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 Reinders / Bloomsbury Academic / 2015年05月21日
《佛教徒与基督徒对中国磕头问题的回应》一书由Eric Reinders所著,深入探讨了佛教和基督教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于传统礼仪“磕头”的不同看法与应对方式。书中详细分析了这两种宗教如何在其教义与实践中,既尊重中国本土习俗,又维护各自宗教信仰的核心价值。本书不仅揭示了佛教与基督教在适应中国文化过程中的策略差异,也为我们理解宗教间对话与文化交流提供了独特视角。通过本书,读者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宗教如何智慧地处理与本土文化的融合问题。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作者简介
Eric Reinders: 历史学者,专注于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宗教与文化互动。
全书概述
第一章:引言
背景介绍
磕头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佛教与基督教的信仰冲突
研究目的
分析佛教和基督教如何在中国处理磕头的问题
探讨这一行为如何影响两种宗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第二章:中国佛教与磕头的和解
早期佛教的适应
僧侣们为了融入中国社会,开始接受磕头作为一种礼仪
佛教教义的调整
解释了磕头在佛教中的象征意义,如表达对佛陀的敬仰
佛教仪式的改革
引入新的仪式和传统,使得磕头不再是必需的身体语言
第三章:基督教与磕头的冲突与适应
清初天主教的挑战
早期来华耶稣会士尝试用科学和文化知识来适应中国礼仪
礼仪之争
描述了基督教内部对磕头礼的不同看法和争论
清后期至民国的适应
基督教徒开始更加灵活地处理磕头问题,有的选择遵从当地习俗
第四章:现代中国佛教与基督教的礼仪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局面
宗教活动的限制和改革对磕头礼节的影响
当代实践与教义解读
当代佛教和基督教教派如何处理磕头礼以及与教义的关系
全球化背景下的反思
国际宗教交流中磕头礼的演变及其意义
第五章:结论
宗教适应性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佛教与基督教在中国磕头问题上的适应策略展示了宗教的灵活性
对中国宗教政策的启示
讨论了磕头问题的历史处理对未来宗教信仰自由的启示
关键点分析
磕头的文化意涵
在中国文化中,磕头是对长辈权威和神圣存在表示敬意的方式。
宗教适应性的重要性
佛教和基督教在中国的成功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对中国文化的适应能力。
教义与礼仪的调和
宗教教义和实践中对磕头的解释和调整是两种宗教能够融入中国社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