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索南夏因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声音设计》一书由美国作者索南夏因撰写,深入探讨了电影中语言、音乐和音响的表现力。本书介绍了在好莱坞专业分工体制下,声音创作部门的细致分工,包括同期录音师、音响录音师、音乐录音师、声音剪辑师等职位,并特别强调了“声音设计师”这一职位的重要性。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声音设计在电影制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声音设计的原理和实践,学习如何利用语言、音乐和音响等元素来增强电影的情感表达和观众体验。本书对于电影制作人员、声音设计师以及对电影声音设计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籍。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声音设计的艺术
1.1 声音设计的定义
声音设计是电影的母语:涵盖了电影叙事的所有层面。
创作过程的核心:与视觉元素共同塑造电影的情感体验。
1.2 声音设计师的角色
声音故事讲述者:运用音效、音乐和对话创造故事的听觉体验。
声音编辑师:剪辑和维护影片的声音元素。
第二章:声音的基础
2.1 语言的表现力
角色语言的特性: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语调、节奏和响度。
对白的重要性:传递剧情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
2.2 音乐的叙事作用
情感的象征与强化:音乐可以增强或改变场景的情感色彩。
音乐的节奏与结构:与画面的节奏同步,构建电影的结构。
2.3 音响效果的动态范围
环境声的营造:创造可信的空间感。
动作声的逼真性:增加动作场面的真实感。
第三章:声音设计的心理学
3.1 听觉感知的原则
注意力管理:声音可以用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记忆与情感:声音元素能够触发观众的回忆和情绪反应。
3.2 听众参与与沉浸
三维空间声音设计:创造出包围听众的听觉体验。
声音与视觉的协同:完美结合两者以增强故事的沉浸感。
第四章:声音设计的工艺流程
4.1 录音与采集
现场录音的艺术:捕捉自然、真实的声音元素。
声音素材的图书馆:收集和整理用于电影的声音样本。
4.2 编辑与混音
声音元素的平衡:对话、音乐和音效的比例控制。
动态范围的掌握:确保声音既有冲击力又不至于过于嘈杂。
第五章:技术创新与应用
5.1 数字技术的影响
数字录音设备的发展:提高了声音质量的清晰度和灵活度。
计算机辅助音频处理:简化了声音编辑的工作流程。
5.2 声音设计的新趋势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下的声音设计:为三维空间中的声音导航提供新挑战。
交互式声音设计:适应不同观众选择的不同故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