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 / 上海三联书店 / 2021年06月01日
《心理抚养》一书由李玫瑾教授撰写,强调了心理抚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物质抚养。书中指出,性格的形成往往比能力的培养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为了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父母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育儿知识。此外,家庭作为人生的起点,早期养育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许多问题在成年后的表现,其实都可以追溯到早年的养育经历。因此,父母亲自参与孩子的心理抚养至关重要,以确保孩子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茁壮成长。这本书为广大家长提供了宝贵的育儿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心理抚养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1.1 心理抚养的定义
定义:心理抚养是指对个体从出生起就进行的心理教育和情感培养的过程。
重要性:强调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物质抚养外,心理抚养同样至关重要。
1.2 心理抚养的必要性
成长需求:儿童时期是心理健康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得到适当的情感回应和认知引导。
预防问题:通过心理抚养可以及早发现和干预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的问题。
第二章:情感抚育与人格形成
2.1 情感抚育的重要性
情感支持:情感抚育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社会归属感。
人格基石:良好的情感抚育是孩子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
2.2 情感抚育的实施方法
回应需求:及时响应孩子的需求和情感表达。
培养同理心:教育孩子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绪。
第三章:性格培养与社会能力
3.1 性格培养的要素
自尊心:建立自信,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价值。
责任感:教会孩子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2 社会能力的培养
交往技能:指导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和合作。
解决冲突:帮助孩子学会用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分歧。
第四章:家庭环境对心理抚养的影响
4.1 家庭环境的角色
稳定性和和谐性:提供一个温暖、稳定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榜样:父母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发展。
4.2 优化家庭抚养的策略
有效沟通:建立开放、诚实的沟通渠道。
界限设定:合理设定规则,培养儿童的纪律性和自律性。
第五章:学校环境与心理抚养的衔接
5.1 学校环境的作用
教育与引导:学校在孩子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同伴关系:同学间的相互作用对孩子的社会技能有显著影响。
5.2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信息互通:家长和学校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一致性教育:确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