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大卫·休谟 / 商务印书馆 / 2017年06月01日
《宗教的自然史》是大卫·休谟的一部深刻探讨宗教本质和起源的哲学作品。在这本书中,休谟运用他的哲学洞察力,分析了宗教信仰如何在人类社会中自然产生和发展。他将宗教视为一种普遍现象,探讨了宗教信仰与人类情感、恐惧、希望以及对未知的渴望之间的关系。 休谟认为,宗教信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以及对生命、死亡和宇宙秩序的好奇心。他指出,人类倾向于寻求超自然力量的解释,以缓解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此外,他还分析了宗教如何与社会结构和政治权力相互作用,以及宗教如何被用作控制和影响人们行为的工具。 在书中,休谟并没有直接攻击宗教信仰本身,而是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了宗教信仰背后的心理和社会动因。他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是颇具争议性的,但也为后来的宗教哲学和社会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宗教的自然史》不仅展示了休谟作为哲学家的深刻见解,也反映了他对人类本性和宗教现象的持续探索。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绪论
关键点:
休谟认为宗教的根源在于人类对未知现象的好奇和恐惧。
本书旨在探讨宗教观念的起源、发展和传播。
休谟反对将理性作为宗教信仰的唯一基石,提出宗教经验、传统和权威也是信仰的重要来源。
第二章:原始宗教
关键点:
自然崇拜:早期人类将自然界的不可控现象归因于神灵的力量。
祖先崇拜:出于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将他们视为家族的保护神。
灵魂观念:人们对死亡和死后世界的想象导致了灵魂观念的形成。
第三章:多神教与一神教
关键点:
多神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为不同的自然现象和领域创造了各自的神灵。
一神教:在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出现了统一万物的单一神的观念。
宗教的演变:从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转变反映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和社会组织的进化。
第四章:宗教的道德影响
关键点:
道德观念与宗教:宗教往往强化了道德观念,但并非其唯一来源。
利他主义:宗教信仰中的来世报应与惩罚促进了利他主义行为。
宗教与社会秩序:宗教权威为道德规范提供了背书,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第五章:宗教的情感基础
关键点:
恐惧与希望:宗教情感根植于人对未知的恐惧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迷信与狂热:宗教中存在的迷信和狂热行为是恐惧与希望的情感失控所致。
理性的局限:人类的情感时常超越理性,导致宗教信念的非理性成分。
第六章:宗教的合理性探讨
关键点:
怀疑与批判:休谟倡导对宗教教义的怀疑和批判态度。
经验主义:宗教经验的真实性和普遍性不足以证明其超自然性质。
信仰的自由:尽管休谟质疑宗教的合理性,但他主张信仰自由和个人判断的权利。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