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旭彬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23年11月01日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一书由谌旭彬撰写,深入剖析了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的巨大变革与挑战。书中以1861年咸丰皇帝逃往承德并逝世为起点,详细叙述了在慈禧和奕䜣的领导下,清朝为壮大国力、扭转对西方的弱势地位而展开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历程。这场改革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更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走向。书中揭示了改革过程中的种种艰辛与波折,以及改革者们的智慧与勇气。通过这本书,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晚清时期中国的历史变革,以及这场变革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影响。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晚清中国的内外交困
1.1 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衰落
西方工业革命:科技革新推动了西方社会的快速发展。
东方闭关锁国:中国的自我封闭导致科技与经济的停滞。
1.2 外来势力的入侵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平等条约:外国势力通过战争获得特权,进一步弱化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3 内部矛盾的激化
太平天国运动:反映了中国社会内部的矛盾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洋务运动与自强新政:清政府的自救措施,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章:晚清改革的艰难起步
2.1 改革的先声
早期维新思想:提出学习西方,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初步构想。
冯桂芬的变革主张:强调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2.2 洋务派的尝试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改革:军事工业及民用企业的建立,教育制度的改变。
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失败,显示单纯技术引进不足以救中国。
第三章:戊戌变法的挫折与启示
3.1 维新派的形成与主张
康有为与梁启超:提出君主立宪制,倡导民权。
百日维新:改革派试图快速推进政治改革。
3.2 戊戌政变的教训
改革步伐的冒进:未能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导致改革失败。
保守派的顽抗:慈禧太后的干预终结了短暂的变法。
第四章:清末新政的全面尝试
4.1 宪政思想的引入与实践
预备立宪:清政府试图通过有限的政治制度改革来维护统治。
谘议局与资政院:地方议政机构的设立,为民主政治打下基础。
4.2 新政下的社会经济变革
教育改革:新式学堂的普及,培养了一批新知识分子。
实业救国:张謇等人的努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4.3 新旧交替的社会动荡
革命党与保皇党之争:反映了社会上保守与革新力量的冲突。
清朝的灭亡:最终未能成功转型,清朝结束,中华民国成立。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