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興 / 行人出版社 / 2006年10月01日
《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一書由陳光興所著,該書主要探討了台灣思想及學術界在面向亞洲時的局限。作者以1994年台灣總統李登輝提出的南向政策為背景,指出許多知識分子在理論、歷史或自然等面向上為「南進」背書,卻忽略了亞洲的多元性和複雜性。陳光興認為,應該將亚洲作為一種方法來重新審視台灣的思想和學術,超越歐美中心主義的框架,以更廣闊的視野來理解亞洲的文化、歷史和社會現象。此書提出了重要的觀點,對於台灣及亞洲研究領域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讀者可以從中獲得新的思考和認識,尤其是在當前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背景下,此書更顯得具有深遠的意義。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去帝國的視野
小節一:帝國的定義與歷史考察
帝國的定義:具有廣泛領土和多重民族的政治實體,具中央集權的特徵。
帝國的歷史脈絡:從古羅馬帝國到現代的英、法、俄等帝國的興衰變遷。
小節二:亞洲作為帝國研究的新视角
亞洲內部多樣性:亞洲并非單一文化體,而是由眾多不同的文化、民族和國家組成。
帝國對亞洲的影響:歷史上的帝國擴張為亞洲帶來了混合的遺產,包括文化交融與邊界劃定。
第二章:帝國的記憶與遺產
小節一:帝國記憶與文化的再創造
記憶的政治:帝國的記憶常被用作政治工具,用於強化或削弱某些群體的認同感。
文化再創造的過程:在帝國解體後,前帝國的文化元素可能被保留或重新解釋,形成新的文化形式。
小節二:亞洲地區帝國遺產的表現
經濟上的新帝國主義:帝國主義的影響並未消失,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轉化為經濟上的新帝國主義。
文化上的混合與衝突:帝國留下的文化遺產在亞洲各國間形成了複雜的混合與互動。
第三章:去帝國的思想與行動
小節一:後殖民理論與去帝國的關係
後殖民理論的發展:反對帝國中心論,強調從被殖民者的角度重新審視歷史和文化。
去帝國的思維:提出去除帝國思想對於文化、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尋求平等的跨國關係。
小節二:亞洲去帝國運動的實踐
民族自決運動:亞洲各國追求獨立、自主的運動。
地區合作與交流:如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的成立,促進區域內的合作與共榮。
第四章:未來的世界:無帝國的想像
小節一:無帝國的世界秩序
多元文化的平等對話:推動建立一個不依賴帝國框架的全球多元文化共同體。
去中心化的全球治理:倡導去中心化和民主化的全球治理結構。
小節二:亞洲在新世界秩序中的角色
亞洲的多元共存:亞洲的未來應該是基於文化、民族和政治的多樣性與共存的。
地區與全球的連結:亞洲在新世界秩序中既是地區合作的推動者,也是全球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