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秋蕊香 · 帘幕疏疏风透
《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是张耒离许州任时,为留恋官妓刘淑奴而作,全词抒写春闺相思之情。前阕写眼前景色,疏帘风透,金炉香飘,独倚朱栏,唯见月明如昼。后阕抒写相思,年年柳色,春光如旧,而人却逐渐消瘦,谙尽别离滋味。全词短小平易,层次分明,清新婉丽,曲折含蓄。 张耒流传极少的几首词中和柳永、秦观的词风相近,这首《秋蕊香》就可作为代表,在婉约词中也属上乘之作。
左传 · 宣公 · 宣公九年
【经】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齐。公至自齐。夏,仲孙蔑如京师。齐侯伐莱。秋,取根牟。八月,滕子卒。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晋荀林父帅师伐陈。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冬十月癸酉,卫侯郑卒。宋人围滕。楚子伐郑。晋郤缺帅师救郑。陈杀其大夫泄冶。 【传】九年春,王使来徵聘。夏,孟献于聘于周,王以为有礼,厚贿之。 秋,取根牟,言易也。 滕昭公卒。 会于扈,讨不睦也。陈侯不会。晋荀林父以诸侯之师伐陈。晋侯卒于扈,乃还。 冬,宋人围滕,因其丧也。 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示日服以戏于朝。泄冶谏曰:「公卿宣淫,民无效焉,且闻不令,君其纳之。」公曰:「吾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请杀之,公弗禁,遂杀泄冶。孔子曰:「《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其泄冶之谓乎。」 楚子为厉之役故,伐郑。 晋郤缺救郑,郑伯败楚师于柳棼。国人皆喜,唯子良忧曰:「是国之灾也,吾死无日矣。」
千秋岁 · 咏夏景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越调 · 小桃红 · 采莲女
《小桃红·采莲女》是金末元初散曲作家杨果创作的一组散曲。此组曲抒写采莲女的生活和爱情,格调清新可喜。第一首小令描写男女恋情,风情旖旎;第二首写的是离人的相思之情,用欢乐衬托孤寂的写法,冷热相间,悲喜交加,尤为别致,风格典雅;第三首描绘女主人公对远人的怀念,塑造了一个绰约多姿的少妇形象;第四首表达失恋女子的惆怅,前半首回忆当年欢爱的情景,后半首写如今形单影只的寂寞愁苦。
沁园春 ·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这是一首文情诙诡,妙趣横生的好词,词人招朋结侣,驱遣鬼仙,游戏三昧,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和情趣。 词的上阕写他想赴辛稼轩之邀,又不能去。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起势豪放,奠定了全文的基调。这三句用典。使风俗之气变为豪迈阔气。这里的典故,出之于《史记·项羽本纪》。这几句是想像之词,刘过设想在风雨中渡过钱塘江,来到辛稼轩的住所,觉得是一件特别痛快的事情。前三句起笔突兀,似平地而起的高楼,极具气势。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就在他要出发之时,却被白香山、林和靖、苏东坡拉了回来。「驾勒吾回」四字写出了他的无可奈何。接着词人概括三位诗人诗意,说明他不能前去的理由。作者把本不相干的三人集于同一场景进行对话,构思巧妙新奇,「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林和靖、白香山两人只顾着喝酒,对苏东坡的提议丝毫不感不趣。 下阕开端打破了两阕的限制,紧接着上文写白香山的意见。 「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白香山在杭州做郡守时,写过不少歌咏杭州的诗句,其中《寄韬光禅师》就有「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之语。这六句也是化用白诗而成,用「爱」字将天竺美景尽情描绘而出,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 「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词人化用三位诗人描写杭州风景的名句,更为杭州的湖光山色增添了逸兴韵致和文化内涵,再现了孤山寒梅的雅致与芬芳.给人美好的想象。词人笔意纵横。杂糅了涛的特点于词作之中,正是其创新之处,虽然没有正面写杭州之美,但却使我们看到了杭州的旖旎风光。不同时代的诗人跨越了时空的界限,相聚一堂。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谈口吻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体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三句顺势而出了,这里「须晴去」的「晴」字,当然与上阕的「风雨渡江」遥相呼应,可当作「晴天」讲。但是,从词旨总体揣摩,它似含有「清醒」的意味,其潜台词中似乎是说自己目前正被杭州湖山胜景所迷恋,「徘徊」在「三公」争辩的诱惑之中。那么,赴约之事,且待「我」「清醒」过来,再作理会吧!这样理解,可能更具妙趣。这几句也回应开头,使全词更显得结构严谨,密不可分。
寻陆鸿渐不遇
此诗为访友不遇之作,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吐属自然,不加雕饰,流畅潇洒,层次分明,音调和谐。
临江仙 · 寒柳
此词既咏经受冰雪摧残的寒柳,也咏一位遭到不幸的人。上阕写柳的形态,下阕写人的凄楚心境,藉寒柳在「层冰积雪」摧残下憔悴乏力的状态写处在相思痛苦中的孤寂凄凉,自然浑脱,意境天成。句句写柳,又句句写人,物与人融为一体。委婉含蓄,意境幽远。
百字令 · 戴平轩新居,子侄新婚
排云拓月,向天上移下,神仙华屋。画栋飞檐千万落,黼黼城南乔木。出谷莺迁,趋庭燕尔,袍绾登科绿。嫦娥分付,广寒今夜花烛。 遥想高越于门,烂盈百辆,夹道争车毂。春满剡溪溪上路,一任瑶华飞六。舆奉潘慈,楼高华萼,坐享齐眉福。庭槐列戟,公侯衮衮相属。
国风 · 齐风 · 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选自《诗经·齐风》。是周代在齐国京都地区(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它描写了在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下,奴隶们被强迫服苦役的痛苦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残暴,诉说了奴隶们受压榨的痛苦,反映了奴隶阶级的怨恨和反抗心声。
