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转调满庭芳 · 芳草池塘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是女词人李清照于南宋绍兴八年所作的一首抒情词。该词最早见于绍兴年间的《乐府雅词》,到清代被收录入《四库全书·乐府雅词》,其中有些阙词被清代馆臣添加与原词有岐意。 现存《乐府雅词》版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谁开金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春归去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残葩。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尽如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清代流传补字版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惟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孟子 · 第九卷 · 万章上 · 第二节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 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 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万章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揜之。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 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曰:“然则舜伪喜者与?” 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玉蝴蝶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此词描写女主人公于秋风萧瑟之时,触发对塞外征夫的相思之情。上阕渲染凄凉的秋景氛围以衬托离别的悲伤,下阕刻画思妇因伤离别而导致的身心之苦。全词以萧索的秋景衬托离情,情景交融,形成质朴清峻的风格,在温词中别具一格。
千秋岁 · 送远山李夫人南归
这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的女才子顾媚的一首颇有情致的送别词。词为送别自己闺中密友远山李夫人而作。李夫人即吉永兵部侍郎李元鼎之妻朱中楣,远山系朱氏的字,朱为明宗室之女,俞陛云《清代闺秀诗话》谓其“恒有故国之思。”从这首词的内容看大约是顾媚于京城送朱氏南归故乡江西而作。 词上阕主要写惜别时的所见所感。首起二句“几般离索,只有今番恶”言人生或许有多次离别的愁苦凄怨,然而只有这一次最厉害。一个“恶”字,不但以低抑的情调笼罩全篇,而且交待了词人与被送别者极不寻常的关系,同时,也点明了只此一别,恐怕重聚匪易,道出了词人异常沉重的心情,接着以“塞柳凄,宫槐落,月明芳草路,人去真珠阁”四句从客观上点明送别李夫人的环境和时间是在芳草萋萋、柳絮飘飞、槐花殒谢的暮春明月之夜。而“凄”“落”二字又从主观上渲染了惜别时的悲凉氛围。真珠阁,即珍珠阁,泛指华丽的闺阁,这里特指词人与李夫人经常相处同聚的居室。“问何日,衣香钗影同绡幕?”照应开关,叹息这次离别分手之后,不知何日再得一起乘车盛装携手同游。一个问号,表明相分之难。“衣香钗影”即衣香鬓影,多用来形容女子盛装出游。上阕绾结二句通过具体事件表达对与李夫人之间昔日相处的美好生活的眷念,显得情感真挚。 下阕主要设想别后情景。换头“曾寻寒食约,每共花前酌”二句紧承上阕,回忆当年曾经相约寒食节踏青寻芳,每每花前举杯开怀共饮的欢快往事,这里袭用“以喜衬悲”的手法,接着哀叹“事已休,情如昨”,此二句在作一大的顿折中留连昔日美好交往的无限深情。“半船红烛冷,一棹青山泊。”是词人设想此一别后,友人将解舟南下的情景:孤伴青冷的烛光,泊舟在异地青山之下。虽是词人推想之辞,但是一个“冷”字却合情合理地刻画出别后闺友的凄凉境况,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切。歇拍“凭任取,长安裘马争轻薄”二句仍是设想之辞,不过前两句是设想友人别后,这两句是设想自己,在友人离去之后任凭京城中那些豪华显贵者争着恣意游玩去吧,未尽之意是,友人一走,无知音相伴,我将再也无心去参加了。秦淮八艳活动于明末,时与一些民族志士交往。入清后,常怀民族故国之情,加之朱中楣本为明宗室朱民后裔。所以煞尾二句不仅是词人对友人挚情的流露,而且未尝不含弦外之音,颇值得玩味。 这首词拾取琐事,追怀友情,以作临别赠言,情感细腻,真切动人,同时通篇叶入声韵,诵读起来更增加了低抑哀回的情味。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七节 · 四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之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临江仙 · 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开句“万点猩红将吐萼”,正是花苞初放的喜人姿色,它“嫣然回出凡尘”,有着非同凡尘的丽姿、质。两句描写,把这株刚从“古寺”移来园中种植的海棠,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它还只是一株幼树,所以词主人公对它更是寄予希望,现在时当寒食,待“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一年以后,又将是一番模样。 下阕承接说:“细干柔条才数尺”,这是现在的样子,但已迥出凡尘,将来“千寻起自微因”,不知该是如何的可爱了。所以下面词人就沉入了希望的遐想:“绿云蔽日树轮囷”,树长得参天高大而盘曲,当然这不无夸张,但夸张正表现了面前这位种花人的欣喜中的厚望。她还希望它不要忘记种花人的辛勤栽种与呵护。
婆罗门引 · 重阳与元帅窦子温暨众友东城赏菊即席赋
浮空霁色,江涵秋影雁初飞。相逢共绕东篱。点检樽前见在,人似晓星稀。 对满山红树,叶叶堪题。 大家露顶。任短发、被风吹。只恐黄花人貌,不似年时。 杯添野水,更何用、频频望白衣。沉醉后、携手方归。
史记 · 七十列传 · 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是吕不韦的个人传记。作者司马迁通过这篇传文,反映了秦国宫廷内的争权夺利、皇太后(赵姬)的放荡生活,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
相见欢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後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秋分
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 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蛰虫坏【音培】户。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石门岩上宿诗
《石门岩上宿》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四句为第一部分以朝游引出暝宿与赏月;中四句为第二部分以夜间所闻来写景,颇得神韵;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慨叹景色虽美却无人共赏。这首诗的写景不写目中所见,只写耳中所闻,不写事物的形象,只写事物的声响,这种写法独出心栽,另辟蹊经,独特新颖。
柳梢青 · 与龟翁登研意观雪,怀癸卯岁腊朝断桥并马之游
断梦游轮。孤山路杳,越树阴新。流水凝酥,征衫沾泪,都是离痕。 玉屏风冷愁人。醉烂漫、梅花翠云。傍夜船回,惜春门掩,一镜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