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保罗·蒂利希 / 商务印书馆 / 2019年03月01日
《存在的勇气》是由美国哲学家保罗·蒂利希于1952年所著,专论勇气的经典之作。在这本书中,蒂利希选择“勇气”作为核心论题,旨在深刻揭示人的存在处境。他通过对勇气的深入剖析,探讨了人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与困境时,如何以勇气为内在力量,去应对并超越自身的恐惧与不安。蒂利希认为,勇气不仅是冒险与英勇的表现,更是一种存在的态度,它体现了人对自我与世界的认知与担当。这本书以其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实用的生活智慧,引导读者在复杂多变的人生旅途中,找到存在的意义,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每一个挑战,实现自我超越。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存在的勇气
1.1 勇气作为基本的人类品质
勇气与人的存在:勇气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特征,是人类在面对非存在的威胁时的自我肯定。
非存在的恐惧:恐惧来源于非存在,包括死亡、无意义和精神崩溃。
勇气的定义:面对非存在的威胁时,维持自我肯定的能力。
1.2 哲学史上对勇气的理解
希腊哲学:勇气被理解为高尚的品质,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科伦理学》。
基督教神学:勇气与信仰和对上帝的信任相联系,如阿奎那和保罗的讨论。
现代哲学:尼采和海德格尔等哲学家重新思考了勇气的本质。
1.3 勇气与生命过程
生命周期中的勇气:勇气体现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从出生到死亡。
勇气与成长: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是成长的必然过程。
第二章: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勇气
2.1 基尔克加德的存在主义
个体与绝对:基尔克加德强调个体在面对上帝和死亡时的孤独和自由。
信仰的跳跃:他提出勇气是信仰跳跃的基础,是无条件地投入未知。
2.2 萨特的哲学观点
无神论存在主义:萨特认为人是自由的,必须自己创造意义。
恶心与勇气:勇气在于面对荒谬和无意义的现实,承担责任。
2.3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贡献
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勇气在于发现生活中的个人意义,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况下。
梅的精神分析:勇气与自尊和自我实现密切相关。
第三章:勇气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基础
3.1 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本能与超我:勇气的斗争存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
荣格的个体化:勇气是个体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3.2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勇气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获得。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勇气在于抵抗社会压力和非个人的权威。
3.3 文化与社会结构
文化的价值观:不同文化对勇气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标准。
社会角色与期望:社会角色和期望影响个人勇气的表现。
第四章:勇气的实践与培养
4.1 道德勇气
道德勇气的特点:出于正义感和良知,对抗不公正的现象。
个人与集体:道德勇气既表现在个人行为上,也体现在集体行动中。
4.2 创造力与勇气
创造力的勇气:创造新事物需要克服恐惧和对失败的恐惧。
艺术与科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创新都需要勇气。
4.3 勇气与宗教生活
宗教体验:宗教生活中的勇气体现在信徒对信仰承诺的坚守中。
祈祷与冥想:祈祷和冥想的实践可以增强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