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la Fitzpatrick / 麥田 / 2023年12月07日
《蘇聯简史(1922-1991)》由Sheila Fitzpatrick撰写,讲述了蘇聯從誕生到解體的歷史進程。本書揭示了蘇聯帝國建立和毀滅的故事,同時也探討了在蘇聯灰燼中崛起的新勢力。讀者可以一窺蘇聯在不同領導人統治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變革,特別是在1980年代布里茲涅夫當政時期,蘇聯達到了一個空前穩定的境界。然而,這並未能阻止蘇聯最終的崩潰。本書以簡潔明了的筆觸,為讀者呈現了一個真實存在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從生到死的全景畫面,是了解蘇聯歷史的重要參考書籍。 (注:此段文字為摘要性質,為符合字数要求,可能無法涵蓋原書所有細節,建議閱讀原書以獲得更全面的了解。)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起源
摘要:描述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背景和历史根源。
1.1 临时政府
主要观点:俄国的临时政府在1917年成立后,很快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
1.2 布尔什维克革命
主要观点: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通过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1.3 内战和外敌入侵
主要观点:新政权面临严重的内部和外部挑战,包括内战、外国干涉和反革命势力。
摘要:描述了苏维埃政权如何试图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变革。
第二章:建设社会主义
2.1 新经济政策
主要观点:列宁在1921年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以缓解经济危机并恢复生产。
2.2 工业化
主要观点:苏联政府通过五年计划推动工业化,目标是赶超西方国家。
2.3 集体化和农业
主要观点:政府通过集体化运动将农民的土地和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4 政治斗争和清洗
主要观点:党内权力斗争和清洗成为巩固政权和推动政策的重要手段。
摘要:描述了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
第三章:大萧条和二战
3.1 经济危机和饥荒
主要观点:苏联在1930年代遭受了严重的大萧条,导致农业减产和饥荒。
3.2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主要观点: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盟军合作,对抗纳粹德国。
3.3 战后扩张
主要观点:战后,苏联通过领土扩张巩固了其东欧势力范围。
摘要:描述了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西方盟国的敌对关系,即冷战。
第四章:冷战
4.1 核武器和太空竞赛
主要观点:苏联与美国展开了核武器竞赛和太空竞赛,以展示各自的技术和军事实力。
4.2 东欧共产主义
主要观点:苏联在东欧扶植共产主义政权,与西方盟国形成对抗。
4.3 柏林封锁和古巴导弹危机
主要观点:冷战期间,苏联和西方盟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军事和政治危机,如柏林封锁和古巴导弹危机。
摘要:描述了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后的经济和政治衰落,以及最终的解体。
第五章:衰落和解体
5.1 改革的尝试
主要观点: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领导人试图改革经济和政治体制,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内部问题。
5.2和民族问题的加剧
主要观点:民族主义和地方分离主义情绪在经济和政治困境中加剧,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5.3 1991年政变和解体
主要观点:1991年,苏联发生政变,最终导致共和国的独立和苏联的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