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大卫·休谟 / 商务印书馆 / 2017年06月01日
《宗教的自然史》是大卫·休谟的一部深刻著作,书中他运用了批判性的哲学分析方法,探讨了宗教信仰的起源和本质。休谟首先区分了宗教信仰的两个层面:一是宗教在理性层面的合理性问题,二是宗教在人类本性中的起源和发展问题。 在理性层面,休谟质疑了宗教教义的逻辑合理性,特别是对于神迹和超自然现象的信仰。他认为,宗教信仰往往超越了人类理性的范畴,而且很多宗教教义缺乏经验性证据的支持。 在探讨宗教的起源时,休谟将其视为人类情感和恐惧的产物。他认为,人类对于未知的恐惧、对死亡的不解以及对秩序和谐的渴望,是推动宗教信仰产生和传播的主要动力。此外,他也分析了宗教如何与社会结构和政治权力相互作用,指出宗教经常被用作控制和影响群众的工具。 休谟的这部作品在当时是颇具争议的,因为它挑战了传统宗教权威,并提倡用理性和经验来审视宗教信仰。尽管如此,它为后来的宗教哲学和社会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绪论
关键点
宗教的普遍性: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存在着宗教现象。
研究的重要性:探讨宗教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对理解人类社会至关重要。
方法声明:作者将采用自然史的视角,通过观察和经验来探究宗教的本质。
第二章:宗教的概念
小节一:宗教的定义
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宗教涉及对高于自然法则的力量或存在的信仰。
道德感的联系:宗教信仰通常伴随着某种道德感和义务。
小节二:宗教情感
恐惧与希望:宗教情感起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和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神圣与禁忌:宗教中的神圣与禁忌反映了人们对宇宙秩序的理解。
第三章:宗教的起源
小节一:原始人的宗教观念
泛灵论:早期人类可能普遍认为万物有灵,包括无生命的物体。
自然崇拜:自然界的现象被赋予神性,成为崇拜对象。
小节二:动物宗教与偶像崇拜
动物作为神圣的象征:某些动物因其力量或神秘性被当作神的象征。
偶像作为神的形象:偶像是人造的神的形象,用于崇拜和敬仰。
第四章:神祇的发展
小节一:多神教的兴起
职能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专门负责特定领域如农业、战争等的神祇。
等级制度:神祇按照权力和重要性形成一定的等级结构。
小节二:一神教的演变
纯粹的一元论:某些宗教发展出只信奉一个全能神的教义。
单一神教与多神教的斗争:历史上一神教和多神教之间存在竞争和冲突。
第五章:宗教的传播与变异
小节一:宗教的传播方式
殖民与传播: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将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各地。
贸易与文化交流:宗教随着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传播开来。
小节二:宗教的异化与本土化
异教化过程:外来宗教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与当地习俗和信仰融合。
本土化现象:宗教在某些地区可能被本土化成新的形式。
第六章:宗教与社会
关键点
宗教与社会秩序:宗教信仰支持社会规范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宗教与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常常与道德观念相互影响,塑造人们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