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水龙吟 · 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是南宋词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写南宋灭亡,君臣及宫人被俘北去的情境;下片抒发词人北行途中之感。词人在词中全面而真实地描绘出生活的巨大变化及亡国之痛,痛惜江山易主的悲哀,含蓄地斥责南宋末年君臣误国的事实。全词或悲愤或愁苦,真挚哀婉,充满了沉郁苍凉的气氛。
战国策 · 苏秦以连横说秦
《苏秦以连横说秦》是《战国策》中的名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说客苏秦见秦王时献连横之策,秦王没有采纳,于是苏秦發奋学习纵横之术、终于成功当上赵相,并且以功名显于天下的故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霜降
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周语》曰:驷见而陨霜。 豺祭兽【《月令》作豺乃祭兽戮禽】。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 草木黄落。色黄而摇落也。 蛰虫咸俯【淮南子作俯】。咸,皆也;俯,垂头也。此时寒气肃凛,虫皆垂头而不食矣。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在归隐田园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从对务农的认识开端,再总提岁功,点出秋获,接着写农作的辛苦,再转写避禄就耕的乐之所在,最后表示志耕不渝。全诗夹叙夹议,语言平淡而意蕴深远,通过对收稻感受的抒写,表现了作者的躬耕情怀,是颇能体现陶渊明的归隐思想与躬耕实践的典型诗篇。
过小孤山大孤山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蒙,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芒种
芒种【上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去声】矣。 螳螂生。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 鵙【音局】始鸣。鵙,百劳也,《本草》作博劳;朱子《孟》注曰:博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称浊温。故《埤雅》禽经注云:伯劳不能翱翔,直飞而已。《毛诗》曰:七月鸣鵙。盖周七月夏五月也。 反舌无声。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虾蟆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后,形亦藏矣。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
鹧鸪天 · 戏题村舍
该词所描写的就是带湖附近一个偏远山村的风土人情。这里鸡鸭成群,桑麻茂盛,山民吃饱便罢,别无所求,嫁女娶媳,怡然自乐,宛若世外桃源。此词题为“戏”作,故笔触轻灵,情趣盎然,流露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欣喜之情。词中描述鸡鸭成群,桑麻生长的生活,这朴实、安静、平稳的农村生活使词人羡慕。他希望做个农民,过过这种生活,什么都不用想,只要能吃饱,安安静静的生活就算了。“新柳树,旧沙洲”,农村生活没有什么大的冲击和变化,只有这条小河水,去年从那边流,今年从这边流。就是这个地方的儿女,不嫁余家就聘周。这就以典型的细节描写,反映出农村极为朴实的生活情景。 词人写农村的朴实,是为衬托官场的复杂;写农村的简朴安静,是为了反衬官场的恶浊与倾轧,从而表现了作者厌恶官场,热爱农村生活的思想。 语言清新,内容朴实是这首词的特点。
小雅 · 鹤鸣
此诗选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二章,每章九句。这首诗讽谕周王朝最高统治者应该招用隐居山野的贤才。此诗大致上是写诗人在广袤的荒野听到鹤鸣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看到游鱼潜入深渊,又跃上滩头;又看到园林长着檀树,近旁一座山峰。于是他想到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历代对其主题有不同的看法。全诗意脉贯串,结构完整,通篇运用比喻,富有艺术感染力。
佛说四十二章经 · 第三十七章 · 念戒近道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四十二章经》论其胜义,盖有四端:一、辞最简驯,二、义最精富,三、胪者古真,四、传最平易。用以上四重以观察于佛,则佛之全体大用明。
周易 · 复卦
坤上震下,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六二,休复,吉。 六三,频复,厉,无咎。 六四,中行独复。 六五,敦复,无悔。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菩萨蛮 · 霏霏点点回塘雨
《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使用叠词修饰手法,开创了五代两宋之后文人词运用叠字的先河。整首词描写了春景,少女,将大自然的美与少女们的美和谐地融为一体。 上阕描写雨中池塘景色,中心在「双双只只鸳鸯语」。起句的霏霏细雨及歇拍的「灼灼野花」、「依依金柳」,全在于烘托那戏游池塘的「双双只只鸳鸯」,而上阕景物的描写,目的是映衬下阕「盈盈江上女」的美丽。她们体态婀娜,舞姿轻盈;罗衣飘逸,光彩闪耀;面施薄粉,艳若云霞。在这里,大自然的美与少女们的美和谐地融为一体,而且相互映发——明媚的春景,把少女们烘托得格外妖娆;少女们的娇姿艳态,又为春天增添了无限光彩。上阕的绘景,为下阕的写人烘托气氛,景愈艳则人愈丽。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每句都用叠字开头,不仅摹景写人细致生动,而且声调抑扬谐婉,极富音乐性。这一借鉴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开了五代两宋之后文人词运用叠字的先河。在宋人词里,句句用叠字与此首相近者,有葛立方的《卜算子》:「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周密《草窗词评》赞此首《卜算子》「用十八叠字,妙手无痕,堪与李清照《声声慢》并绝千古」。其实,「堪与李清照《声声慢》并绝千古」的岂只葛氏之《卜算子》,这首《菩萨蛮》每句句头用叠字,且用得如此贴切自然,亦堪称千古并绝。
风入松 · 其一 · 福清道中作
橐泉梦断夜初长。别馆凄凉。细思二十年前事,叹人琴、已矣俱亡。改尽潘郎鬓发,消残荀令衣香。 多年布被冷如霜。到处同床。箫声一去无消息,但回首、天海茫茫。旧日风烟草树,而今总断人肠。
江城子 · 忆梦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