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安 口述、刘洪理 整理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2010年05月01日
《生活中的修行》是由陈履安先生口述,刘洪理整理而成的心灵感悟书籍。陈先生将多年参悟佛学的精义融入日常生活,以非佛门中人的身份,深刻领悟了佛法的内涵,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本书通过陈先生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向读者传递了一种修行的理念,即修行并非只在寺庙中进行,而是可以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陈先生以自己的实践为例,阐述了如何在生活中修行,如何以佛法为指导去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本书语言简洁明了,内容深入浅出,适合广大读者阅读。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领略到佛法的博大精深,更可以在陈先生的引领下,将佛法融入自己的生活,实现自我修行和提升。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生活与修行的本质
1.1 生活即修行
观点:生活中的一切经历和际遇都是修行的机会。
关键点:
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心态和应对方法。
在平凡日常中发现意义和价值。
1.2 修行是一种内在的转化
观点:修行是个人内在世界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
关键点:
内心的平静与清净是修行的目标。
情绪管理与自我调节的过程。
第二章:修行的基本原理
2.1 放下我执
观点:放下自私自利,从众生立场出发,能够减少痛苦。
关键点:
理解“我执”的定义和其对个人的影响。
学习如何通过慈悲和智慧来放下我执。
2.2 修心养性
观点:通过修心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关键点:
正念的力量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静心和冥想的方法与技巧。
第三章:生活中的修行实践
3.1 忍辱负重
观点:学会忍耐是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点:
忍耐不仅是忍受不公,更是一种力量和智慧的表现。
如何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练习忍辱。
3.2 随缘而行
观点:不强求,随顺因缘,生活自然流畅。
关键点:
正确理解“随缘”的含义,避免误解为放任或消极。
如何在生活中灵活运用随缘的智慧。
第四章:修行的成果与影响
4.1 内心的平和
观点:长期的修行能够带来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关键点:
内心的平和如何影响个人的行为和决策。
如何维持这种内心的平和状态。
4.2 利他与服务
观点:修行的最终目的是利益他人和社会。
关键点:
如何将个人的修行成果转化为对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服务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服务中继续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