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题白云岩书院联
此联是宋朱晦菴知漳州任时为创白云岩书院所题。联语借用唐宣宗七律《百丈山》之颔联“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上联说儒者肩负社会道义,两袖清风,可昭日月;下联说儒者读万卷、品万物、识时局,身在书斋,心系天下。寥寥数语,把儒者的责任以及应具备的境界和品质说得清楚明白,给人以深刻启迪。
左传 · 文公 · 文公九年
【经】九年春,毛伯来求金。夫人姜氏如齐。二月,叔孙得臣如京师。辛丑,葬襄王。晋人杀其大夫先都。三月,夫人姜氏至自齐。晋人杀其大夫士縠及箕郑父。楚人伐郑。公子遂会晋人、宋人、卫人、许人救郑。夏,狄侵齐。秋八月,曹伯襄卒。九月癸西,地震。冬,楚子使椒来聘。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葬曹共公。 【传】九年春,王正月己酉,使贼杀先克。乙丑,晋人杀先都,梁益耳。 毛伯卫来求金,非礼也。不书王命,未葬也。 二月庄叔如周。葬襄王。 三月甲戌,晋人杀箕郑父、士縠、蒯得。 范山言于楚子曰:「晋君少,不在诸侯,北方可图也。」楚子师于狼渊以伐郑。囚公子坚、公子龙及乐耳。郑及楚平。公子遂会晋赵盾、宋华耦、卫孔达、许大夫救郑,不及楚师。卿不书,缓也,以惩不恪。 夏,楚侵陈,克壶丘,以其服于晋也。 秋,楚公子朱自东夷伐陈,陈人败之,获公子伐。陈惧,乃及楚平。 冬,楚子越椒来聘,执币傲。叔仲惠伯曰:「是必灭若敖氏之宗。傲其先君,神弗福也。」 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礼也。诸侯相吊贺也,虽不当事,苟有礼焉,书也,以无忘旧好。
水调歌头
这首词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下阕述怀,设想早日「退而相从之乐」。这首词表现了作者隐退的决心,不希望被世间的功名利禄所束缚,也表现了兄弟二人手足情深。 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发端明点「安石」,领起上半阕。词人的写作角度比较独特,既不写他经天纬地的才能,也不写他建功立业的辉煌,而是写他人生的另一侧面。劈头就写谢安中年出仕的尴尬:他本来隐居会稽,踏上仕途时鬓发已开始染上秋霜,令人吃惊。再写人情的难堪:人到中年,与亲友相别时觉得难舍难分,于是借音乐来抒写离愁。而后突出他一向抱有的功成身退的心愿:「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语气多么肯定,多么坚决,确实是对史书中所谓「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晋书》)数语准确的表述。而结果却是「扶病人西州」,这就反跌出困於轩冕不遂雅志的「遗恨」。这种「遗恨」,便是作者引出的鉴戒——「不早退」。词中的「困轩冕」只是一个文雅的或婉转的说法,实际上(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贪恋功名富贵是联系在一起的。 下阕述怀,设想早日「退而相从之乐」。换头「岁云暮」三字承上转下,「岁暮」当指年华老大,「早计」是对「遗恨」而言,其内容便是「要褐裘」,亦即辞官归隐,过平民生活。以下七句是由此产生的设想:在归乡的千里长途中,每逢山水名胜或有贤主、良朋接待之类好的去处,可以随意逗留,尽情游乐,不必如官场中人因王命在身而行道局促,一层:我带着醉意唱歌时你跟着唱和,我因醉酒倒下时你要搀扶我,——衹有酒是可以使人忘怀得失的,二层:这样,有雄心大志的人会瞧不起我们,那就悉听尊便好了,我们衹管走自己的路,三层:这种种设想,情辞恳切,言由中发,有如骏马驻坡,不可遏止,充分表现出词人对辞官归隐而享弟兄「相从之乐」的夙愿。「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极写想象中「退而相从之乐」的情态,简直是对二人的「合影」。篇末「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髙楼」两句,反用典故,并非真要趋同胸无大志的庸人,而衹是强调素愿的坚定不移,这体现了用典的灵活性。 同《南乡子·东武望馀杭》、《醉落魄·分携如昨》、《减字木兰花·贤哉令尹》等词作一样,这首词着重表现了东坡前期思想的另一面,虽然「功成名遂」尚未实现,出仕思想仍占上风,但在某种程度上徘徊于出处之间,却是可以肯定的。早在嘉祐五年苏氏弟兄寓居怀远驿时,即有「夜雨对床」,「为闲居之乐」(苏颍滨《逍遥堂会宿二首》引、《再祭亡兄端明文》等)的口头约定,这一回正是对前约的重申,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其弟的安慰,词中流露出深厚的兄弟之情。不过,他在诗词中不断表达的这种归卧故山的雅志,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苏颍滨词中的「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倒成了他们此後生活的写照。
