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4年12月01日
《目光的伦理》一书由李洋所著,深入探讨了六十年代欧洲的社会背景与资本、强权的变迁。书中引用了Fredric Jameson的观点,将六十年代描绘为资本和强权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退败时期,同时也是资本借助新技术和全面武装的再崛起时期。这种双重性质使得六十年代成为一个充满变革和冲突的时代。李洋在书中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探讨了这一时期人们目光的伦理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六十年代的新视角,也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思考资本、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变革的时代中保持目光的清晰和坚定。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视觉与伦理的交汇
1.1 视觉的中心地位
视觉作为感官的主导:强调视觉在人类感知世界中的重要性。
视觉的文化象征:探讨视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和价值。
视觉的社会构建:分析社会如何通过视觉实践塑造个体的观看方式和理解。
1.2 伦理学对视觉的考量
视觉的道德责任:讨论我们在观看时承担的责任和可能的道德困境。
隐私的视觉侵犯:探讨未经允许的观看是否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
视觉的公正性:分析视觉媒介如何影响我们对公正和平等的认知。
第二章:审视的目光
2.1 目光的力量
目光的压迫性:揭示权力如何通过目光得到体现和执行。
目光的认同性:探讨个体如何通过他人的目光来确认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2.2 抵抗的目光
反凝视的理论:提出对抗压迫性目光的策略和理论。
视角的多样性:强调多元化的视角对于打破单一视觉霸权的必要性。
第三章:视觉消费与伦理
3.1 消费社会的视觉景观
广告的视觉诱惑:分析广告中视觉元素如何刺激消费欲望。
社交媒体的自展示:探讨社交媒体上自我展示的视觉文化及其伦理问题。
3.2 视觉消费的伦理反思
过度消费的视觉影响:反思无节制视觉消费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视觉素养的教育:提倡培养公众的视觉素养,以提高对视觉信息的批判性解读能力。
第四章:技术与视觉伦理
4.1 科技改变视觉经验
数字图像的真实性:讨论数字技术如何影响我们对图像真实性的理解。
虚拟现实与视觉体验: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对视觉体验和伦理的挑战。
4.2 科技伦理与视觉
监控社会的视觉问题:分析监控社会中视觉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带来的伦理问题。
人工智能与视觉决策:探讨人工智能在视觉决策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伦理风险。
视觉伦理的实践: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视觉伦理的重要性。
开放性的视觉对话:呼吁建立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视觉文化交流平台。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