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布烈松 / 美學書房 / 2000年01月01日
《电影书写札记》是罗伯·布烈松唯一的一部著作,汇聚了他二十余年对电影书写的深度思考。布烈松认为电影书写与普通电影有着本质的不同,他反对将电影简单地视为舞台剧的再现,并强调了摄影机的独特性和力量。在这本书中,布烈松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探讨了电影的本质、电影书写的技巧以及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他的观点新颖而独特,为电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考。对于热爱电影、对电影艺术有深度追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珍贵的宝藏,它不仅展现了布烈松对电影的独特理解,更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全新的电影艺术之门。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电影与绘画
1.1 电影与绘画的相似性
静态与动态:电影是绘画的动态形式,捕捉时间的流动。
视觉艺术:两者都是视觉艺术,通过视觉元素表达情感和故事。
1.2 电影与绘画的差异
时间性:电影有时间维度,而绘画则是静止的瞬间。
叙述性:电影具有连续的叙述能力,而绘画往往更侧重于单一主题或形象的表达。
第二章:影像的本质
2.1 影像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客观影像:记录现实世界的影像,追求真实感。
主观影像:导演或摄影师的主观视角,创造特定的情绪或观点。
2.2 影像的形式与内容
形式:影像的构图、光线、色彩等视觉元素。
内容:影像所传达的故事、情感和主题。
第三章:导演的工作
3.1 导演的角色
作者的观点:导演是电影的作者,决定电影的风格和方向。
合作者:与摄影师、演员等共同创作。
3.2 导演的创作过程
前期准备:剧本研究、选角、场景设计等。
拍摄阶段:确保拍摄现场的连贯性和效率。
后期制作:剪辑、音效设计、调色等。
第四章:摄影的艺术
4.1 摄影的视觉语言
构图:画面的布局和结构。
运动:镜头的运动创造动态和组织画面。
4.2 光线与色彩
光线:创造氛围,表达情感。
色彩:象征意义,增强视觉冲击力。
第五章:剪辑的力量
5.1 剪辑的原则
连续性:保持时间和空间的流畅性。
节奏:控制影片的节奏和速度。
5.2 蒙太奇与长镜头
蒙太奇:通过剪接创造新的意义。
长镜头:保持时间的完整性,提供更多的信息量。
第六章:声音的作用
6.1 对白与环境声
对白:推动叙事,揭示角色性格。
环境声:增强空间感和氛围。
6.2 音乐与音效
音乐:情感引导,强化主题。
音效:增强现实感,提供线索。
第七章:故事与角色
7.1 故事的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经典的故事架构。
线性非线性叙事:不同的叙事结构。
7.2 角色的发展
角色弧线:角色的内心变化。
人物关系:角色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