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树明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4年03月01日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史论》由曹树明编著,深入探讨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这一分支学科。该书强调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交叉性和工具性特点,展示了其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史料学方法,为研究中国哲学史提供有力支持。此外,本书还为研究者指明了读书门径,有助于他们在浩瀚的文献中找到切入点。总之,《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史论》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学术著作,对于研究中国哲学史及其史料学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广大中国哲学史研究者及史料学爱好者阅读。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中国传统哲学史研究长期忽略了史料学的重要性。
研究意义:强化史料学研究可以更准确地还原和理解中国哲学的原始面貌。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中国哲学史的史料及其发展史。
研究方法: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文献学、考据学等传统学术方法。
第二章:中国哲学史史料的形成与发展
2.1 先秦时期
甲骨文与卜辞:最早的哲学史料之一,反映了殷周时期的宗教观念。
诸子百家:孔子、老子等思想家的著作,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
2.2 汉唐时期
儒家经典的编纂与传播:《五经》及《论语》等经典的形成与流传。
道教科仪与道教经典:道教的成立及其对哲学的深刻影响。
2.3 宋元明清时期
理学与心的哲学:朱熹、王阳明等理学家的著作,体现了对心性问题的深入探讨。
朴学与实证史学:清代学术的转型,对史料学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章:中国哲学史史料的类型与特点
3.1 哲学著作
原典:直接反映哲学家思想的文献。
注解与疏证:解释和阐述原典的重要文献。
3.2 历史记载与政治文献
正史中的“儒林传”与“道学传”:记录哲学家的生平与思想。
诏令策对:政治人物的思想表达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3.3 学术笔记与私家著述
学者札记:个人读书体会和对哲学问题的见解。
诗词文章: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哲学意蕴。
第四章: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构建与研究
4.1 史料学的学科建设
定义与范围:明确史料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传统考据学与现代科学方法的结合。
4.2 史料学的具体应用
版本与校勘:保证哲学史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辨伪与考证:鉴别史料真伪,理清历史事实。
4.3 史料学的新发展
数字化与数据库建设: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推进史料学的现代化。
跨学科研究:哲学、历史、文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