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王昭君二首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史记 · 三十世家 · 晋世家
《晋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主要讲述了我国西周和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一晋国约700年的兴亡史。晋国,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疆域约为今山西省南部。唐叔虞之子晋侯燮父徙居晋水,至晋孝侯时,国都名翼(今山西翼城县);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别都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公元前403年,晋国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分裂晋国。周威烈王赐三家为诸侯,于是韩国、赵国、魏国三国分晋,晋国灭亡。
周易 · 涣卦
巽上坎下,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初六,用拯马壮,吉。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六三,涣其躬,无悔。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苦寒行
北游幽朔城,凉野多险难。 俯入穷谷底,仰陟高山盘。 凝冰结重磵,积雪被长峦。 阴雪兴岩侧,悲风鸣树端。 不睹白日景,但闻寒鸟喧。 猛虎凭林啸,玄猿临岸叹。 夕宿乔木下,惨怆恒鲜欢。 渴饮坚冰浆,饥待零露餐。 离思固已久,寤寐莫与言。 剧哉行役人,慊慊恒苦寒。
定风波 · 次高左藏使君韵
此词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通过对重阳节的描述,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显示了作者身处逆境而宠辱不惊的旷达胸襟。全词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自然贴切,其豪迈之气动人心魄。
水调歌头
这首词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下阕述怀,设想早日「退而相从之乐」。这首词表现了作者隐退的决心,不希望被世间的功名利禄所束缚,也表现了兄弟二人手足情深。 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发端明点「安石」,领起上半阕。词人的写作角度比较独特,既不写他经天纬地的才能,也不写他建功立业的辉煌,而是写他人生的另一侧面。劈头就写谢安中年出仕的尴尬:他本来隐居会稽,踏上仕途时鬓发已开始染上秋霜,令人吃惊。再写人情的难堪:人到中年,与亲友相别时觉得难舍难分,于是借音乐来抒写离愁。而后突出他一向抱有的功成身退的心愿:「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语气多么肯定,多么坚决,确实是对史书中所谓「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晋书》)数语准确的表述。而结果却是「扶病人西州」,这就反跌出困於轩冕不遂雅志的「遗恨」。这种「遗恨」,便是作者引出的鉴戒——「不早退」。词中的「困轩冕」只是一个文雅的或婉转的说法,实际上(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贪恋功名富贵是联系在一起的。 下阕述怀,设想早日「退而相从之乐」。换头「岁云暮」三字承上转下,「岁暮」当指年华老大,「早计」是对「遗恨」而言,其内容便是「要褐裘」,亦即辞官归隐,过平民生活。以下七句是由此产生的设想:在归乡的千里长途中,每逢山水名胜或有贤主、良朋接待之类好的去处,可以随意逗留,尽情游乐,不必如官场中人因王命在身而行道局促,一层:我带着醉意唱歌时你跟着唱和,我因醉酒倒下时你要搀扶我,——衹有酒是可以使人忘怀得失的,二层:这样,有雄心大志的人会瞧不起我们,那就悉听尊便好了,我们衹管走自己的路,三层:这种种设想,情辞恳切,言由中发,有如骏马驻坡,不可遏止,充分表现出词人对辞官归隐而享弟兄「相从之乐」的夙愿。「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极写想象中「退而相从之乐」的情态,简直是对二人的「合影」。篇末「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髙楼」两句,反用典故,并非真要趋同胸无大志的庸人,而衹是强调素愿的坚定不移,这体现了用典的灵活性。 同《南乡子·东武望馀杭》、《醉落魄·分携如昨》、《减字木兰花·贤哉令尹》等词作一样,这首词着重表现了东坡前期思想的另一面,虽然「功成名遂」尚未实现,出仕思想仍占上风,但在某种程度上徘徊于出处之间,却是可以肯定的。早在嘉祐五年苏氏弟兄寓居怀远驿时,即有「夜雨对床」,「为闲居之乐」(苏颍滨《逍遥堂会宿二首》引、《再祭亡兄端明文》等)的口头约定,这一回正是对前约的重申,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其弟的安慰,词中流露出深厚的兄弟之情。不过,他在诗词中不断表达的这种归卧故山的雅志,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苏颍滨词中的「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倒成了他们此後生活的写照。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孤山
