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汉光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4年01月01日
《中国中古社会史论》是毛汉光先生的经典之作,全书深入剖析了中国七百年中古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通过大数据量化研究方法,本书揭示了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规律。复旦大学仇鹿鸣教授强烈推荐本书,认为它是研究中古史的必读之作。书中详细论述了中古社会的阶层结构、人口流动、土地制度、官僚体系等关键问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古中国。对于历史学、社会学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都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参考书籍,能够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的演进过程和社会变迁的奥秘。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古社会界定:东汉末至唐末五代的时期。
研究目的:探讨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各方面的特征与变化。
学术价值:填补中古社会整体研究的空白,为后续研究 提供基础。
1.2 研究方法与资料
研究方法:采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研究资料:正史、典制文献、出土文献、笔记小说及民间传说等。
第二章:中古社会的政治结构
2.1 皇帝制度与皇权
皇权至上:皇帝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权力运作:通过官僚体系来实现对全国的统治。
2.2 中央与地方行政体系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的转变。
地方行政:郡县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第三章:中古社会经济形态
3.1 土地制度
均田制:北魏至唐初实行的一种土地分配政策。
庄园经济:贵族大土地所有制的表现。
3.2 商业与手工业
商业繁荣:城市中坊市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手工业进步:瓷器、丝织业等技术的发展。
第四章:中古社会文化变迁
4.1 儒家思想的发展
汉学向宋学过渡:儒学经典的深入研究与社会实践的融合。
经学复兴:唐代中期以后,孔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受到重新重视。
4.2 佛教与道教的流变
佛教中国化:佛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思想的结合。
道教成熟:道教理论体系的建立与推广。
第五章:中古社会阶层与流动
5.1 门阀士族与新贵
门阀制度: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在社会中的特权地位。
新贵崛起:科举制的推行使得新兴士人阶层得以崛起。
5.2 社会流动机制
土地买卖:财富积累与社会地位变动的途径之一。
科举入仕: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实现社会地位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