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汉光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4年01月01日
《中国中古社会史论》是毛汉光先生的经典之作,全面展现了七百年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该书以大数据量化研究为基础,深入剖析了中古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在逻辑,揭示了社会结构、阶层流动、家族势力等重要问题的演变过程。通过毛先生的精湛笔触,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古时期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历史变迁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此外,复旦大学仇鹿鸣教授对该书的高度推荐也证明了其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中古社会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值得一读。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还可以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目的和范围,强调中古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性。
小节一:研究背景
关键点1:史学界对中古社会的关注度逐年提高。
关键点2:毛汉光对中国历史分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小节二:研究目的
关键点1:解析中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
关键点2:探讨中古社会阶层及其变动。
关键点3:考察中古时期的社会流动。
第二章:中古社会的政治结构
主要内容:分析中古时期的政治体制、权力分配及变化。
小节一:皇权与贵族权力
关键点1:皇权在中古时期的强化与削弱。
关键点2:贵族权力的形成与衰落。
小节二:中央与地方关系
关键点1: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关键点2:地方势力的崛起与挑战。
小节三:官僚体系
关键点1:选拔制度的演变(如科举制的兴起)。
关键点2:官僚的权责与利益冲突。
第三章:中古社会的经济发展
主要内容:探讨中古时期的经济形态、市场发展与土地制度。
小节一:经济形态
关键点1: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的经济格局。
关键点2:庄园经济的兴起与特点。
小节二:市场经济
关键点1:货币经济的发展。
关键点2:城市市场的形成与功能。
小节三:土地制度
关键点1:均田制的实施及其影响。
关键点2:土地私有化与交易的发展。
第四章:中古社会的文化变迁
主要内容:阐述中古时期的文化交流与思想演变。
小节一:文化交流
关键点1:佛教的传入与本土化。
关键点2: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融合。
小节二:学术思想
关键点1: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与影响。
关键点2:佛道思想的流变与影响。
小节三:文学艺术
关键点1: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表现的进步。
关键点2:书法艺术的高度发展。
第五章:中古社会阶层与流动
主要内容:分析中古时期的阶层构成、社会流动及其影响因素。
小节一:社会阶层构成
关键点1:士农工商四民的划分与地位。
关键点2:门阀士族的兴衰。
小节二:社会流动
关键点1:战争、科举等因素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关键点2:平民子弟向上流动的可能途径。
第六章:结论
主要内容:总结全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意义,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