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示长安君
这首七言律诗抒写兄妹情,言浅而情深,表达了真挚而又深沉的相逢之欢与离别之悲。 这首诗以议论起,用递进法展开。先说自己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在年轻时就对离别看得很重,到了年老,即使是会面,也引起心中的伤悲。对句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年老了,会一次少一次,所以相见时对未来充满感伤;一是有会必有别,因为对离别的感伤,就连对会面也感到心情沉重起来。 毕竟,与别相比,会还是快乐的。第二联写会面时的亲情。兄妹俩随意准备了些酒菜,只是为了把酒谈话,话很多,一直到夜间,还在昏暗的灯光下说着。这两句,很形象地刻绘了兄妹俩的感情,都是就眼前实事组织进诗,显得十分亲切;比那些着意雕镂、粉饰拔高的话自然得多。正因为如此,这联成为传诵的名句。宋·吴可《藏海诗话》云:“七言律一篇中必有剩语,一句中必有剩字,如‘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如此句无剩字。”赞赏了句中用语稳妥,浑成一气。同时,王安石的诗以善用叠字闻名,这联中两个叠字也用得很成功。“草草”二字,说出了兄妹俩的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能够相会已是最大的满足,描绘了和睦温暖的家庭气氛。“昏昏”二字,写两人说了又说,灯油已快乾,灯火已昏暗,仍顾不上休息。 下半四句写别,呼应首联。刚刚在叹息已经三年没有见面,知心话说不完,眼下自己马上又要到万里外的辽国去,诗便自然而然地转入惆怅,话题也就引入别后。于是,妹妹挂念地问:“后会在什么日子?”兄长只能含糊地回答:“见到大雁南飞,我就会从北国带回消息了。”其实,诗人自己不能预料会面的日子。诗就在无可奈何的气氛中结束,留下了一丝安慰,一个悬念。 这首诗没有用一个典故,把人所习见的家庭生活细节捡选入诗,而以传神的语言表达出来,是那么地质朴自然,因而成为王安石七律中的名作。
江神子 · 腻红匀脸衬檀唇
《江神子·腻红匀脸衬檀唇》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作于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二月。上片,披露宫廷侍妓“暗伤春”的“两眉策”神态。下片,回忆侍妓欲入宫中的偷情举动。全词刻画了一位“暗伤春”而“憔悴”的侍妓形象,表明侍妓是一位既艳情又失态的可悲而可怜的女性。
南歌子
《南歌子·懒拂鸳鸯枕》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女子对男子深挚的相思。前三句写女子无心料理枕帐裙饰等琐事,充分表现其相思时的百无聊赖;后二句是对前三句的补充,说明原因,更进一步地抒发思念之情。全词五句递进连承,一气贯注,围绕一个“思”字,写女子的一连串动作,将抽象的感情外化为具体的行动,以拙重之笔写闺阁之情,是温词中以重笔写闺情的代表作。
一萼红 · 得阮梅叔书,倚此代答。
最难堪,战风梧雨竹,萧瑟似茆庵。病榻秋深,吟灯夜寂,故人书递江南。 便那时、芜城春好,吊烟花、隋苑共停骖。携燕寻诗,贴莺买醉,但把愁谙。 一自囊琴还海,几云遥望浦,天阔看岚。鬓换苍痕,曲翻红怨,已如老去何戡。 问一段、玉钩斜路,敢霜华、催瘦柳毵毵。漫忆城西禊序,佳日重三。
小雅 · 小旻
《小雅·小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讽刺周朝昏庸的君主不能采纳善谋的诗歌。全诗六章,前三章每章八句,后三章每章七句。作者以讽刺的口吻揭露最高统治者重用邪僻而致使“犹谋回遹”为中心,通过揭露、感叹、批判和比喻等表达方式,一气呵成,词完意足,鲜明地表达了他愤恨朝政黑暗腐败而又忧国忧时的思想感情。此诗所倡导的“临渊履冰”的人生哲学成为汉民族人文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左传 · 隐公 · 隐公十一年
【经】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夏,公会郑伯于时来。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 【传】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 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 薛侯许之,乃长滕侯。 夏,公会郑伯于郲,谋伐许也。 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公孙阏与颖考叔争车,颖考叔挟輈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颖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 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 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以诅射颖考叔者。君子谓:「郑庄公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邪而诅之,将何益矣!」 王取邬、刘、功蒍、邗之田于郑,而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丝希、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郑也。恕而行之,德之则也,礼之经也。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 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息师大败而还。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冬十月,郑伯以虢师伐宋。壬戌,大败宋师,以报其入郑也。宋不告命,故不书。凡诸侯有命,告则书,不然则否。师出臧否,亦如之。虽及灭国,灭不告败,胜不告克,不书于策。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羽父惧,反谮公于桓公而请弑之。公之为公子也,与郑人战于狐壤,止焉。郑人囚诸尹氏,赂尹氏而祷于其主钟巫,遂与尹氏归而立其主。十一月,公祭钟巫,齐于社圃,馆于寪氏。壬辰,羽父使贼弑公于寪氏,立桓公而讨寪氏,有死者。不书葬,不成丧也。
