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杰 / 岳麓书社 / 2023年09月01日
《陋规:明清的腐败与反腐败》一书由张宏杰所著,深入剖析了明清时期的权力结构与腐败现象。书中通过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细节,揭示了从明朝到清朝,权力基本盘如何保持强大惯性,并指出腐败是分析这一权力结构的重要入口。本书不仅展示了明清时期腐败的普遍性与严重性,还探讨了反腐败的种种努力及其成效。读者可从中一窥明清政治腐败的根源,理解历史连续性对权力结构的影响,以及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本书对于研究明清历史、政治腐败与反腐败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绪论
关键点:
研究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段,社会矛盾突显,腐败问题严重。
研究目的:挖掘明清腐败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了解当时政府的反腐败措施及其实际效果。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方法,以史料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
高度中央集权,设立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监察官员。
制定严刑峻法,如《大明律》。
官场腐败泛滥,科举制度被特权阶层侵蚀。
财政制度不健全,导致地方官员贪污税收。
反腐法制虽存,但执行不力,监察机制逐步废弛。
皇权专制下的官僚体系,使得反腐难以持续有效。
康熙、雍正等皇帝重视反腐,强化中央集权,整顿吏治。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纪,如《大清律例》。
乾隆后期开始,腐败逐渐失控,官官相护现象严重。
和珅案为代表的大贪腐案件频发,显示反腐体系的全面失效。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中,包含反腐倡廉的尝试。
但因保守派的阻挠和封建体制的根本性矛盾,改革最终失败。
陋规即“潜规则”,指不成文的、非正式的但又广泛存在的腐败现象。
它们往往超越了正常的官场运作规则,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官场文化。
类型多样,包括节日送礼、生日宴请、门生故旧间的利益输送等。
对国家政权的稳固、社会公正造成了严重影响。
封建专制权力的集中与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低薪制导致官员生活困难,诱发贪腐动机。
明清两朝的腐败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包括制度缺陷、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
反腐败斗争受到当时政治体制的根本性制约,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在于强化监督机制,确保法治的严格执行和公开透明。
第二章:明代廉政建设
关键点:
第三章:清代皇权与反腐败
关键点:
第四章:陋规现象分析
关键点: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