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大卫·休谟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3年08月01日
《宗教的自然史》是由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于1757年所著,该书探讨了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尤其关注多神教作为人类最初宗教的形态。本书通过深入研究宗教的历史和演变,揭示了宗教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休谟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剖析了宗教信仰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影响,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尽管该书问世已有近两个世纪,但其思想深度和学术价值依然不减,对于理解宗教的本质和演变,以及研究人类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书适合对宗教、哲学、历史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关键点:
宗教的定义:休谟将宗教定义为对不可见智慧生物的信仰。
研究目的:考察宗教信仰的起源和发展,及其与人类理性的关系。
方法论:采用经验主义方法,从历史和观察中归纳宗教现象。
第二章:自然崇拜
关键点:
起源:自然崇拜源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不解和恐惧。
多神教:早期人类倾向于相信有多个神分别掌管不同自然领域。
神性的人格化:随着时间,自然的神性被赋予人的形象和性格。
第三章:道德崇拜与神的公正
关键点:
道德感的起源:休谟认为道德感是人类天生的,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
神的公正形象:道德崇拜促使人们设想一个公正无私的神,以维护社会秩序。
神的惩罚与奖赏观念:宗教信仰中包含了神的惩罚和奖赏观念,以威慑不当行为。
第四章:奇迹与预言
关键点:
奇迹的定义:奇迹被认为是违反自然法则的事件。
怀疑主义态度:休谟持怀疑主义立场,对奇迹证据的要求极为严格。
预言的真实性:预言的真实性往往依赖于宗教权威,而非理性证据。
第五章:宗教仪式与牧师的角色
关键点:
宗教仪式的目的:仪式旨在激发信徒的虔诚和敬畏。
牧师的角色:牧师作为宗教知识的传播者和解释者,拥有权威地位。
仪式的影响力:仪式能够加强团体凝聚力,但也可能导致迷信。
第六章:宗教派别与教义分歧
关键点:
派别的形成:宗教派别的形成往往基于对教义的不同理解和解释。
教义争论的原因:教义争论可能源于人类理解的局限性和对权威的争夺。
宽容的重要性:休谟提倡宗教宽容,认为宗教多样性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第七章:结论
关键点:
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宗教信仰受历史、文化、教育和个人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
宗教与理性的张力:尽管宗教与理性在某些方面有冲突,但它们在人类社会中共同发挥作用。
未来的展望:休谟对未来宗教的发展趋势持开放态度,认为它将继续与理性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