《水经注》曰: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山不连陵曰孤。梅花屿介于两湖之间,四面岩峦,一无所丽,故曰孤也。是地水望澄明,?焉冲照,亭观绣峙,两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山麓多梅,为林和靖放鹤之地。林逋隐居孤山,宋真宗征之不就,赐号和靖处士。常畜双鹤,豢之樊中。逋每泛小艇,游湖中诸寺,有客来,童子开樊放鹤,纵入云霄,盘旋良久,逋必棹艇遄归,盖以鹤起为客至之验也。临终留绝句曰:“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绍兴十六年建四圣延祥观,尽徙诸院刹及士民之墓,独逋墓诏留之,弗徙。至元,杨连真伽发其墓,唯端砚一、玉簪一。明成化十年,郡守李瑞修复之。天启间,有王道士欲于此地种梅千树。云间张侗初太史补《孤山种梅序》。 袁宏道《孤山小记》: 孤山处士,妻梅子鹤,是世间第一种便宜人。我辈只为有了妻子,便惹许多闲事,撇之不得,傍之可厌,如衣败絮行荆棘中,步步牵挂。近日雷峰下有虞僧儒,亦无妻室,殆是孤山后身。所著《溪上落花诗》,虽不知于和靖如何,然一夜得百五十首,可谓迅捷之极。至于食淡参禅,则又加孤山一等矣,何代无奇人哉! 张京元《孤山小记》: 孤山东麓,有亭翼然。和靖故址,今悉编篱插棘。诸巨家规种桑养鱼之利,然亦赖其稍葺亭榭,点缀山容。楚人之弓,何问官与民也。 又《萧照画壁》: 西湖凉堂,绍兴间所构。高宗将临观之。有素壁四堵,高二丈,中贵人促萧照往绘山水。照受命,即乞尚方酒四斗,夜出孤山,每一鼓即饮一斗,尽一斗则一堵已成,而照亦沉醉。 上至,览之叹赏,宣赐金帛。 沈守正《孤山种梅疏》: 西湖之上,葱?亲人,亦爽朗易尽。独孤山盘郁重湖之间,水石草木皆有幽色。唐时楼阁参差,诗歌点缀,冠于两湖。读“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之句,犹可想见当时。道孤山者,不径西泠,必沿湖水,不似今从望湖折??而入也。 此地尚有古梅偃蹇,云是和靖故居。 李流芳《题孤山夜月图》: 曾与印持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孤山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如镜中,复如画中。久怀此胸臆,壬子在小筑,忽为孟?写出,真画中矣。 苏轼《书林逋诗后》: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见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张祜《孤山》诗: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出北林。 徐渭《孤山玩月》诗: 湖水淡秋空,练色澄初静。倚棹激中流,幽然适吾性。 举酒忽见月,光与波相映。西子拂淡妆,遥岚挂孤镜。 座客本玉姿,照耀几筵莹。暇时吐高怀,四座尽倾听。 却言处士疏,徒抱梅花咏。如以径寸鱼,蹄涔即成泳。 论久兴弥洽,返棹堤逾迥。自顾纵清谈,何嫌麾尘柄。 卓敬《孤山种梅》诗: 风流东阁题诗客,潇洒西湖处士家。 雪冷江深无梦到,自锄明月种梅花。 王稚登《赠林纯卿卜居孤山》诗: 藏书湖上屋三间,松映轩窗竹映关。 引鹤过桥看雪去,送僧归寺带云还。 轻红荔子家千里,疏影梅花水一湾。 和靖高风今已远,后人犹得住孤山。 陈鹤《题孤山林隐君祠》诗: 孤山春欲半,犹及见梅花。笑踏王孙草,闲寻处士家。 尘心莹水镜,野服映山霞。岩壑长如此,荣名岂足夸。 王思任《孤山》诗: 淡水浓山画里开,无船不署好楼台。 春当花月人如戏,烟入湖灯声乱催。 万事贤愚同一醉,百年修短未须哀。 只怜逋老栖孤鹤,寂寞寒篱几树梅。 张岱《补孤山种梅叙》: 盖闻地有高人,品格与山川并重;亭遗古迹,梅花与姓氏俱香。名流虽以代迁,胜事自须人补。在昔西泠逸老,高洁韵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疏影横斜,远映西湖清浅;暗香浮动,长陪夜月黄昏。今乃人去山空,依然水流花放。瑶葩洒雪,乱飘冢上苔痕;玉树迷烟,恍堕林间鹤羽。兹来韵友,欲步前贤,补种千梅,重修孤屿。凌寒三友,早连九里松篁;破腊一枝,远谢六桥桃柳。伫想水边半树,点缀冰花; 待将雪后横枝,低昂铁干。美人来自林下,高士卧于山中。白石苍崖,拟筑草亭招放鹤;浓山淡水,闲锄明月种梅花。有志竟成,无约不践。将与罗浮争艳,还期庾岭分香。实为林处士之功臣,亦是苏长公之胜友。吾辈常劳梦想,应有宿缘。 哦曲江诗(曲江张九龄有《庭梅吟》),便见孤芳风韵;读广平赋,尚思铁石心肠。共策灞水之驴,且向断桥踏雪;遥瞻漆园之蝶,群来林墓寻梅。莫负佳期,用追芳躅。 张岱《林和靖墓柱铭》: 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 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临江仙 · 樱桃落尽春归去
这首词是李煜在围城中作的,当时围城危急,无力挽回,诗人缅怀往事,触目伤心,故全诗所发之亡国哀怨,深切感人。这首词还是一首春怨词,诗人通过借思妇怨女之口传达自己亡国失势,朝不保夕的无奈愁恨之情。词中字句,各本有出入,词尾缺十六字,据陈鹄《耆旧续闻》所录补足。
大酺 · 其三 · 寿王修斋枢密
自有乾坤,扶人极,宗主须还人物。今为何时节,满红尘富贵,絮花飘忽。抵障狂澜,提携正印,一柱天擎突兀。平生分明处,是从容处□,不差毫发。把朝市山林,一般看了,无边风月。 深衣清到骨。紫枢府、谁信曾簪笏。炊脱粟、黄鸡白酒,补菊栽梅,碧溪绕、竹篱茅屋。无限轻描貌。都说道、诏书催发。想回首、招黄鹄。微微自笑,惟有赤松衣钵。相陪对门石佛。
鬼谷子 · 反应
《鬼谷子·反应》是春秋时期纵横家鬼谷子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鬼谷子》,作者为周朝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的鼻祖,「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
人间词话 · 第三十四则
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论语 · 雍也篇 · 第三十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於「仁」的基本主张。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江上阻风
《江上阻风》是清代诗人宋琬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前两句直抒胸臆,主要绘述无聊之状;后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着重诉说悲愁之思。此诗用语奇丽,比喻清新,委婉含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