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基思·特斯特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20年05月01日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摘要: 本书由英国社会学家基思·特斯特撰写,深入反思了后现代性及其研究。特斯特聚焦后现代性存在的利害关键和可能条件,探讨了生命与多重时间的交织关系。在书中,他审视了后现代语境下时间观念的多样性,以及这种多样性如何影响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体验。通过揭示后现代性对生命观念的重塑,特斯特提供了对当今社会现实的新视角。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后现代性及其对生命意义影响的思考,为我们理解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对于对后现代理论、社会学及生命哲学感兴趣的读者,此书将提供深刻的见解和启发。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1.1 现代性的定义与特征
理性主义:现代性的核心理念,追求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线性时间观:时间被视为单向流动,不可逆转。
主体性:个体被认为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
1.2 后现代性的出现与挑战
去中心化:后现代性拒绝宏大叙事和普遍真理。
多元时间观:提出时间是多维度的,非线性流动的。
反身性: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
第二章:生命的后现代理解
2.1 生命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
生物多样性的重视:生命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被重新认识。
生命定义的模糊性:传统生物学定义受到挑战。
2.2 生命伦理的新视角
个体主义的反思:从个体到群体和生态系统的伦理考虑。
科技介入的生命:科技与生命的交织带来的伦理问题。
第三章:多重时间与存在的复杂性
3.1 传统时间观念的解构
时间的空间化:后现代重新思考时间的概念。
时间的断裂与层叠:多重时间和历史的交织。
3.2 多重时间中的存在体验
日常生活的非线性:日常生活的时间体验变得丰富和复杂。
记忆与未来: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多重时间中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后现代性的社会与政治影响
4.1 社会结构的变化
全球化与去地域化:后现代社会的全球性特征。
网络社会的崛起:信息和通信技术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4.2 政治权力的重塑
权力分散化:从中心到边缘的权力结构变化。
身份政治的兴起:多元化身份认同对政治的影响。
第五章:走向后现代的哲学思考
5.1 后现代哲学的转向
语言学转向:语言成为哲学探讨的中心。
解构主义:对语言的深入剖析和对真理的再思考。
5.2 后现代哲学的实践意义
文化批评:后现代哲学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生活世界的重建:在后现代背景下重建生活世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