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喜迁莺
《喜迁莺·人汹汹》是晚唐五代词人韦庄的词作。这首词是就词牌本意发挥,写科举考试获胜者所受到君王接见的特殊待遇。上阕二十三字,言朝君王;下阕二十四字,写拜皇后。全词极写其盛况和举子的喜悦之情。 “人汹汹,鼓冬冬,襟袖五更风。”开篇就是一番人潮涌动,鼓声雷动的场面,“襟袖五更风”则表达了一种踌躇满志,春风得意的心境。“大罗天上月朦胧”一句,“大罗天”为道教用语,简称“大罗”。这里指代朝廷。“霓旌绛节一群群”,“霓旌绛节”总体指的是色彩鲜明、堂皇威严的皇家仪仗队。“玉华君”指天帝、玉帝,这里比喻人间的皇帝。又有说解“玉华”为仙女名,唐代李康成《玉华仙子歌》:“紫阳仙子名玉华,珠盘承露饵丹砂。”《云笈七签·卷四六》:“玉童侍卫,玉华扶生。”那么,这里就应指皇后。 全词极写科举高中的士子们朝见皇帝皇后时的盛况和他们内心的喜悦之情。
玉蝴蝶
《玉蝴蝶·春欲尽》是五代十国时期荆南词人孙光宪的一首词。这首词咏蝴蝶。上片写春将过时,美景尚在,翩翩起舞的双蝶,时而戏花,时而相逐过墙。下片写蝴蝶双双,自得其乐,在少女面前,引伴翩跹,它虽则无语;但这自然而然地会触动少女的春情,少女们看着蝴蝶轻盈的舞衫,怎不念及自己的罗裙。此首本咏蝶,而插进“无语对萧娘”一句,使意境深入一层了。该作品情景交融、婉约缠绵见长,写得极其哀婉,令人同情。
馈岁
《馈岁》全诗十六句,可以分为三节。前四句为第一节,交代馈岁风俗的依据。一年的农事中,大家互相帮助,大功已成,终年劳苦,岁暮的馀暇稍纵即逝,所以不计较物品,以物相赠,以免造成“为欢无及”的遗憾。这几句交代背景,点明题目。“为欢恐无及”五字,直贯三首。“假物不论货”紧起下文八句。第二节八句,举出馈岁之礼,人们各随各自的财力。两句总领下六句,下六句分说,“置盘”二句承接上文,“富人”四句是就贫富而言。盘鲤、笼兔,富家的彩绣耀眼,贫家的“微挚”(“挚”同“赞”,礼品)是“舂磨”(指粮食加工的粉糕之类),使人如同置身于络绎往来的岁暮馈送队伍中,这是一幅精彩的风俗画。作者未着议论,自有赞美故乡风俗醇厚的意味。最后四句为一节,将内容引到写诗的当前。乡风(对照“官居”)二字总束前文,又联系下面两首。“独唱”句又呼应“官居”二句。不言思家,而在佳节期间,歌颂故乡习俗,叹无人共举乡风,一种无法遏止的思念家乡、思念亲戚之情流于言外。 这首诗着重对比以见意抒情。前面十二句乡风之淳美,和后四句官居之冷落是一大对比,中间山川、鲤兔、彩绣、舂磨是贫富的对比。语句既形象又凝炼,除给尾两句外,全为对偶句,在苏轼早期的五古中,这是精心刻画之作。
阮郎归 · 初夏
此词表现了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阕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下阕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丽欢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全词以描写手法为主,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越调 · 黄蔷薇过庆元贞
这首《黄蔷薇过庆元贞》小令,借关汉卿杂剧《诈妮子调风月》中的女主角燕燕事而写。写婢女燕燕奉命伺候小千户,官家子弟小千户企图污辱婢女燕燕,而燕燕在惊惧之中巧妙地拒绝。第一曲写小千户的淫邪强横,第二曲写燕燕的反应。燕燕软硬兼施,曲意保全自己。作者歌颂了机智敢于反抗的燕燕,揭露鞭挞了小千户的邪恶无耻。曲中描写生动,语言通俗,富有表现力。
系乐府十二首 · 其九 · 农臣怨
此诗是作者《系乐府》十二首之九,《系乐府》十二首写于天宝十载,是盛唐时较早的新乐府诗。此诗托古讽今,揭露朝廷失政,农民积怨,奔走呼号。这首诗虽是咏叹前朝,但借古讽今,对时政弊端的揭露还是相当深刻的。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首诗详细叙述了作者自己和谯郡元参军元演历次聚散的经过情况,以与元演的离合为经纬,共分四段。第一段追忆诗人在洛阳时的放诞生活及与元演的第一番聚散,第二段追忆偕元演同游汉东郡与汉东太守及道士胡紫阳游乐情事,第三段追忆诗人在并州受元演及其父亲热情款待的情况,第四段写诗人长安失意时与元又一度相逢。这是了解李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作品之一。全诗既有李诗纵横奔放的优点,又兼有深沉含蓄的特点,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写法极富变化,艺术水平较高。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
曾亲笔致书慰劳说:“闻卿在彼,庶事存心,善政表于能官,仁明彰于镇抚。如此称职,深慰朕怀。”【注:《旧唐书·韦安石传》】被擢拜并州刺史,后历任德州、郑州刺史。
梦江南
这是一首描写旅客思乡之作。先写旅邸的夜景,然後转入梦境,通过对梦中江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词人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景物背後,诗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落笔之处,尽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兰烬”,兰膏燃烧的余烬。起二句八字写夜深人静,室内昏暗,灯花已经残落,画屏上鲜红的美人蕉,在微弱的灯光下,颜色也已显得暗淡,这正是入睡的时刻。这是一个寂寞的夜晚,隐约地透出人的黯然心情,经过这一铺垫,下面便转入了梦境的描写。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後三句进入梦境,却完全是另一种景象:梦中的江南,情调清朗,色彩明丽,梅子正熟,风景绝佳。恰在这时,夜雨轻飘,船泊泽国,笛声悠扬;人语驿桥,春水碧波。这里,有景,有情,有色彩,有声音,还有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夜晚!梦里梦外,都是夜景,但现实的夜如此凄清、冷寂,蕴涵着丝丝哀怨;而梦中江南的夜,却是那样欢乐、愉快、醉人。今昔对比,作者对江南故乡怀念的深情,隐约可见。 全词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红蕉、黄梅)到绘声(吹笛、人语、夜雨潇潇),亦即从视觉到听觉,构思新奇,意境清幽,动静兼备。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全灌注在用景物描绘所铸成的形象画面之中,含有不尽之意,令人思索玩味。
杏花天
《杏花天·鬓棱初剪玉纤弱》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一首词。上片“鬓棱”五句,忆年青时情景。言室中伊人刚剪成了一种有棱有角的鬓发新式样,其形体纤弱,更显得婀娜多姿。春天的气息早已从屏风四周向房中渗透进来下片“霜丝换”四句,叙老年情景。言如今这位少年已是人老体衰,发如秋霜,处境犹如凋零的梅花,也似黄粱梦醒。全词直叙今昔对春的感受,愈发显出了词人对老境凄凉的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