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道格拉斯·凯尔纳、[美] 斯蒂文·贝斯特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11年10月01日
《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一书由道格拉斯·凯尔纳和斯蒂文·贝斯特合著,深入剖析了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多个重要流派。书中详细介绍了福柯、鲍德里亚、哈贝马斯、利奥塔、德勒兹、杰姆逊等思想家的后现代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批判性的评价与分析。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后现代理论的系统性阐释,同时也指出了这些理论的局限性和挑战。通过对这些理论的质疑与反思,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进而为当代社会、文化和政治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对于希望深入了解后现代理论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极好读本。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后现代理论的介绍
1.1 后现代主义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哲学和社会理论,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和反思。
**特征**: 相对主义、多元主义、去中心化、反宏大叙事、强调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
1.2 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背景
**现代性的问题**: 现代社会的理性主义、工业化和科学方法论所带来的问题。
**社会文化变迁**: 20世纪中叶的文化转向,以及大众媒体和文化产业的兴起。
1.3 后现代理论的主要人物和思想
**理论先驱**: 尼采、海德格尔等哲学家对西方哲学的批判。
**当代理论家**: 福柯、利奥塔、布尔迪厄等,他们的作品构成了后现代理论的核心。
第二章:后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
2.1 结构主义的衰落
**局限性**: 结构主义对语言的静态理解和对个体主体的忽视。
**后结构主义的响应**: 强调语言和实践中的动态变化和复杂性。
2.2 解构主义的基本原则
**德里达的哲学**: 文本的多义性和意义的不断延异。
**解构的策略**: 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揭示其内部的矛盾和不一致性。
第三章:后现代文化的分析
3.1 后现代文化产品的特点
**模仿与文化拼贴**: 后现代作品中的模仿和混合多种形式的文化元素。
**表面的深度**: 拒绝深刻的意义追寻,强调表面的愉悦。
3.2 大众文化的角色
**编码和解码**: 后现代社会中媒体和大众如何共同创造意义。
**全球化与文化同质化**: 全球化的影响和本土文化抵抗的可能性。
第四章:知识、权力与现代性批判
4.1 知识/权力关系
**福柯的理论**: 知识既是权力的产物也是行使权力的手段。
**话语与规训**: 话语如何建构并规范化了社会的知识和行为模式。
4.2 现代性的自我反思
**现代性的批判**: 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科学、人本主义和进步观念进行反思。
**后现代的替代方案**: 提出新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对抗现代性的压迫性结构。
第五章:后现代理论的争议和未来
5.1 对后现代理论的批评
**相对主义的问题**: 后现代理论被指责为道德和法律的虚无主义。
**缺乏政治策略**: 指责后现代理论在提供具体社会政治变革策略方面的不足。
5.2 后现代理论的未来走向
**与其他理论的融合**: 如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等理论结合的可能。
**实践应用的拓展**: 在艺术、建筑、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