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安东尼·刘易斯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1年07月01日
《批评官员的尺度》一书详细阐述了《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的历史背景与来龙去脉。1960年,一起因批评性广告引发的官司震惊了美国。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罪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企图索取巨额赔偿。此案经历两审失利,使得《纽约时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各地政府官员纷纷效仿,提出索赔。然而,这场官司最终成为美国宪法史上里程碑式的案件,确立了“对公共事务的批评不应成为诽谤罪”的重要原则。作者安东尼·刘易斯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触,深入剖析了案件背后的法律原则与民主精神,展示了媒体监督政府的巨大力量,对于理解美国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沙利文案始末
1.1 背景介绍
“诽谤政府”的历史渊源:美国独立战争后,对政府的批判常被视为诽谤。
纽约时报的立场:作为民主社会的守护者,坚持言论自由的立场。
1.2 沙利文诉讼起因
广告引起的争议:一份提及警察暴力的广告引起蒙哥马利市警察局长沙利文的强烈反应。
诉讼的发起:沙利文以损害个人名誉为由,起诉《纽约时报》。
第二章:诽谤与宪法第一修正案
2.1 诽谤的法律定义
诽谤的构成要素:言论中含有虚假、侮辱性内容,并对他人造成实际伤害。
公共人物的特殊地位:公共人物在诽谤案件中有更高的证明责任。
2.2 第一修正案与言论自由
第一修正案的保护范围:禁止国会制定限制言论自由的法律。
言论自由的社会价值:促进公众讨论,增进民主参与。
第三章:自由言论的边界
3.1 实际恶意原则的提出
布伦南大法官的判词:公共人物只有在证明言论出版者具有实际恶意时,才能赢得诽谤诉讼。
实际恶意的界定:指明知言论虚假或毫不顾及言论是否真实。
3.2 案例的后续影响
对新闻业的正面影响:鼓励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报道公共事务。
对公共人物的约束:公共人物在行使权力时更加注重合法性和道义责任。
第四章:批评官员的权利与责任
4.1 公共利益与私人权益的平衡
公共利益的保护:确保公众有知情权,能够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监督。
私人权益的限制:在特定条件下,私人权益应让位于公共利益。
4.2 批评官员的界限
事实真实性的要求:批评应当建立在真实的事实基础之上。
善意的标准:批评官员时应有建设性的目的,避免恶意攻击。
第五章:司法自由的捍卫
5.1 法院的角色与社会责任
法律的最终解释者:法院负责解释和执行法律,保护宪政秩序。
司法自由的体现:法庭成为言论自由辩论的竞技场。
5.2 民主社会的司法原则
法治原则: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受任意剥夺权利的威胁。
权利救济机制:通过司法途径保障受到侵犯的权利得到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