幽咽。
月下笛
又老杨花,浮萍点点,一溪春色。闲寻旧迹。认溪头、浣纱碛。柔条折尽成轻别,向空外、瑶簪一掷。算无情更苦,莺巢暗叶,啼破幽寂。 凝立。阑干侧。记露饮东园,联镳西陌。容销鬓减,相逢应自难识。东风吹得愁似海,谩点染,空阶自碧。独归晚,解说心中事,月下短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