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8年10月01日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钱穆先生的专题演讲合集,对中国历史中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入剖析。书中概述了各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及兵役义务等方面,揭示了各代政治制度的得失与特点。通过对比研究,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以及不同历史背景下政治制度的优劣。此书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为现代政治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历史借鉴。钱穆先生的独到见解和深入浅出的分析方式,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必读之作。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政治学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独到的思考。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汉代
汉代政府组织
皇室与政府
秦汉时期,皇室与政府开始有分别,皇帝是国家元首,宰相是政府领袖。
宰相的权力较大,代表政府而不是皇室。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汉代中央集权,地方行政由郡太守负责。
郡下分为若干县,县长直接管理人民。
九卿与尚书
九卿为秦汉时期的九个中央官署。
尚书是皇帝私人秘书,后逐渐发展成为国家行政机关。
汉代选举制度
乡举里选
地方上推荐的贤能人士到中央政府任职。
考试制度
考试在察举制度中渐居次要地位,但为后来的科举制铺垫基础。
汉代经济制度
土地制度
汉初实行授田制,后来逐渐松弛。
货币制度
汉武帝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作为法定通货。
第二章:唐代
唐代政府组织
三省六部
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分别对应六个方面的政务。
使职差遣
特派专使出使地方各重要事务,形成一种临时的官制。
唐代考试制度
科举与铨注
科举取士,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铨注用以审查任命官员的资格和才能。
唐代经济制度
租庸调制
土地为国有的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
征收粮食、布匹和劳役。
第三章:宋代
宋代政府组织
中央政府
实行更加集中化的中央政府体系。
台谏制度的强化,加强了对皇帝的制约。
地方政府
增加了地方官的监察功能。
宋代考试制度
殿试制度
皇帝亲自主持殿试,强化了皇权对科举的直接控制。
学校制度
国家设立了国子监,成为当时最高的学府。
宋代经济制度
财政税收
两税法成为主要税收制度。
重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第四章:明代
明代政府组织
废除相权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职位,集权力于皇帝一身。
东厂与锦衣卫
设立特务机构加强中央政府的监控能力。
明代科举制度
八股文
科举考试采用特定的文体格式,对人才的选拔产生了一定限制。
明代经济制度
海禁政策
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
第五章:清代
清代政府组织
满族特权
满族贵族在政治上享有特权地位。
军机处
设置军机处处理紧急重大政务,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独裁统治。
清代考试制度
考据学
学术上,清代盛行考据学,影响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清代经济制度
漕运与盐政
清代的漕运政策保证了北方粮食供应的重要途径。
盐政作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受到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