浪淘沙慢
这首词是抒写对所恋秦楼歌妓相思、愁戚之作。全词两片。上片以“梦觉”、“酒醒”写离别后羁旅江乡的忧戚,穿插寒灯、空阶、夜雨之意象加以烘染,构成寒瑟、空寂、暗淡的夜境,显示出词人孤独煎熬的寂寞与悲戚。下片从上片“忧戚”转入“愁极”,承“从前欢会”而追思往昔热恋情景。接着又感叹“无端自家疏隔”,揭明造成今日忧戚、疏隔,还是“自家”的因循宦途所致,颇有自责自悔之意。词人于愁极无奈中,生出对未来欢聚之期愿:悬想虚拟将来重逢团聚之时,再细说我而今“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之情景。这首词的特点是将相思离别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没有一点含蓄,这种露骨地表达感情的方式显然受到民间俚曲的影响。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是唐朝诗人李白的诗词之一,该诗作于乾元二年。该诗写出了李白与贾舍人相逢的喜悦,同时表达了李白和裴侍御对贾至近几年遭贬官经历的同情。
周易 · 家人卦
巽上离下,利女贞。 初九,闲有家,悔亡。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六四,富家,大吉。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是晋宋之际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描述了作者“遇火”前后的生活情景和心情,很是真切,也很自然。遇火前后作者心情由平静到不平静,几经波折,多种变化,但都显得入情入理,毫不给人以故作姿态之感。诗人以隐耕为主线,襟怀婉转明述,使诗臻于完美。
江城子 · 清明天气醉游郎
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佩,缕金裳。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寒食
此诗虽题为《寒食》,但写的是从寒食到清明。前两联写的是当时民间风俗。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祭扫》记其时江南风俗:“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都成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曲幽,亦青青可爱。……从人家上冢者……南北两山之间,车马纷然,而野冢者尤多”从此诗可得知,南宋时潮州民间在寒食节也有插柳的习俗,即使偏僻村落也不例外,只是没有禁烟寒食,而清明节却像东汉末襄阳隐士庞德公一样携带女儿上山扫墓。 后两联在记事中寄寓抒情。颈联写所见:汉唐帝王的陵墓连粗粝的麦饭也没有人祭拜,而山溪野径之间开满梨花。尾联写所感所闻:我还是开怀畅饮吧,醉后卧倒在青苔之上,不必去管城头上傍晚吹起的军号。
阮郎归
此词写於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词中感喟身世,自抒怀抱,虽写抑郁之情,但并无绝望之意。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首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沁园春 · 送赵景明知县东归,再用前韵
伫立潇湘,黄鹄高飞,望君未来。被东风吹堕,西江对语,急呼斗酒,旋拂征埃。却怪英姿,有如君者,犹欠封侯万里哉。空赢得,道江南佳句,只有方回。 锦帆画舫行斋。怅雪浪黏天江影开。记我行南浦,送君折柳,君逢驿使,为我攀梅。落帽山前,呼鹰台下,人道花须满县栽。都休问,看云霄高处,鹏翼徘徊。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幽梦影 · 卷二 · 二十九
酒可以当茶,茶不可以当酒;诗可以当文,文不可以当诗;曲可以当词,词不可以当曲;月可以当灯,灯不可以当月;笔可以当口,口不可以当笔;婢可以当奴,奴不可以当婢。
最高楼 · 其二 · 寿黄宰七月十六日
朝元了,万鹤放班回。携月下天来。初平家看青羊石,滕王阁醉绿螺杯。试鸣琴,花荡漾,玉崔嵬。 前十日、鹊桥飞宝镫。后一月、兔奁开玉镜。秋色净,夜徘徊。申从五岳三光出,亥将二首六身排。问何其,餐沆瀣,燕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