一剪梅 · 歌罢尊空月坠西
歌罢尊空月坠西。百花门外,烟翠霏微。绛纱笼烛照于飞。归去来兮。归去来兮。 酒入香腮分外宜。行行问道:「还肯相随?」娇羞无力应人迟:「何幸如之。何幸如之!」
望月有感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99年秋至800年春之间。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春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叛军,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此即诗题所言“河南经乱”。就在这一年秋天,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天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
史记 · 八书 · 乐书
乐书是指《史记》中的《礼记·乐记》,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内容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但是很可惜其中有部分内容已经散失。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史记·乐书》乃是后人从中补充进来的。虽然前后内容有所不同,但是音乐思想与司马迁还是比较符合。《史记·乐书》深入地阐述了“礼”、“乐”的区别以及二者的社会功能。
六幺令 · 观天造化
观天造化,进取慕希夷。刚柔中正扶持,五蕴乐无为。灵育九阳嘉瑞,坤殿坎交离。日中彩凤,翱翔江曲,万重水底觅乌龟。 紫雾弥漫岳顶,消息结冰肌。巍巍体段清凉,风韵六神颐。豁爽三光洞照,海角恣栖迟。云间偃仰,陶陶无系,朗然恢廓旧容仪。
松风阁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古,主要写的是作者夜登金陵城西楼的所见所感。头两句诗写金陵夜空寂静,凉风忽起,诗人独上高楼,远眺吴越;三、四两句写景,色调以清澈静凉为主;五、六两句写诗人在此情境下,万千悲苦汇集胸间,因觉知音稀少而怅然徘徊,不肯回去;末两句诗说只有南齐诗人谢朓的诗句能道出眼前之景。全诗以写眼前景起笔,而归结于对谢朓的钦佩,以即景抒怀的手法,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表达了作者对谢朓的崇敬和追慕之情。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笔触所及,广阔悠远,足见其构思之精巧。此诗在词语、韵律、色彩、声调、韵味等方面都协调一致,显示出一种苍茫、悲凉、沉郁的氛围。
洞庭湖
《洞庭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前两联写洞庭波的浩荡声势,第三联写关于洞庭湖的传说,且对此隐隐表示怀疑以衬托洞庭波的险恶。最后一联写君山之下的狂风怒号、浊浪滔天“万古多”,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被贬谪后的隔世之感。全诗通篇以写景的形式贯穿,但其中寓含的情感非常深沉,达到了景与情的和谐统一。
风雨
这是一首作者以风雨比喻自己境遇的咏怀诗。这首诗首联借《宝剑篇》的典故发端,反衬自己长年漂泊凄凉的身世。颔联通过对比抒发自己对不平境遇的怨愤。颈联直接写明由于陷入党争,致使新知,旧友都已疏远冷落,更具体表现了自己孤凄寂寞的身世。尾联写自己本欲断酒,但由于忧愁,又不断饮酒消愁。全诗意境悲凉,表现诗人沉沦孤独的感情和遭遇,真切感人。
琐窗寒 · 重游东湖
云浦苍寒,烟堤幕翠,旧痕新涨。春愁十里,冉冉碧丝摇荡。记登临、少年思豪,唾壶击玉歌清壮。到如今梦里,秋风鸿阵,晚波渔唱。 惆怅。重来处,望画舫天边,辔丝原上。山阴秀句,付与一声云响。正东湖、谁家柳下,午阴漠漠人荡桨。最堪怜、白发周郎,为江山自赏。
清平乐 · 年年雪里
《清平乐·年年雪里》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此词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词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对自己一生的哀乐作了形象的概括与总结。全词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苦之感和永国之忧,感慨深沉。
踏莎行
《踏莎行·二社良辰》是北宋词人陈尧佐为感谢宰相申国公吕夷简荐引其拜相之恩德而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绘明媚的大好春光,表现了词人舒畅怡然的心情;下片语意更进一步,词人经燕自喻,以卷帘之恩喻“荐举之德”,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感恩之情。全词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虽为应酬之作,却语浅意深。
鲁颂 · 泮水
《鲁颂·泮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歌颂鲁僖公平定淮夷之武功的长篇叙事诗,赞美他能继承祖先事业,平服淮夷,成其武功。全诗八章,每章八句。前三章,不厌其繁地描述鲁侯出席献俘仪式的盛况;四五两章,歌颂鲁侯之德,其实重在武功;六七两章,赞扬鲁侯麾下文武用命高风亮节;最后一章,叙写高兴地看到淮夷臣服献纳。此诗有些言过其实,有夸张溢美之嫌,但气魄宏大,脉络清晰,描写细微,有较强的抒情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