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喜清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2017年09月01日
《中国电影艺术史(1920-1929)》是由秦喜清撰写,丁亚平主编的一部深入探讨中国早期电影发展的重要著作。这本书详尽地追踪和分析了1920年代中国电影的演变历程,这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充满活力和变革的十年。书中不仅记录了电影技术的引进和本土化进程,还深入探讨了中国电影在艺术表现、叙事手法以及文化传达方面的进步和特点。 作者秦喜清通过对这一时期电影作品的细致梳理,揭示了中国电影如何从模仿走向创新,以及如何在西方电影艺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语言和风格。书中还特别关注了中国电影在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分析了电影如何反映和影响了社会变迁和民众思想。 此外,本书还对192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的组织结构、市场运作以及与国际电影界的交流合作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通过丰富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秦喜清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中国电影早期发展的历史视角,也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理论基础。这本书是对中国电影艺术史研究的重要贡献,对于理解中国电影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关键点
电影艺术的起源:探讨电影作为艺术形式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中国电影的特殊性:分析中国电影在艺术表现和社会文化中的独特性。
时间段划分:概述本书所关注的1920至1929年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192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概览
小节一:电影工业的起步
制片公司的成立:如明星公司成立,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进程。
技术引进与创新:介绍在这一时期引进的外国电影技术和本土创新。
小节二:早期中国电影的风格与主题
社会现实的探索:早期中国电影多聚焦于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探讨。
爱情与伦理片的出现:描述当时流行的爱情和伦理题材影片。
第三章:电影艺术与文学、戏剧的关系
小节一:文学作品的改编
古典文学的现代转化:分析古典文学作品如何在电影中得以再现和创新。
新文学的电影化:讨论新文化运动对电影内容的影响。
小节二:电影与戏剧的结合
文明戏的影响:探讨文明戏对电影表现形式和叙事风格的直接影响。
影戏理论的提出:郑正秋等人的影戏理论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第四章:重要导演与作品分析
小节一:张石川与《孤儿救祖记》
开创性作品:《孤儿救祖记》在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地位。
叙事特点:分析该影片在叙事结构上的创新。
小节二:洪深与《冯大少爷》
讽刺喜剧:探讨《冯大少爷》作为一部讽刺喜剧的特点。
社会批判:评估该影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力度。
第五章:电影审查与言论自由
关键点
北洋政府的电影审查制度:介绍北洋政府时期的电影审查政策和影响。
言论自由的争夺:电影工作者如何通过各种方式争取言论自由。
第六章:结语
关键点
艺术成就与社会影响:总结1920至1929年中国电影艺术成就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历史意义与展望:展望中国电影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艺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