汉宫春 · 会稽蓬莱阁观雨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是宋代辛稼轩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上阕重在写景,通过对狂风暴雨之后晴空万里美丽迷人景象的描写,寓含着经过风雨的洗礼后,将会有更美景色呈现在人间这样一个哲理。下阕引用吴越争霸的故事,抒发了对历史兴衰无常的感慨,暗示当局应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要耽于安乐。只有像句践那样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才能一雪国耻,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抗金前途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词作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景中有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苍茫壮阔,情寓景中,寄慨遥深。 上阕重在写景,通过写景来抒情说理,寓理于景,寓情于景。景、情、理浑融一体。「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开篇直截了当,写登高望远所见。「秦望山」,因秦始皇南巡时曾登此山观大海,祭大禹,故名。「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乌云翻滚,暴雨如注,给人翻江倒海一样的感觉。一时烟雨茫茫一片,分不清哪个是云,哪个是雨。「乱」「急」「倒立」「不知」等词语写出了狂风暴雨的骇人气势和壮观景象。「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语出《庄子·天运》:「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庄子的意思是云兴雨至乃自然之理,没有什么意志和力量的驱使。作者引用此语除了突出狂风暴雨的凶猛气势外,也有狂风暴雨是自然现象这个意思。但是,老子说过「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不,刚才还是狂风暴雨,现在天气就变成了「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这句承上,仍是作者所看到的景象,表意急转,作者的情绪也急转直下。刹那间西风便把云雨吹散,露出了万里晴空。「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天籁」,自然界的音响,这里指风。在明亮的月光下,回头听见,西风在天空中呼啸而过,大地上无数的洞穴发出了尖厉的声音。这句从视觉写到听觉,表现了自然现象的复杂多变。纵观上阕,好像作者只是为了表现狂风暴雨这种自然现象,但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来看,不难发现作者有更深的用意在。作者借暴风骤雨到云散雨收,月明风起这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暗示着抗金之路虽然看似曲折,但前途一片光明,广大民众的抗敌呼声如同夜空刮过的西风,将会变成巨大的积极力量影响着时局朝着乐观方向发展。下阕引用典故,以古喻今,影射现实,告诫当局不要重蹈覆辙,应奋发有为。「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麇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这里用的是春秋时吴越争霸的故事。作者在这里用这个故事,强调的是吴国国王因为不图长远之计,耽于安乐而亡国。意在告诫当朝统治者应该引以为戒,不要重蹈吴国的覆辙,应该奋发作为,一雪国耻。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登高怀古,占据他心灵的不是秦皇、大禹,也不是越王句践,而竟是范蠡。这是因为范蠡忠贞不二,具有文韬武略,曾提出许多报仇雪耻之策,同作者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辛稼轩和范蠡,条件相当,但境遇悬殊,范蠡功成名就,而自己壮志难酬,两相比较,作者不由伤感痛心,情绪低落,引出下句「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作为答句,引出最后一句「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难道你没有看见,像王亭谢馆那些当年的行乐之地,现在已是一片萧条冷落,烟雾笼罩着秋天的树木,乌鸦在悲凉地叫着!作者的无奈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一首登临览景而咏史怀古之词。上阕写登蓬莱阁所见壮丽雨景,极具变化倏忽之致。下阕怀想西施旧事,对此作者流露出同情敬仰之意。「岁云暮矣」以下,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所采取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全词情调统一于自然与人事的变幻,使人产生无常之感。特别多引用庄子玄妙之句,使这一特点显得更为突出。
瑞鹧鸪 · 咏红梅
越娥红泪泣朝云,越梅从此学妖颦。腊月初头、庾岭繁开后,特染妍华赠世人。 前溪昨夜深深雪,朱颜不掩天真。何时驿使西归,寄与相思客,一枝新。报道江南别样春。
南乡子 · 题南剑州妓馆
此词为词人重访旧地怀思之作。上片写景抒怀。当年朝暮相处,一同玩赏溪山云雨之景,共享云雨缱绻的欢情密爱,全已云消雨散,一去不返,抒写了词人重访南剑的冷寂与失落之痛。下片借想象以自慰。“应是”二句乃是词人生发的美好幻想,想象她像秦穆公小女弄玉乘鸾凤仙去,想象她像王昭君远嫁匈奴,魂归故里。“月又”三句回至眼前,写词人独居空阁,一夜无眠。词人哀苦痴情,折得梅花赠所爱,却无所寄托,唯有独对梅魂,如伴恋人幽洁秀逸之香魂,流露出痴恋与深哀交织的悲怆、凄艳的情怀。全词上片以实景起,过片转入幻景,歇拍又回至眼前,前后回环,别致精巧。周颐则说:“小令中能转折,便有尺幅千里之妙”,这些说明本词在命意谋篇上的特点。
国风 · 桧风 · 隰有苌楚
《国风·桧风·隰有苌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反复表达对苌楚(即羊桃)生机盎然,无思虑、无家室之累的羡慕之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把苌楚的枝、花、实分解各属一章。每章首两句起兴,后两句似自语又似对话,采用赋兴及呼告的手法感叹人活得不如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