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安东尼·吉登斯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6年05月01日
《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纲要》是由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撰写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本书对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是其社会理论纲领的精华所在。书中,吉登斯深入探讨了社会结构与个人能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二者在社会构成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他通过提纲契领的方式,清晰明了地展现了结构化理论的核心原则和基本框架。这部作品对于理解当代社会学理论、研究社会现象以及推动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无论是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是对社会科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丰富的知识。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社会理论的基础
1.1 导言
社会理论的定位
社会理论旨在解释社会生活
理论应当具有批判性和反思性
1.2 社会结构与社会行动
二元对立的传统
结构决定论与方法论个体主义
吉登斯的立场
避免单纯的结构或行动中心论
结构二重性:行动者在结构的制约下创造和再创造结构
1.3 时间与空间的社会学
时间地理学
时间与空间是社会生活的内在属性
地理流动性和时间的不可逆性影响社会生活
1.4 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反思性与话语分析
方法论上的自我反思
话语作为权力关系和实践的场所
第二章:结构化理论
2.1 结构与行动的关系
结构的定义
社会生活中的重复出现的规律和趋势
行动的概念
有目的、有意图的行为
结构二重性的逻辑
行动者在结构的约束下产生社会实践,实践又再生产出结构
2.2 实践的逻辑
日常生活中的例行化
实践是日常生活的重复和例行化
例行化维持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2.3 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关联
知识的内嵌性
知识既是社会的一部分,又是理解社会的工具
实践意识与自反性
实践中的意识和反思对行动的连续性和变化至关重要
第三章:制度化的社会实践与社会的变迁
3.1 制度的形成与功能
制度化的过程
社会互动的制度化和模式化
制度的功能
提供稳定性和意义框架
3.2 社会变迁的动力机制
内部转型
现有结构的内部变异和创新
外部影响
文化扩散、政治力量、技术进步等的结构性影响
3.3 现代性与全球化
现代性作为变迁的背景
现代性的特征及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全球化的多重后果
文化交流和冲突的加速,全球与地方的互动
第四章: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4.1 研究路径的选择
反思性与实证主义的结合
强调研究的自我反思和理论的应用
4.2 话语分析与社会本体论
话语的多维性
话语在构建社会现实中的作用
社会本体论的研究视角
研究社会的本质和构成要素的多样性
4.3 研究案例的探讨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研究案例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